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史:困扰巴尔干半岛一千五百年的火药桶在线阅读
会员

塞尔维亚史:困扰巴尔干半岛一千五百年的火药桶

(英)哈罗德·坦珀利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世界史21万字

更新时间:2020-06-24 13:17:44 最新章节:译名对照表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塞尔维亚史》讲述了困扰巴尔干半岛一千五百年错综复杂的塞尔维亚史。6世纪,南部斯拉夫人南攻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第一次点燃巴尔干火药桶的?是如何陆续建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独立公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征巴尔干半岛与塞尔维亚帝国的灭亡存在怎样的关系?科索沃战役为什么决定了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命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如何统治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是如何通过民族大起义实现独立的?俄土战争、《柏林条约》的签订是如何平衡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格局的?马其顿人大起义、巴尔干联盟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决战是如何影响巴尔干半岛历史走向的?为什么作者深信塞尔维亚战略位置决定了巴尔干半岛火药桶会再次被点燃?本书将详细解答。
译者:张浩
上架时间:2020-01-01 00:00:00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哈罗德·坦珀利
主页
  • 会员
    《腓特烈大帝与约瑟夫二世:18世纪的战争与外交》以中欧两位雄主腓特烈大帝与约瑟夫二世争霸为背景,以巴伐利亚公国继承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解读了欧洲主要大国参战、混战的历史。腓特烈大帝与约瑟夫二世各自的国家战略为什么存在冲突?巴伐利亚公国王位继承问题为什么成为引爆欧洲火药桶的的导火索?列强混战为什么无法彻底破坏欧洲均势?《泰申和约》建立的欧洲秩序为什么是脆弱的?俄罗斯帝国大军进入神圣罗马帝国产生了哪些历
    (英)哈罗德·坦珀利世界史13.9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
    在东南亚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程中,外来的因素与本土国家的自主因素共同发挥了影响和作用。本书分国别展开,除对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之外,还就其成效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比较和评估。尽管东南亚国家在民族国家建构和民族整合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成就或进步,但是,由于国情不同,目前又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共同或不同的问题。这些依然是东南亚国家需要面对的。
    何平 阳举伟等历史35.4万字
  • 会员
    《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与全球化的思想动力》是塞尔日·格鲁金斯基对15、16世纪拉丁美洲的殖民化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成果。殖民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冲击巨大的混血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与统一化和全球化联系在一起。本书以详实的史料论证了殖民地本土与欧洲文化融合现象,从教堂艺术形象到流传至民间的书籍、歌曲甚至手工艺品等各方面对殖民地人民产生的影响。这种文化融合造成了以下结果:原住民与殖民者之间的混血、印第安人皈
    (法)塞尔日·格鲁金斯基历史22.7万字
  • 会员
    书稿为论文集,是2004年至2019年,任职于世界历史研究所老师的论文结集出版。论文均已发表。书稿分五卷,分别是“古代中世纪研究”“俄罗斯中亚”“欧美史研究”“亚非拉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书稿主要包括了以下文章:易建平《关于国家定义的重新认识》、刘健《赫梯基拉姆节日活动的仪式特征及其功能》、吕厚量《雅典古典时期的埃菲比亚文化》、祝宏俊《古代斯巴达的公民大会》、王超华《中世纪英格兰仆从的法律地位探
    汪朝光 罗文东主编历史29.8万字
  • 本书可以称得上一部人人读得懂、人人又必读的历史哲学著作。1968年,杜兰特夫妇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11卷本《文明的故事》(或译为《世界文明史》),他们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这部《历史的教训》。《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本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详细阐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
    (美)威尔·杜兰特 (美)阿里尔·杜兰特历史6.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本介绍公元前西亚政治变迁的通俗历史著作,涵盖范围从公元前4千纪苏美尔文明开始,中经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再到亚述文明和波斯文明,最后以马其顿帝国取代波斯作为结束。与已有学术著作相比,本书具有三个鲜明特点:第一,抛开历史细节,注重勾勒公元前西亚政治变迁的脉络和框架,以期帮助读者迅速掌握古西亚的来龙去脉;第二,将看似杂乱无章的政权更替,还原为闪米特人和印欧人的持久博弈,揭示古西亚政治变迁的线
    胡其柱历史22.6万字
  • “穷白垃圾”是美式英语中对贫穷白人的一般习惯性贬称,在当下特指生活在社会边缘和草根阶层、被视作社会动荡与不稳定因素的白人群体。2025年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曾经被边缘化的“穷白垃圾”愈加浮出水面,占据主流。为解析美国当今的社会生态,政治文化学者南西·艾森伯格以大量史实勾勒出底层白人四百年来的社会地位与形象,真实还原了这一群体长期被忽视的社会生活史,呼吁公众直面底层白人贫困和隐匿的阶级问题。
    (美)南西·艾森伯格历史31.7万字
  • 会员
    奥斯曼帝国是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与反观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他者”。本书在系统梳理近代国人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历史背景与文献来源基础上,从“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与流播”“奥斯曼帝国形象与国人的自我认知”“奥斯曼帝国发展之史的借鉴与思考”三个层面加以把握,认为奥斯曼帝国知识的引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特点。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土耳其认知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史,是
    陈鹏历史19.9万字
  • 会员
    《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
    刘新成主编历史27.5万字
  • 会员
    20世纪的越战深刻体现了战争对环境的复杂影响:它制造了废墟,并长期地影响战后的重建。美军投入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几乎所有现代武器,倾泻了总吨数超过二战的炸弹,修建了大量军事基地,甚至喷洒化学药剂来清除丛林。战争结束后,儿童在废弃的坦克边嬉戏,有毒物质残留在地表下,村庄和城镇顽强地重建,而军事基地变成了工业园区……本书除了讲述20世纪的越战,还追溯了越南历史上的多次战事:“北属时代”、阮郑之争、法国殖民
    (美)大卫·比格斯历史1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