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图文全版)
更新时间:2019-12-25 17:09:48 最新章节:百花文艺版后记
书籍简介
算上北大版,这已经是第六个版本了。这册小书,199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刊,1995年由台北的麦田出版社推出繁体字本,1997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刊行三卷本《陈平原小说史论集》时将其收录,此乃本书的“基本型”。十年后,也就是2002年9月,新世界出版社发行装帧精美的“插图珍藏本”,算是“改进版”。到了去年春夏间,几乎同时,北京大学出版社和百花文艺出版社分别找上门来,希望重刊此书。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百花”刊行插图本,只收初版本文,取其赏心悦目;“北大”兼收各种附录,增加索引,突出学术性。我之谈论“武侠”,除了这册小书,只有《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的《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当代中国人文观察》中的《武侠小说与功夫电影》,还有就是《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中的《“通俗小说”在中国》。二十年间,如此成绩,实在寒碜。说白了,不够忠诚,也有欠专精,那是因为,我并不希望以此为“主业”。至于为何以及如何借“武侠”谈小说类型,而又兼及思想文化,当初以《我与武侠小说》作为人文版的“代序”,以及撰写《我与武侠小说研究》作为新世界版的“后记”,再加上《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等七则附录,该说的都说了,再往下絮叨,就讨人嫌了。问我的研究体会,就一句话:观赏通俗小说(武侠或言情)及类型电影(侦探或惊悚),可能很愉悦;作为研究对象,却不怎么好玩。既怕缺乏理论自觉,一味复述迷人的故事;又怕沉湎其中,走火入魔,立说时“过度阐释”。如此古今对话、文史沟通,分寸感很重要,如何拿捏,端看学者的志趣与功力。以我的能力,也就到此为止,因此,只好暂时告别那些“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游侠了。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0-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平原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盛德形容:唐前颂赞文体研究》一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前颂赞文体研究”(19FZWB066)的结项成果。河北大学张志勇教授依托《文心雕龙》《文选》等古代文论、总集,结合当前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从历史、文化、文学相结合的宏观视角出发,翔实、具体地梳理、勾稽了颂、赞两种文体从上古至魏晋南北朝起源、发展、演化的历程与轨迹,并将汉魏之际四言诗的复兴和四言颂的勃兴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证、辨析,阐明了两种文学24.5万字
- 会员福建建阳刊刻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从地域文化角度,讨论建阳刊刻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题材、版本特点。全书分三个模块,导论部分从整体来探讨福建地理历史文化与建阳刻书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到第三章,分析宋元明建阳刊刻小说情况,第四章到第六章从讲史、神魔、公案等题材角度探讨建阳小说刊刻的文化背景。本书采用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大量刻书文献为基础,在地域文化视野中分析建阳刊文学39.5万字
- 会员沈括在科技史领域享有民族英雄般的崇高地位,然而一旦将其还原到历史语境,便会发现,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他其实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仕宦生涯——从“王安石新政”的参与者,到沦为“新法叛徒”惨遭流放。本书采取了独特的“对照式”结构,揭示了沈括的仕途经历与贯穿其一生研究的“闻见主义”立场之间的联系,既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场对哲学观念的探索。作者以“闻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一套挖掘北宋知识世界的概念,将文学20.1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了世界文学史中较具有代表性的16位文学大师,把他们的文学思想、文学作品、人生经历以一种通俗易懂又趣味横生的方式介绍给读者。这16位文学大师将会带领读者畅游于浩瀚的文学星海,一点一点揭开文学的神秘面纱,让读者感受到文学的多样魅力。《文学原来很有趣》的重点不是教读者去了解文学的体裁和文学的类别,而是逐步引导读者与文学进行对话,感受文学作品之中的情感内涵,其目的不是让读者学会赏析文学,而是让读者文学14万字
- 会员本书将辞赋史与学术史融会贯通,深入勾画宋代文化的发展以及转向内在的演进历程,对揭示“近世”传统中国的面貌具有探索性的学术价值。作者通过对辞赋作品的分析,揭示宋人对“盛世”的理解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特点,探讨北宋中期以来宋人在构建宇宙秩序与心灵秩序方面的努力,追寻耕读传家观念和乡土中国的生活范式,发掘华夷之辨观念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华夏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塑造等,这些研究在“预流”当下学术、弥补学界研究之文学31万字
- 会员关中“四先生”指三原马理、高陵吕柟、朝邑韩邦奇和富平杨爵。他们是明代弘正嘉时期的关中代表人物。本书侧重于两方面内容:其一,梳理四先生的文学观念及创作实践;其二,探求学术与文学的交互影响,并试图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书稿首先从哲学史的角度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关学主张及流脉;提炼出“大文学观”概念,以说明学者反对汩于词章,提倡德行践履为言文之根的主张。之后则对每位先生分别进行专门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人论文学1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