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
更新时间:2019-12-20 17:22:25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恐怕未有出其右者。司马迂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用极为简练、高度概括的文字记录了秦始皇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是,由于秦始皇的“急政”,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迅速崩溃。自汉代以来两千多年间,秦始皇被历代大多政治家、史学家塑造成“暴君”的象征。营造秦始皇陵、兴建阿房宫、构筑“万里长城”、开通“直道”与“驰道”及“焚书坑儒”等,成为秦始皇“暴戾”政治的集中体现。“万里长城”及其相关的“直道”、“驰道”工程,它们之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我想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至于“焚书坑儒”现在学术界已有不同说法。为了将都城从“渭北”迁建“渭南”,秦始皇晚年修建的“阿房宫前殿”,已被近年来的秦阿房宫前殿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究明其属于未完成的工程。唐代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所说的“阿房出,蜀山兀”、秦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等,无疑是“以古喻今”。在秦始皇的上述诸多“工程”中,开展考古工作最多的是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因其作为世界“四大陵墓”(埃及胡夫金字塔、秦始皇陵、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日本仁德天皇陵)之一而享誉世界。秦始皇陵及其兵马俑的考古发现,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现与研究,在秦始皇陵考古研究中,无疑占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而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现与研究,尤以近年来的考古工作收获最丰。段清波教授的《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恰恰就是近年来关于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现研究的重要著作。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1-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段清波
最新上架
- 会员山东作为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古代石刻数量大,分布广,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丰富,见证了山东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是一部镌刻于石的山东通史。本书主要依据具有代表性的曲阜儒家石刻、济宁汉代画像石、泰山封禅石刻、高密与淄川郑公祠石刻等,对孔子及后裔、汉代山东社会、唐玄宗与宋真宗泰山封禅、郑玄与范仲淹历史形象的演变等问题进行考察,从而让山东古代社会历史以更清晰、更完整、更真实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历史28万字
- 会员秦封泥是复原秦代职官制度、地理制度极为重要的出土文献。由于其多为盗掘出土,分散收藏于国内外公私藏家,陆续发表在各种图书、期刊、报纸、网页,造成学者利用的巨大困难。有鉴于此,《秦封泥集存》对已公布的秦封泥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并根据封泥拓片、照片等内容进行去重处理,以求获得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封泥品种、数量等信息,这将对秦的职官郡县构成、变化以及秦的历史研究等产生重要影响。历史18.1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是选择比较有特色、内容相对完整、有代表性的十种敦煌写本蒙书:《新合六字千文》《开蒙要训》《孔子备问书》《古贤集》《百行章》《太公家教》《武王家教》《辩才家教》《新集严父教》《崔氏夫人训女文》,分题解、录文、校释三部分进行了写本的比对、校勘和注释。“题解”部分总体介绍写卷的基本情况、学界的研究情况;“录文”部分结合各写卷对文献进行识录;“校释”部分对文献进行校勘、注释。希望通过对敦煌写本蒙书历史18.9万字
- 会员通过对北宋墓志碑铭撰写的研究,认为墓志碑铭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撰写者因个人写作习惯、政治因素和个人立场的影响,导致或表意不明、或有所隐晦、或有所侧重。同时,墓志碑铭的撰写也会受到来自丧家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碑志文的定型。总体而言,书稿把北宋墓志碑铭作为“文本”进行分析,作为一种书写活动,墓志碑铭相关内容并非“隐恶扬善”所能完全涵盖,明晰此问题,不仅有益于全面把握北宋墓志碑铭撰写的方式、内容历史19.6万字
- 会员本书对河西地区发现的魏晋十六国时期镇墓文、墓券做了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上卷收录目前所见魏晋十六国河西镇墓文89例,墓券、衣物疏、名簿、铭旌、爰书等墓葬文献39例,其中包括河西地区新发现的墓券、衣物疏等,也包括吐鲁番地区发现、体例、格式与河西地区相近的墓券或衣物疏等,并参照相关资料对镇墓文逐一释读、断句,并附之以摹本或镇墓瓶、墓券相关图片,为相关墓葬文献的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本书下历史14.5万字
- 会员歷代石刻數量豐富,類型多樣,且刊刻時間、出土地、出土時間明確,這使得石刻中記載有籍貫地、葬地、卒地等信息的鄉里村坊可究可查。《漢魏六朝石刻鄉里村坊研究》一書,選取漢魏六朝石刻文獻,蒐集整理鄉里村坊相關資料;考證與辨析地理位置,稽考郡縣鄉里,訂補都城裡坊;溯求古地名的歷史沿革,展現鄉鎮村落的承襲與演變;探尋鄉里村坊命名理據,呈現漢魏六朝鄉里村坊的面貌;尋求古人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探析宗教文化、民族融历史29.1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阿穆尔河(黑龙江)左岸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至中世纪考古学文化与民族历史的变迁过程,对黑龙江上游左岸、黑龙江中游左岸与结雅河流域、黑龙江下游的古代城址进行了著录,并对材料较为丰富、调查和发掘工作较为深入的近三十座古城进行了专题研究,在现有研究条件下,尽可能地还原了这些城址的时空背景和地理环境,并就其文化遗存状况和族属性质等重要问题作了详实的论述。阿穆尔河(黑龙江)左岸地区古代城址主要为挹娄、室韦历史3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