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第一部分):湘黔边苗族服饰
更新时间:2024-06-28 19:10:50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本书由14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服饰概况。第二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纺织工艺。第三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服饰的染色过程。第四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服饰的刺绣流程。第五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服饰的缝制过程。第六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服饰中的盛装。第七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头帕。第八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围裙。第九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披肩。第十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童帽。第十一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花带。第二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花鞋。第十三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银饰。第十四章介绍了湘黔边苗族服饰传承与发展。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湘黔边苗族服饰研究课题组编著
最新上架
- 会员贵州各民族在特定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中,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多源一体、丰富多彩”的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本著作透过理论阐发以及对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种种事象的叙述,从中感触到各族先民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深刻的情景与生存、发展的轨迹,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文化生态的理论综述;二是贵州民族文化生态的形成与特征;三是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27.5万字
- 会员古代服饰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特征。本书对蒙古服饰传统在元明两代数百年长时段的影响和流播遗存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广泛收集和研究大量实物、图像和文献史料,证明元朝时期,蒙古族具有鲜明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服饰式样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蒙古服饰并没有随着元朝的崩溃而在汉地销声匿迹,相反以不同形式继续在明代社会中广泛传播流用,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清代,在几个世纪的中国文化12万字
- 会员本书从多民族文学史观出发,立足文学人类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四川省四市州主体民族文学的发展状貌的描述、归纳、比较与分析,展现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状态与水平。在呈现四川省多民族文学发展状貌与特点的同时,为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作镜像观照。本书既是文学的人类学描述,也是文学本体的考察。作者由外而内,由文学现场到文学作品,展示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特点、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文学和政治、区域、民族身份文化23.6万字
- 会员满族说部的传承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变,从传承方式、传承人的身份,传承语言和讲述形式上,再到传承范围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探索满族说部在当代的传承方式,首先要尽量恢复满语的讲唱环境。其次,开拓满族说部新的传播空间。除坚持动态保护、静态传承、静态与动态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原则外,还要将满族说部纳入民俗。讲唱说部时,常常选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尤其是在祭礼、庆功、寿诞、氏族会盟等家族里要的节日中,氏族成员按辈分围文化20.9万字
- 会员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是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选择、判断和再创造的结果,是对史诗所蕴含的民间文化精神的绵延传续,也是对口头文学格萨尔史诗的一次创造性转化、重构和再创作实践,其传承与创新效应已成为藏文化艺术巨大的再生资源。本书试图对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类型、传承实践及其文化表征进行寻绎与分析,使民间史诗的“活样态”以新的艺术形式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紧相维系,从而开启人们对古老史诗新的阅读感受和新的文化18.5万字
- 会员本书为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土司制度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具体表现在: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文化包容和管控的新实践、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土司治理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书中利用各种文献资料,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土司制度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化43.8万字
- 会员本书为2023-202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23YS042)立项课题研究。本研究将白狄族、鲜虞氏、中山国纹饰统称为白狄中山国纹饰。从纹饰史视角,挖掘和构建白狄族、鲜虞氏、中山国三个主要阶段的“纹饰”特征,明确其属性与意义。从白狄中山国纹饰认知、理解、融合、创新,在河北新都市设计中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剖析与探索。通过艺术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元文化的交叉对比研究,探析白狄文文化7.1万字
- 会员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是特殊的也是复杂的。这种文学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源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元代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域商业文明的多元冲突、融合后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这对元代社会环境、政治秩序、文人精神、审美趣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新的文化体系中,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书探讨的是草原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元代文学对原有文学传统的继承,文化24.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