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和补遗(2卷册)在线阅读
会员

附录和补遗(2卷册)

(德)阿图尔·叔本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西方哲学84.1万字

更新时间:2021-02-07 11:26:38 最新章节:人名索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附录和补遗》是叔本华1850年的封笔之作,这个书名有点笨拙但意思清晰,即“附属作品和遗漏之篇”,分两卷。第1卷是附录,包括观念论和实在论简史、哲学史散论、论大学的哲学、论命运、论见到鬼魂及与此相关的东西、人生的智慧6篇。这些后续补充的哲学短文是我的更重要的、自成体系的著作以外的附带作品,里面既有一些探讨相当特别的、各自不同的论题的论文,也有对更加各式各样的题材的零散思考和想法。把所有这些文章结集在此,主要是因为这些文章由于其题材的缘故而无法收进我那成体系的著作中去,而少数若干文章则因为写作得太迟了,以致不曾在那自成一体的著作中得到其应有的位置。《附录和补遗》第2卷是“补遗”,有31章400节和15首诗歌,其中新翻译的篇目15章,全译的篇目8章,青年时期的诗歌是首次翻译。全书60多万字,他在第2卷的目录上注明“就多个话题所作的分散但有系统安排的思考”。前15章是对他的主要哲学著作的补充,包括哲学及其方法、自在之物与现象、伦理学、哲学与自然科学、生存的虚无与痛苦、自杀和宗教等内容;后16章从意志哲学的视角阐述了他对现实生活和人生诸问题的看法。“补遗”体现了他读书之渊博,思考之深广,是围绕意志哲学在客观世界的各种表象的分析和评论的交响曲。他以诗歌为封笔之作收尾是有特别考虑的。第2卷名篇荟萃,除《人生的智慧》广受赞誉外,叔本华还有一些文采斐然、思想深邃、文风雄辩、短小精悍的名篇,这些名篇都在第2卷中。比如,《论判断力、批评、赞扬和名声》《论阅读和书籍》《论学者和博学》《论写作和文体》《论自为的思考》《论宗教》,等等,当然也包括背负骂名的《论女人》。这些名篇是意志主题的变奏曲,所涉题材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妙趣横生,富有教益,伟大的思想从心而出,伟大的思想家是人类的灯塔。在《附录和补遗》中,他的悲观主义不再质疑人类存在的价值,而是对苦难的人生有了同情和惬意的亮色。他试图以优雅的方式展示人类的生存,让苦难的生活有了些温暖和留恋。在这里,他以放松的心态,嘲讽和诙谐的口吻谈论欲在痛苦和死亡的夹缝中求得片刻幸福的智慧,这就是节欲苦行,自我修炼,孤身独处。解脱苦难的方法是审美体验、悲天悯人、禁欲和自我否定。这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可以让逃离意志的人获得救赎。
译者:韦启昌
上架时间:2020-12-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德)阿图尔·叔本华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为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吉尔·德勒兹所著的一本斯宾诺莎研究专著。德勒兹在书中从新的角度讨论了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其理论尝试是,将“斯宾诺莎”与“实践哲学”相融合,从而丰富实践哲学的理论资源。在书中,德勒兹系统地梳理了斯宾诺莎《论理学》中的主要术语,其梳理极具新意,激活了斯宾诺莎伦理学体系中的行动力量,可以说在斯宾诺莎的研究中开创了一个新的道路,极大地影响了并改
    (法)吉尔·德勒兹哲学9.7万字
  • 会员
    在汉语学界林林总总的柏拉图研究中,本书视角堪称一种别致的诠释,是先刚教授对柏拉图哲学进行整体论述的一个尝试。确切地说,就是从“图宾根学派”(Tübinger@@Schule)基本立场(强调柏拉图的口传的未成文学说)和基本精神(强调柏拉图的成文著作亦即对话录和他的未成文学说的结合)出发,在兼顾柏拉图哲学的表达形式和实质内容的情况下,以柏拉图的“本原学说”(Prinzipienlehre)为线索,勾勒
    先刚哲学28.6万字
  • 会员
    本书选取了与“弥尔主义”形成对照的另一大民主传统“卢梭主义”的创始人——卢梭,以卢梭的平等观念在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引入和诠释为线索,提出了另一种建构性的分析。由于卢梭思想在清末民初社会传播的广泛性和历史性,本书不局限于某一位特殊的阐释者或传译者,而是组织了一个与《自由的所以然》相比更为丰富的观察维度,以此为契机,追溯平等观念的脉络和过程。
    文雅哲学20.4万字
  • 会员
    本书熔自然哲学与先验唯心论哲学于一炉,分为“一般哲学”部分与“特殊部分”,前者阐述了上帝(或绝对东西)的理念及其与特殊东西的相互关系,后者不仅从一般与特殊两方面展示了描述“实在世界”的自然哲学,还专章描述了“观念世界”及其各潜能阶次。
    谢林哲学33.5万字
  • 会员
    随着全球化的深度行进,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力量也日益活跃,思想观念在全球的流动会引发什么样的回响与激荡?未来是走向“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历史学特别是思想史研究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并做出应有的回应?本书从全球思想史视野出发,研究概念与文本的全球性流动,考察和辨析这一流动与移位对人们的影响,及其如何塑造人们的价值世界,进而展开建构世界的实践。期待这一探讨能为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
    孟钟捷 李宏图主编哲学30.1万字
  • 会员
    本书从白璧德所提出的“国际人文主义”的概念出发,在阅读大量白璧德英文原著、学衡派报刊和相关一手史料基础上,打破前人对学衡派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保守主义、古典主义、人文主义等的论断,重现挖掘白璧德所倡导的国际人文主义运动与学衡派的联系。本书以双重跨文化研究的视角,一方面回到白璧德的西学背景,探讨其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形成国际人文主义的构想,并进而澄清了白壁德的宗教信仰问题;另一方面细致考察了学
    李欢哲学24.4万字
  • 会员
    本书由三个文本构成:《哲学作为科学的自然本性》《全部哲学的本原》《自然进程阐述》,其中前两个文本构成了谢林著名的“埃尔朗根讲授录”,第三个文本则是德文本《谢林全集》中的一篇重要逸文。
    谢林哲学21.5万字
  • 会员
    柏拉图遗存著作的真伪一直有争论。现在学界的倾向是谨慎避免“怀疑”态度。不过,有些归于“柏拉图”名下的文本被公认为隶属于柏拉图哲学,是希腊化的罗马时期著作,却未必是柏拉图本人的著作。这些文本被称为“柏拉图杂篇”,作为古代文献,它们对我们理解柏拉图和那个时代的思想,都弥足珍贵。本文集的编译者认真收集了尽量齐全的有关古希腊语原文文稿,将其分为“定义集”“托名作品集”“箴言集”和“悲剧残句集”四个部分,并
    (古希腊)柏拉图哲学9.7万字
  • 会员
    本书主张“哲学思考就是哲学地研究哲学史”,围绕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名著柏拉图的《理想国》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考察了两部作品所代表的政治哲学的延续与差异,提供了一种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黑格尔甚至西方政治思想的思路。
    (英)迈克尔·贝雷斯福德·福斯特哲学1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