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传记作品系列(套装共15册)
(奥地利)斯特凡·茨威格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丰子恺等更新时间:2021-10-12 10:27:41
最新章节:打造偶像,还是打破偶像?——《苏珊·桑塔格全传》内外(代译后记)封面
版权信息
富兰克林自传(译文名著精选)
译者导言
自传
[第一部]
[两封信]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致富之路
富兰克林年表
吉本自传
译者的话
吉本回忆录
一 楔子
二 家族的历史和轶闻
三 我的出生和童年
四 从出门求学到母亲去世
五 进入和离开威斯敏斯特公学
六 在牛津的十四个月
七 改信天主教和离开牛津
八 到洛桑后的生活和再改宗
九 为渴求进步而奋力学习
十 恋爱的始末和回返英国
十一 在伦敦和伯里顿的两年
十二 我的第一本著作
十三 汉普郡民兵生活的回忆
十四 回返到做学问的道路
十五 初访巴黎、重游洛桑
十六 游历意大利的前后
十七 编辑·写作·论争
十八 开始写罗马史和当议员
十九 写作生活和政治活动
二十 离开英国定居洛桑
二十一 罗马史引起的毁誉和感触
吉本书简 ——作为回忆录的续编
吉本书简(续) ——吉本先生致谢菲尔德和其他人的信札
名人传
出版说明
贝多芬传
献辞
译者序
原序
序文
贝多芬传
贝多芬遗嘱
书信集
思想录
参考书目
附录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米开朗琪罗传
译者弁言
原序
米开朗琪罗传
上编 战斗
下编 舍弃
尾声
这便是神圣的痛苦的生涯
托尔斯泰传
罗曼·罗兰致译者书(代序) ——论无抵抗主义
原序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遗著论
亚洲对托尔斯泰底回响
托尔斯泰逝世前二月致甘地书
托尔斯泰著作年表
三大师传
序
巴尔扎克
狄更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协调
面貌
他的人生悲剧
他的命运的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
现实主义和幻想
建筑艺术和激情
跨越界限的人
上帝的折磨
胜利的生活
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人物画像
前言
不朽的逃亡者
拜占庭的陷落
亨德尔的复活
一夜天才
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
玛里恩巴德哀歌
黄金国的发现
壮丽的瞬间
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
逃向上帝
南极争夺战
封闭的列车
西塞罗之死
梦的破灭
译后记
三作家传: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
作者的话
卡萨诺瓦
青年卡萨诺瓦的画像
冒险家
教养和天赋
肤浅的哲学
好色之徒
昏暗的年月
老年卡萨诺瓦的肖像
自我描述的天才
司汤达
说谎的兴趣和说真话的快乐
肖像
他的生活掠影
我和世界
艺术家
令人愉快的心理学
自我描述
司汤达的现代特征
托尔斯泰
前奏
肖像
生命力及其对立面
艺术家
自我描述
危机与转变
假基督徒
教义及其荒谬
为教义的实现而斗争
托尔斯泰生活中的一天
决断和神化
逃向上帝
尾声
伏尔泰传
前言
一 十八世纪的渊源与特征
二 童年与教育
三 喜剧
四 悲剧
五 伏尔泰在英国
六 成功与虐害
七 哲学书信
八 至高至上的爱弥丽
九 路易十四与弗雷德里克二世
一〇 得宠与失宠
一一 圣朗贝尔
一二 普鲁士王
一三 哲学家的三窟
一四 费尔奈的生活
一五 伏尔泰的哲学
一六 老实人
一七 小品
一八 卡拉斯事件
一九 骑士拉巴尔事件
二〇 元老
二一 伏尔泰的加冕
二二 结论与批判
参考书
尼古拉·果戈理
引语
一 他的去世与他的青年时代
二 官府幽灵
三 我们的乞乞科夫先生
四 导师与向导
五 假面具赞
六 评论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年谱
索引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后记
一知半解
译序
献言
第一章 遗传
第二章 环境
第三章 父亲
第四章 教育的开始
第五章 毕业
第六章 我的宗教观及其形成
第七章 两位导师
第八章 永不翻案
第九章 英雄气短
三岛由纪夫传
献言
引言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1925—1937
第二章 1937—1945
第三章 1946—1949
第四章 1950—1956
第五章 1957—1959
第六章 1960—1966
第七章 1967—1969
第八章 1970
三岛由纪夫的主要戏剧和小说作品
事实:一个小说家的自传
献言
引言
信1
序幕
安全的家园
乔学院
我梦想中的女孩
都是一家人
现在我们也许可以开始
信2
丰子恺写梵高
作者简介
本书简介
序
第一章 序曲
第二章 准备时代
第三章 荷兰时代
第四章 巴黎时代
第五章 南国时代及最后
后记一:梵高
后记二:再现的艺术与表现的艺术
俄罗斯的安娜:安娜·阿赫玛托娃传
献词
前言
一 圣彼得堡 一九一三年
二 成为阿赫玛托娃
三 嫁给古米廖夫
四 彼得格勒
五 革命
六 饥饿的年代
七 不忠
八 封坦卡的房子
九 素食的年代
一〇 恐怖 (1933—1938)
一一 羊羔
一二 战争
一三 和平
一四 解冻
一五 晚年
一六 余波
跋
附录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译后记
伍迪·艾伦传
译序
绪论
日夜之外
前言
融合与混杂
“狗吃狗毫无意义的黑色混沌”
流血的真相
第1章 纽约犹太故事
“布鲁克林没在膨胀!”
快乐的知识
艾伦化身伍迪
初入好莱坞
第2章 滑稽小丑成喜剧大王
无序与失德
生活于无名之中
绝对的权利
伍迪、上帝与机器人
命运的反讽
第3章 “第一章”
戴安·基顿及其他女性
特殊与普遍
将城市当作游乐场
价值的转换
第4章 变形记
肉与灵共存一体
造物主与创造物
宣泄表达
铭刻电影的名字
家庭故事
怀旧爵士演奏
第5章 黑色幽默
横向与纵向
内心的情结
做出选择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快砍掉他的头!
教学偷窥癖
迷恋游戏,热衷冒险
歌队有道理
包法利主义、同类相食与自慰
第6章 非理之人的胜利
厌世者、私人侦探与瞎子
我没有提绳来拽我
我不需要任何人来拉提绳
看得更远,看得更高
迈向无穷之外
吸引法则
犬吠时刻
回归包法利主义
当代危机
圈套中的圈套
后记
影片列表
参考文献
伍迪·艾伦个人著作(法文版)
戏剧(业已出版的作品)
对话访谈录
有关伍迪·艾伦的著作
苏珊·桑塔格全传
献给
前言
一、荒漠中的童年(1933—1945)
二、别处的一个世界(1945—1948)
三、迈向更美好的生活(1949—1953)
四、生活与事业(1953—1957)
五、探索(1957—1958)
六、铸就成功(1958—1962)
七、成名(1962—1963)
八、巅峰时刻(1963—1964)
九、声名(1965—1966)
十、彼得和保罗(1965—1967)
十一、新激进主义(1967—1969)
十二、《激进意志的样式》(1968—1971)
十三、桑塔格女士(1971—1973)
十四、《希望之乡》(1973—1974)
十五、《旧怨重诉》(1975)
十六、去了一遭鬼门关(1975—1977)
十七、康复(1976—1977)
十八、文学沙龙的主人们(1977—1985)
十九、《我,及其他》(1978—1979)
二十、一个漂泊不定的犹太人(1980)
二十一、苏珊:改变信仰者(1982)
二十二、回顾与回击(1982—1983)
二十三、桑塔格主席(1984—1989)
二十四、隆重推出苏珊·桑塔格(1986—1989)
二十五、《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1987—1992)
二十六、《火山情人》(1990—1992)
二十七、萨拉热窝(1993—1995)
二十八、结局与肇始(1991—1999)
二十九、痊愈与排斥(1999—2003)
三十、终结(2004)
尾声
打造偶像,还是打破偶像?——《苏珊·桑塔格全传》内外(代译后记)
更新时间:2021-10-12 10: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