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

陈园园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7.2万字

更新时间:2020-08-14 13:47:30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食货”学派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为旨趣的史学派别。本书以学派创始人陶希圣及“食货”学派为考察对象,在广泛收罗史料的基础上,一方面围绕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的学术关联,考察学派的兴衰和演变的历程;另一方面将“食货”学派的学术研究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发展脉络中,考察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及社会政治因素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最后探讨“食货”学派的史学价值及评述其历史地位。
品牌:浙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7-23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园园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作为兼善戏剧和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陈彦的写作既得益于极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亦受惠于底蕴丰厚的中国戏曲和文学传统。努力在时代总体性的宏阔视域中观照并处理普通人的生活和生命经验,塑造具有时代典范意义的人物形象,且在坚守雅正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融通中国古典传统,以开出文学的新境界,为陈彦作品的基本特征。《西京故事》《装台》《主角》以及新作《喜剧》皆是如此。将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及
    杨辉文学22.6万字
  • 会员
    《人文》学术辑刊由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编辑,《人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突出学术原创性与新知传播,注重实证研究,鼓励综合创新,力图融通各学科,探讨各种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问题,展示中国思想学术界新成果。《人文》力争为学术界提供一个优质学术成果发表平台。文章以学术文章(论文)为主,也发表欢迎思想学术随笔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文章。另设“对话”“学林”“札记”“书札
    祝晓风主编文学32.1万字
  • 会员
    对中国后殖民批评的研究绝大多数是站在反对和批判的立场上进行的,而这些立场本身却较少被反思与相对化。本书结合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具体事件和议题梳理论争多方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探讨了反对方指责中国后殖民批评的民族主义问题、二元对立问题、政治经济学问题和知识分子伦理问题等。本书以“现代性”问题是贯穿本书一系列议题的红线,在研究中力图超越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的二元模式,在对中国后殖民问
    贺玉高文学18.5万字
  • 会员
    本书重点推出“传播的诗”这一概念,并阐释诗歌影像传播(以电影为主)的几种范式。“影像”是图像理论的关键词,也是视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具有与传统文学文本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平等对话的优势,影像传播媒介并不只是具有承载功能,它可以成为给诗歌带来新的表达元素和新的表现力的部分,诗歌在一定意义上离开了原初的文字表现载体,将传播载体引入自我表现之中,创构了诗歌的立体文本,转化为一种“立体的诗”或“跨媒介的诗”
    梁笑梅文学16.9万字
  • 会员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属于比较文学中的“理论比较”,文学理论中的“比较研究”。以“细读”为特点的文本分析包括语词分析、结构分析、语境分析三大步,本书从中西文学文本理论中提炼出涉及这三个方面的八组具有可比性的相关范畴,即:“细读”与“熟读”,“至言”、“不落言筌”与“朦胧”、“张力”、“悖论”、“反讽”、“本真的语言”,“隐喻”与“比兴”,“构架——肌质”与“形迹——神理”,“犯中求避”
    李卫华文学19.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精选论文集,这些论文在很多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学术观点。按照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民族理论建设、少数民族跨学科研究四个板块进行编辑,旨在反映当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提供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建设性的学术资料。
    朝戈金 尹虎彬 杨彬主编文学60.2万字
  • 会员
    本书稿是湖南女子学院《中外女性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书稿关注英语世界的张爱玲研究。英语世界的张爱玲研究是自20世纪末以来成为张爱玲研究的前沿课题,是一个崭新而且相当有意义的课题。虽然关于张爱玲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尚没有中国学者对英语世界张爱玲研究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作者从此点出发,广泛搜集英文原始资料,自己翻译成中文,在文献材料上具备一定的原创性与稀缺性,通过对英语世界一些学者尚未被广泛介
    柳星文学18万字
  • 会员
    城市作为人类的大型聚落在唐宋时期发生了重大变革,城市功能、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的文化和文学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逐渐引领文学走向世俗化和大众化,从而引发了文学在题材、风格、体裁等多层面的变革;同时,文学也在能动地塑造着城市的形象与文化个性。在城市与文学双重建构的互动关系中,唐宋文人敏锐地把握住城市社会变革动向并以文学形象的方式来映现城市转型的影
    蔡燕文学23万字
  • 会员
    本书包含18个章节,前有“引论”,后有“结语”,中间分为三大部分。“引论”部分概述了当代西方文论政治化的成因、路径、特征和局限。第一部分“文学理论的政治转向”,从“文化权力”“主体位置”“心理分析”“文学叙事”“文学阅读”等方面描述了当代西方文论政治转向后的理论形态。第二部分“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化文论”,从“文化逻辑”“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政治学”“文学批评方法”等层面呈现出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化文
    范永康文学19.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