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在线阅读
会员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

王中江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19.4万字

更新时间:2019-10-25 19:15:44 最新章节:三、书体和避讳与简本抄写年代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老子思想和黄老学展开,旨在探讨老子世界观与黄老学的内在结构和系统,准确认识它们的义理构造和精义,追寻从老子思想到黄老学的演变,扩展和深化对早期道家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用非常有限的文本建立了一个非常高明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既有探寻世界根源的本原论,也有追求最好治理的政道论。黄老学继承了老子的本原和政道论,又为其增添了用制度和规范保证客观、稳定、有效治理的法治论。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8-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中江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越中素称人文渊,明代的越中地区既是阳明心学发端与成熟之地,也是文学发展重镇。王阳明作为越人,其心学思想独步当时,诗文兼有道学与文学之本色,成就蔚然可观。阳明晚年主要在乡邦传播心学,越中文士因地域优势,沾溉甚多,影响至深,由此涌现了以杨珂、陈鹤、沈炼、徐渭、陶望龄、王思任、张俗、祁彪佳等为代表的众多具有心学背景的文学活动主体,共同铸就了明代越中文学的繁荣。本书即以此为学术背景,旨在系统探究明代越中地
    曹诣珍哲学19.3万字
  • 会员
    本书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史综述—对浙东学派的重要谱系如婺学、永嘉学派、永康之学、北山学派、东发学派、深宁学派、四明学派、阳明学派、蕺山学派、浙东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百年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更重要的是力图超越或突破一般学术史综述的写作范式,将浙东学派研究置于20世纪历史与思想语境变奏的大背景中,进一步考察百年浙东学派研究迁变的动机和原因,得出“浙东学派研究史折射着20世纪思想观念史”的论断。同时
    王锟 金晓刚哲学24万字
  • 会员
    “中华经典百句”和“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是中华书局推出的当代各领域名家、大家讲读中华经典的“大家小书”。“中华经典百句”,选取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地进行讲解和阐发,导引读者轻松自由地汲取中华经典的文化菁华,建构立身处世的精神世界。老子西出函关,身后留下“五千言”,同时留下了道家和对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深刻影响。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从《老子》中甄选精华百句,带领我们探索这位先秦哲人
    汪涌豪哲学6.8万字
  • 会员
    湘潭“碧泉书院”是南宋最早的理学学派——湖湘学派创始者胡安国、胡宏父子创立的书院,在当时,影响甚大,张栻、彪居正、吴翌等人就学其中,史称“衡岳湖湘之学,皆起于此。”碧泉书院在湖湘学派以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非常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和第一个学术基地,是湖湘学派的理论创新之所,也是湘学和湖湘文化兴盛之源。本书首先确立了碧泉书院在湖湘学派以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
    陈代湘 方红姣哲学21.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首次整体而系统地考察关学四书学的研究成果。首先将关学四书学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将其置于关学学术思想演进和中国四书学史流变的双重脉络之下,从文献学、经学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关学四书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提炼和总结,揭示出关学四书学的逻辑脉络、主导问题、话语系统和学术特质。作者既着眼于经典诠释与思想演进,学派争鸣与问题论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注重对关学四书学在总体宏观上推进
    李敬峰哲学24.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孔子家语》的真伪公案及其思想内容为主要研讨课题,首先梳理《孔子家语》的形成及传衍情况,其次以历史与逻辑、文献学与思想史、传世文献与考古新发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兼重义理与考据,从《孔子家语》与传世文献、新出土文献的对勘中,对《孔子家语》的自然观、道德修养论、社会政治观等思想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研讨,从而确证《孔子家语》是一部渊源有自的儒家古籍,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或有加工润色,但其主体部分仍然没有
    王秀江哲学11.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论语》自然篇章为序,先列出有误解的《论语》原文,继而列出古今误例,然后做出有理有据的勘正。勘正时,主要采取训诂法、文献互证法等,以强有力的训释和文献依据来纠正误解,确定其正解。
    高尚举主编哲学38.3万字
  • 会员
    《老子》一书,分为“道经”和“德经”。《老子》之“德”的根本特征是“自然”与“无为”。所谓“自然”,乃自本自粮、本自具足、自是其是之意;所谓“无为”,乃不加施为、任其自化、顺其自然之意。学术界对《老子》“道经”的研究成果颇多,而对于“德经”的研究却尚显匮乏。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以《老子》“以道观人”“以道观万物”和“以道统德”的“大道观”为视角,解读《老子》“德经”并参悟其对当下学校教育和道德修养
    于洪波 王康宁哲学21.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基于发展哲学的视角阐述了整体性发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全书遵循着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现实的逻辑进路,在总述了社会发展和整体性发展的含义、整体性发展的思想渊源的基础上,分别从历史合力论、刺激应变原理、社会主要矛盾论、发展机制论、整体文明论、实践任务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角度论述了整体性发展问题,使整体性发展这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范畴获得了
    邱耕田哲学26.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