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国学摘要:教法篇在线阅读
会员

明德国学摘要:教法篇

叶宽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古籍国学普及读物44.7万字

更新时间:2023-12-06 18:35:33 最新章节:马一浮读书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中华国学经典思想的史料摘编及研究专著,秉承“道器合一”的思想,力争择其精要地将中华文化教育传承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汇集一体。包括《师道》《家道》《教法》三个大部分;《教法》分“授业传薪、礼教仪规、敦勉劝学、教约学规、读书心法”五部分,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教学规范、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教研参考资料,亦是师法古人传承民族固有文化的教学纲要、教习方法和备课参考。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线装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叶宽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这是一本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最基础的启蒙读本。本书作者对原书内容进行翻译,再加上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故事,既易读,又有趣。
    (清)李毓秀 贾存仁著 王正刚编译古籍6.8万字
  • 会员
    《国学知识全集》是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在民国时期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的国学爱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对当代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书整理汇集了《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历史研究法》、《史籍与史学》、《中国史籍读法》和《中国文化史》等著作,堪称一部全面完整的国学经典。作者观点明确,论述严谨,考证精详,旨在给读者带
    吕思勉古籍37.9万字
  • “中信国学大典”丛书,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丛书延聘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香港本地及海内外知名学者承担经典的选编和导读工作,确保丛书的学术价值。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大学》讲大学之道,虽远在先秦时代,但它的道理却有永恒而普遍的价值,值得现代人好好学习。它的教训可以用以下的话概括:“万丈高楼从
    饶宗颐名誉主编 刘桂标 方世豪导读译注古籍5.4万字
  • 会员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由谏官魏徵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中撷取经、史、诸子百家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编撰而成的一部作品。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书成,魏徵在序文中称其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令人
    (唐)魏徵等编撰古籍54.2万字
  • 会员
    《曾文正公全集》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作品全集,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清政府颁旨下諭,李翰章编撰,李鸿章校勘。此次采用的是经典版本——传忠书局刻本。同时为顺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全集均采用了简体横排的出版形式,装帧设计精美,可读宜藏。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号称清朝咸同“中兴名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后人对曾国藩一生的总结性评价,
    (清)曾国藩著 李瀚章编撰 李鸿章校刊古籍41.1万字
  • 会员
    《老子》五千言,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直面现实社会,涉及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
    《国学四库》编委会编古籍10.6万字
  • 会员
    《曾文正公全集》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作品全集,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清政府颁旨下諭,李翰章编撰,李鸿章校勘。此次采用的是经典版本——传忠书局刻本。同时为顺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全集均采用了简体横排的出版形式,装帧设计精美,可读宜藏。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号称清朝咸同“中兴名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后人对曾国藩一生的总结性评价,
    (清)曾国藩著 李瀚章编撰 李鸿章校刊古籍27.5万字
  • 会员
    《新读》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并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同时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蒙学教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流传广泛,可谓家喻户晓。
    杨忠主编古籍19.2万字
  • 会员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具有开启智慧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听诵、读诵和诵行等方式,及时的从经典中吸取丰富的五德能量,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用道德的能量开启、保持心脑之间的慧性通道,成就具有道德心灵和智慧头脑的栋梁之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春秋)孔子 曾参 孔伋著 辜鸿铭译注古籍18.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