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0.2.2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0.2.3 国际金融危机对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研究
0.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3.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0.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0.4.1 主要的创新点
0.4.2 难点和不足
1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绩效评估
1.1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原因
1.1.1 亚洲新兴经济体对经济赶超的强烈愿望
1.1.2 经济发展阶段的多样性
1.1.3 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地理上的临近
1.2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
1.2.1 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1.2.2 “雁行模式”推动经济集体腾飞
1.2.3 以高储蓄-高投资率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
1.2.4 强调政府干预和市场竞争的兼容性
1.3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潜在缺陷
1.3.1 亚洲模式本质上为粗放型增长模式
1.3.2 对系统性的外部冲击高度脆弱
1.3.3 政府对经济过度干预
1.3.4 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日益增加
1.4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绩效分析
1.4.1 马来西亚
1.4.2 菲律宾
1.4.3 中国香港
2 主要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
2.1 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地区
2.1.1 资本流动突然大规模逆转
- APP免费
2.1.2 股票市场联动效应强化
- APP免费
2.1.3 本币大幅度贬值推动了出口行业
- APP免费
2.2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蔓延亚洲
- APP免费
2.2.1 出口贸易严重萎缩
- APP免费
2.2.2 国际资本逃离亚洲
- APP免费
2.2.3 持有的外国资产严重缩水
- APP免费
2.3 两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冲击的比较
- APP免费
2.3.1 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环境异变
- APP免费
2.3.2 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重点部门不同
- APP免费
3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溢出渠道
- APP免费
3.1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溢出渠道
- APP免费
3.1.1 国际金融危机贸易溢出渠道的量化
- APP免费
3.1.2 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溢出效应
- APP免费
3.2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溢出渠道
- APP免费
3.2.1 国际金融危机金融溢出渠道的量化
- APP免费
3.2.2 国际金融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溢出效应
- APP免费
3.3 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发展模式溢出渠道的实证
- APP免费
3.3.1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 APP免费
3.3.2 分布滞后自回归模型
- APP免费
3.3.3 脉冲响应分析
- APP免费
3.3.4 国际金融危机溢出渠道的实证结论
- APP免费
4 亚洲经济发展模式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脆弱性机理——金融恐怖均衡
- APP免费
4.1 金融恐怖均衡的形成
- APP免费
4.1.1 亚洲新兴经济体对外高度开放
- APP免费
4.1.2 美元资本循环流动
- APP免费
4.2 美国-亚洲新兴经济体间金融恐怖均衡形成的基本原理
- APP免费
4.2.1 第一层博弈:亚洲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囚徒困境”博弈
- APP免费
4.2.2 第二层博弈:亚洲新兴经济体与美国之间的斯塔克博尔格博弈
- APP免费
4.3 金融恐怖均衡内含的非均衡因素
- APP免费
4.3.1 来自美国的不稳定因素
- APP免费
4.3.2 来自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不稳定因素
- APP免费
5 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比较
- APP免费
5.1 亚洲金融危机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导向型扩张做好准备
- APP免费
5.1.1 改革汇率制度和积累外汇储备
- APP免费
5.1.2 经济增长迅速恢复且维持高速增长
- APP免费
5.1.3 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 APP免费
5.1.4 加强区域合作
- APP免费
5.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亚洲新兴经济体“脱钩”
- APP免费
5.2.1 新兴经济体“脱钩”假说及主要争论
- APP免费
5.2.2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真实脱钩”因素
- APP免费
5.2.3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金融脱钩”因素
- APP免费
5.2.4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脱钩”的阻碍因素
- APP免费
5.3 国际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周期性变动分析
- APP免费
5.3.1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周期同步性的表现
- APP免费
5.3.2 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与非对称性特征
- APP免费
5.3.3 亚洲新兴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的同步性
- APP免费
5.3.4 亚洲新兴经济体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
- APP免费
6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
- APP免费
6.1 经济增长质量面临的挑战---基于单要素贸易条件的度量
- APP免费
6.1.1 亚洲新兴经济体单要素贸易条件变动趋势
- APP免费
6.1.2 单要素贸易条件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 APP免费
6.1.3 单要素贸易条件波动影响的实证检验
- APP免费
6.2 经济增长平稳性面临的挑战---基于出口为支柱的增长模式衡量
- APP免费
6.2.1 关于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导向型模式的主要争论
- APP免费
6.2.2 出口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贡献
- APP免费
6.2.3 出口导向型增长的理论框架
- APP免费
6.2.4 出口导向型增长的实证检验
- APP免费
6.3 国际环境改变的挑战
- APP免费
6.3.1 发达国家需求的结构性减速
- APP免费
6.3.2 发达国家去杠杆化趋势
- APP免费
6.3.3 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盛宴结束
- APP免费
6.3.4 去全球化思潮抬头和亚洲地区地缘政治紧张
- APP免费
7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影响
- APP免费
7.1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 APP免费
7.1.1 中国模式和亚洲模式的相似点
- APP免费
7.1.2 中国模式与亚洲模式的差异性
- APP免费
7.2 中国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
- APP免费
7.2.1 经济增长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 APP免费
7.2.2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远高于日本
- APP免费
7.2.3 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
- APP免费
7.2.4 中国在亚洲价值供应链上处于核心地位
- APP免费
7.3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APP免费
7.3.1 经济增速由超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 APP免费
7.3.2 制造部门规模相对过大,行业增长率显著下滑
- APP免费
7.3.3 经济增长减缓的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 APP免费
7.4 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对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溢出效应
- APP免费
7.4.1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对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溢出
- APP免费
7.4.2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对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溢出
- APP免费
8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改革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
- APP免费
8.1 内需-外需相平衡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构想
- APP免费
8.1.1 亚洲新兴经济体完全转向内需的不可行性分析
- APP免费
8.1.2 以三大良性循环为基础的内需-外需相平衡增长模式
- APP免费
8.2 形成内部和外部经济的良性循环措施
- APP免费
8.2.1 推动自主性的内部经济良性循环
- APP免费
8.2.2 刺激外需的外部经济良性循环
- APP免费
8.3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 APP免费
8.3.1 确立适当产业政策并为企业提供风险担保
- APP免费
8.3.2 支持技术创新和改革要素市场
- APP免费
8.3.3 完善金融风险监管机制
- APP免费
8.4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
- APP免费
8.4.1 “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合作的可行性
- APP免费
8.4.2 围绕“一带一路”构建圈层区域合作
- APP免费
8.4.3 亚投行牵头激发区域内需求和投资潜力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21-04-16 12: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