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太空考古
更新时间:2023-11-01 18:55:39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我们此处所讲的太空考古学,并非对宇宙间的物质进行“考古”,而是一门透过使用航空或航天数据分析卫星影象,来寻找地球上的古代人类特征或遗址的科学。本书作者,一位超酷的太空考古学家,从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将人类大历史和未来技术相结合,从大众对太空考古学家这个职业的好奇出发,更迭1944AD-1944BCE的历史时期,在对未来充满坚定希望的前提下提出我们应该如何从现在做起。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她在12个国家和4大洲的遥感项目中工作,使用多光谱和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分析确定了数千个潜在的考古遗址。这些包括以前不为人知的定居点、道路、堡垒、宫殿、坟墓,甚至潜在的金字塔。她目前主要负责众包工作,绘制秘鲁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地图。在这本书中,作者描述了该领域的演变、重大发现和未来潜力。在解密间谍摄影技术后,她在埃及神秘城市塔尼斯的新地图上分享了她在这一领域的发现,揭示了为什么空间考古学不仅令人兴奋,而且对为后代保存世界古代宝藏至关重要。这个故事将读者带回到过去,穿越国界,回到远古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展现了勇气和智慧。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陈召强
上架时间:2023-10-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萨拉·帕卡克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主要以不同时期、地区与文化类型进行章节排序,利用地层学、器型学等方法,部分论文还利用了古代文献与考古成果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对黄河流域的考古挖掘的成果包括陶器、石器、尸骨、宫殿、地形等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考察了所属文化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商文化等的类型、年代、分期、特征等。全书包括《关于磁县下潘汪仰韶文化的讨论》《晋南庙底沟二期文化初探》《庙底沟第二期文化及其相关问题》等20历史24.7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和已发表资料的研究,依据考古报告和历史文献,从功能、出土地、品类、数量、质地、使用痕迹等方面讨论唐三彩的属性,同时,结合古代文献,对唐朝时期的唐三彩诸问题进行探析。此外,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对唐三彩的鉴赏心得。历史10.2万字
- 会员本书以田野考古调查所获新资料为基础,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芒康、察雅两县的吐蕃佛教石刻造像进行了类型排比和分期研究,并结合宗教文献、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对各期的年代、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基本廓清了西藏东部吐蕃佛教造像的发展演变脉络及其与同期佛教史的关系。本书特别关注了佛教传入吐蕃后的本土化,即“吐蕃化”问题,通过对各种造像特征的详细分析,说明吐蕃佛教石刻造像的主体因素来自本土文化,并融合了印度佛教和汉历史12.8万字
- 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文博馆内藏有珍贵的宗教典籍、文献资料、手抄经卷,还有部分佛像、法器、宗教书画、名人信札题跋等多种典藏文物。本书收録了文博馆珍藏的古籍文献六十九种,多数为明清善本,且有几种是目前极为珍贵的孤本,如《渊颖吴先生文集》被鉴定为元刻本,是目前仅有的三套古籍善本之一,且保存非常完整。作者对此数十种古籍逐一进行整理,内容包括图书基本信息、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等,并附有高清书影。历史8.5万字
- 会员本书针对宫殿寺观石窟壁画展开。作者在图像之海中选择十组壁画,发掘图像中隐藏的历史讯息,还原壁画背后更宏大的时空场景,以及在此场景中生息的人的生命故事,构筑起了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史。历史20.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