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清末民初小说语体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8 17:55:15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本书以清末民初小说语体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全面系统地论证清末民初小说语体在汉语书面语文白消长过程中独特的历史价值。本书对清末民初的小说语体进行比较详尽的分类,探视小说语体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分析清末民初小说语体演变趋势特征背后的文体观念、雅俗审美观念以及士人复杂心态,探讨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如何加速白话取代文言的质变过程。在清末民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文白的兴衰交替沿着其历史轨迹进入转型时期,自然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政治的语言三者胶接在一起,共同促进了文言向白话的转变。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从民族意识视角切入,以1931年至1945年间沦陷时期文学为研究对象,从作家作品、文学期刊、集体记忆、文学思潮、叙事症候等方面探析沦陷区文学中民族意识的表现形态及其意蕴。本书大量使用第一手史料,较为系统地从民族意识视角对沦陷区文学进行整体研究,较为深入地揭示出特殊语境中民族意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可塑性,并展现出沦陷区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民族意识是沦陷区文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思想资文学20.7万字
- 会员本书以文学与人类学为视域,从大文学和整体人类学出发,通过历史文献和事象双重文本,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中法之间的话语关联史,以呈现该时期中法两国围绕重大话语展开的思想交流与人员交往。作者选择了两组不同倾向的话语,即偏向观念史的话语和偏向学术史的话语。前者包含“科学”与“实证”、“群学”与“国家”两组概念,后者包含“社会”、“民族”、“歌谣”与“民俗”四种学域。从法国角度看,本书依次选择了孔德、涂尔干、文学23.4万字
- 会员本书是国内外从整体上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第一部著作。本书在总体概括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总体概貌的基础上,主要从实践美学的存在维度、语言符号学转向、艺术样式理论及其批评实践来探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本书依据第一手资料的深入解读,从中国立场出发,依据苏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视野,充分考虑文艺理论中的符号学、语言学等重要命题,系统地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文学18.7万字
- 会员现代“学术范式”与“批评话语”两者之间的内在扭结、合谋,构成了现代中西文学研究整体活动中的某些深层问题,同时塑造了“文学批评的世纪”现象,内在表征着现代性命题的核心。具体说来,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的“知识下行”与“文化解救”,这两大时代境遇合力促动了文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其合力构成的整体知识文化空间的“人间性”特质,决定着置身其间的文学研究范式现代转型及重构的根本品质。而“文学的现文学26.9万字
- 会员传统历史小说创作是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坛的热点之一,学界称之为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第三浪潮。传统历史小说创作饱含着作家对民族、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凤凰涅槃式的大变局之后,渴望重构民族文化的凌云壮志,佳作迭出,好评如潮,传统历史小说因为有这样的创作意图而显出整体性的厚重、深刻、丰蕴的风格。以主体性理论为逻辑基点,从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发展的历史走向中,探寻当代传统历史小说成为中国历文学17.3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四卷本“科学院版”《俄国文学史》的翻译工程如何全面呈现苏联时期一流学者所描述的从10世纪至十月革命前俄国文学的发展进程,梳理展示了这一千年间俄国文学的历史演变、艺术成就、思想价值、文化蕴涵和美学特色;在和国内外同类著作的比照中,揭示这套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史著作所体现的文学史观念、主导思想和编撰原则,发现其结构方式、方法论特点和话语特征,探明文学史研究、文学理论建构和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文学31.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