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经济学方法论比较:基于《资本论》的视角
更新时间:2019-09-20 15:23:41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展现经济学发展史上一幅画卷:即凡称得上大的经济学家都是“哲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有自己的哲学观和历史观,都有自己的角度和方法,都通过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表达自己认识世界、揭示历史的总看法。因此,大经济学家的理论著作本身都是经济学方法论的样板,而其中最为典型著作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标志性著作《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简称《资本论》)。本书中心内容是将《资本论》与其他在历史上最享有盛名的经济学著作,包括经济学方法论专著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既包括哲学方法论方面,也包括应用方法论方面;既包括研究方法论方面,也包括叙事方式方面;既包括宏大叙述方面,也包括微小叙事方面。这种比较,是系统性的、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对于改变当今盛行的碎片化的、局部的、片面的思维方式、认识、方法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种比较,既有助于读者看清楚《资本论》研究对象所承载的真实世界,也有助于真正理解马克思观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的基点、视域、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叙述方式。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5-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杨志 马艳等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梳理资本和权力逻辑、市场关系、自由主义理念所引致的现代财产问题,探讨财产权利与社会风险防控关系,揭示现代风险和财产治理的一般方法论原则。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进程中,形成高度的马克思财产理论方法论自觉,有助于抵御绝对平均主义、全盘私有化、纯思辨化、财产关乎罪恶等价值理念的冲击,正确认识、全面把握中国财产问题实质,进而为科学社会主义财产价值观的树立、现代风险的防控和当代中国财产问题的有效治理政治27.8万字
- 会员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指以奥托·鲍威尔、麦克斯·阿德勒、鲁道夫·希法亭、卡尔·伦纳、弗里德里希·阿德勒为代表的奥地利社会主义倾向。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寻求通过政治参与获取政治权力,从而将其主要策略融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政策中。政治18.5万字
- 会员马克思人学道路是于存在论的根基处开辟的,是人学史上发生的一次“存在论断裂”。马克思开辟了“直面生活”的存在论道路,“人的感性生活”构成了人成其为人的最本原的基础、最充足的根据、最后的原因。本书从存在论的视角切入,比较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思想及其价值论意蕴。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分别探讨了“存在论”“实体本体论”“人学新路向”“存在论的方法论意义”“人的本质”“自由个性”“共产主义思想”等与马政治19.8万字
- 会员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市民社会批判视阈中的马克思历史观及当代价值研究”结项成果。马克思历史观与市民社会批判具有内在关联。本书以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为指导,系统考察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经历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然后到思维具体这样三个具有内在关联的发展阶段,祛除了遮蔽历史真相的种种意识形态,最终回到历史本身,把握到历史不断生成和超越的存在论根据。全书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不同的市民社会话语,交政治25.7万字
- 会员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合作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世界文化思潮等。政治19.1万字
- 会员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重点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主题主线、内在机理等相关内容,勾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图景,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演进,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政治22.2万字
- 会员本书从发展演进、党建探索、具体推进、创新机制四个维度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书中分析了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点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化进程中的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治党逻辑与生死伦理,执政党的决策逻辑及其调适;分别从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中国特色广义民主、中国社会建设的双重使命、现代社会的法的信仰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从主体维度和民主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16.3万字
- 会员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如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生态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或方法,结合作者近三十年的成果积累,就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构及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全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成的客观依据、观念基础、实践支撑,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进行辩证理解、要确立可持续发展观,推行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可政治1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