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新能源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更新时间:2019-01-03 12:11:17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文以风电基地布局为例,探讨了全国新能源基地宏观布局的原则、方法。以供给推力为横坐标,以需求拉力为纵坐标,以累计核准装机容量为半径,构建风电基地分布的坐标空间,进一步认识风电基地的分布特点。分布式新能源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能源供给和利用方式。本文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例,分析了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和模式,提出搭建多能互补的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逐步建设互联互通的能源互联网的建议。书稿还运用了大量图表、案例,增强了可读性。
品牌:新华
上架时间:2017-08-01 00:00:00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新华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骆驼湾村地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燕山—太行山片区。本书主要从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金融创新扶贫、医疗保障扶贫、社会兜底扶贫、教育资助扶贫等六个方面对骆驼湾村的脱贫历程进行了分析,并对骆驼湾村开发式扶贫和精准扶贫的脱贫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把致贫的地理因素转变为致富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村民致富。经济7.5万字
- 会员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省外到省内,从区域到县市,从经验借鉴到路径探索,多方位切入研究主题,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一是绪论部分,回顾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史、解读研究背景、阐述研究任务;二是把脉部分,主要揭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三是借鉴部分,归纳总结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成功经验与借鉴启示;四是实战部分,有针对性地讲解如何形成并优化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及其运行经济23.5万字
- 会员本书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成都市医美产业协会共同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的成都市首部医美产业发展报告,从成都医美产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协调、终端消费群体、产业配套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呈现了成都市医美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投资机遇。本书主要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力图为读者呈现成都市医美产业发展的客观情况,也力图通过深入的理解和剖析,对成都市医美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路径形成有价值的研判。经济17.6万字
- 会员本书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这一视角展开研究,提出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思路。运用新经济增长、分工、交易成本、产业链整合理论和新兴古典超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一个数理模型,解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农业的关系,研究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形成机制、外溢渠道、效应测算等问题,部分弥补了该领域实证研究不足的缺陷。同时,提出了一个促使农业节本增产增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业经济11.9万字
- 会员乡村的价值在哪里,乡村究竟向何处去,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时代命题。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如何建设好乡村指明了方向。推动乡村振兴,改革依然是重要法宝。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让农村资源要素真正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哪些利益藩篱必须突破,哪些体制机制弊端必须破除,本书给出了答案。经济13.7万字
- 会员本书在分析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时空分布及特征的基础上,从微观企业、中观行业和宏观区域三个层面,全面分析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微观企业层面主要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中观行业层面主要研究交通基础设施、资源错配与行业效率的关系,在宏观区域层面主要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最后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为例,讨论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经济15.6万字
- 会员为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开展国情调研,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情调研工作的意见》规定,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简称“扶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对全国范围内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个贫困村开展村庄国情调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0年以来已经脱贫的村庄。村庄指行政村。村庄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庄基本状况、贫困状经济8万字
- 会员本书以1881—1937年间的华北铁路沿线集镇为研究对象,以铁路沿线集镇发展与近代以来的华北城镇化进程为主线,通过对铁路开通前华北集镇发展、铁路建设运营与集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铁路开通后沿线集镇时空格局的演变、铁路沿线集镇的产业发展与社会组织嬗变、教育发展、管理体制变迁等的考察,展现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从一个方面阐明近代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与当前华北城镇化进程特别是京津冀经济26.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收录了作者于2003—2006年完成的五篇调研报告,涉及汽车、大飞机、柴油发动机、通信标准、VCD/DVD五个工业领域。书中记录了中国工业在一个特定发展阶段走向自主创新的轨迹,以及围绕着这个转变所发生的政策辩论。作者以有关创新的国际主流理论为框架并以中国的实践为经验证据,有力论证了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工业为什么一定要自主创新以及如何自主创新。作者提出,对于赶超国家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企业层次部门经济3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