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大明史:修订版在线阅读
会员

一看就懂的大明史:修订版

陈湘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中国史10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29 19:58:49 最新章节:永历不永明朝无复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以大明王朝的时间进程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纬,生动清晰地勾勒出了明朝的脉络。作者用讲故事的口吻叙述每一个历史事件,而且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使整个明史一气呵成。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感觉到历史事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金戈铁马还是太平盛世抑或是江山覆灭,冥冥之中自有规律。
上架时间:2018-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湘华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全书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将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生平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被称为中国近代
    蒋廷黻历史11.7万字
  • 会员
    本书正文分上、下两编,由与宁志新教授关系密切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宁志新教授的门人弟子的37篇论文汇编而成。时间跨度上自先秦,下至明清,但以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为主,主题涉及政治制度、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宗教、民族、中外交流、历史文献等诸多方面。既有对习见史料、传统论题的重新阐释、解读,也有对新出史料的刊布以及新的研究问题的发掘,还有数篇文章专门讨论宁志新教授的治学特点、人格风范等,
    乔凤岐 冯金忠主编历史37.1万字
  • 会员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清末民初社会发展与进步有着重大影响,并影响到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非常值得学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但目前学界对袁世凯的研究仍不充分,局限于政治史、革命史观的研究视角,忽略了袁世凯对经济世情的掌控与把握。该著撷集了作者20余年在袁世凯、北洋史方面研究的论作,可为研究者提供更加多维的视角观察袁世凯。该著分七个部分,分别探讨了袁世凯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研究现状,袁世凯与清末
    张华腾历史42.2万字
  • 会员
    本书属中社智库国家智库报告系列,郑和船队共计七次的远洋航海历程,时间上延续近三十年。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各国、印度洋北岸、阿拉伯诸国,最远到达非洲大陆东岸,并在这些地区留下了诸多历史文明遗迹。这一伟大的航海壮举为传播先进的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扩展经贸往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人类航海史上,中华民族(也是人类)首次大规模海上船队进入浩瀚的印度洋,并与沿岸各国在贸
    李新烽 郑一钧历史10.1万字
  • 会员
    两汉的农业、农民和农村是中国史学研究的传统课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两汉的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农民起义、婚姻与家庭、宗族与宗法等,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但同时,仍有许多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本书围绕两汉农业社会诸问题展开,在农业方面,着重讨论国家重农政策制定的时间和贯彻情况;在农民方面,主要就农民的构成与其生产经营特点、农民的权益与负担、自耕农的经济收支状况等问题展开讨论;在农村方面,着重就汉代的乡里聚
    黄今言历史24.5万字
  • 会员
    奏议文是中国古代文章之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旨在考察中国古代奏议文之渊源、生成与发展,对其文类概念、研究范围与文体特点做出明确界定,并以秦汉魏晋南北朝为中心,对奏议文与相关文体以及奏议类主要名目作文体辨析。本书认为,奏议文是中国古代社会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臣僚以及中央派出的地方长官在行使其参政权、议政权时向君主进呈的陈请或论议文书。奏议文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礼乐文化之产物,其内在属性是
    仇海平历史17万字
  • 会员
    这是一本深入探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生平的历史著作。从赵匡胤的早年经历、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到最终的离奇死亡,全面、真实地展现这位历史人物的多面性。通过对赵匡胤一生的梳理,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赵匡胤的个人魅力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张三迟历史26.6万字
  • 会员
    礼学,既是一个对象,也是一个视角;既是一个范围,也是一个领域。礼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礼学家的著述中,呈现出一种解说与论证的多样化学术形式和学术诉求。其与各种思想表达的连接,也有不同的呈现。这是在本书所作的个案考察和论述中所能够看到的。本书选取了魏晋南北朝以降至于宋明一些重要的礼学人物,以八章的规模,或集中或分别地加以考察和论述。首先是王肃、熊安生和皇侃的《礼记》学,以及唐代孔颖达对他们学说的引
    王启发历史58.4万字
  • 会员
    言语传播在清末的勃兴究竟具有怎样的媒介文化意义?透露了什么社会讯息?这些一直是传播史学界极少触碰的领域。本书聚焦清末的宣讲与演说活动,以清末社会变局为背景,探究言语传播兴盛之原因和这种媒介现象本身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在系统梳理清代宣讲与演说传播的内容、面貌、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透过这两种言语传播形式在清末剧烈变革的表象,揭示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及人际交往关系之变,进而探索传播媒介进化与社会结构、社会
    程丽红历史17.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