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学史概论在线阅读
会员

《诗经》小学史概论

康国章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33.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7:36:11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以《诗经》训诂研究为基本切入点,融合语言学、文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完成传统语文学的历史重塑、推动语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乃至彰显中国传统儒学经典文化的学术特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书爬梳整理了历代《诗经》研究文献材料,以《诗经》小学的发生发展为主线,概述两千多年《诗经》文本诠释的基本历程,系统构建起《诗经》小学的研究通史。本书作者充分考虑了核心文化因素的渊源与影响,体现了宏阔的史学眼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由两部分构成,上篇是《诗经》通论,首先,从学术史、文化史、文学史的角度,考辨《诗经》的作者、时代、地域、结集、流传等基本问题,研读《诗经》的主要内容,审视《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述《诗经》的文化精神和艺术成就,梳理了先秦至近代《诗经》研究的内容、特点和价值,重点分析了《诗经》的公案、谜案、悬案。其次,从地域文化和文学地理的视野,探讨了《诗经》“二南”与汉水流域文化的关系,以及《诗经》跨学科
    刘昌安 温勤能文学24.6万字
  • 会员
    “革命”贯穿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进程,对新诗的产生、传播和接受影响极大。“革命”既是新诗研究的参照物也是研究的对象,但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多处于传统革命观念的笼罩之下而缺乏超越性,缺少关于新诗革命话语复杂性、丰富性的研究。“革命”之于新诗的意义,一是作为新诗外部处境的革命,二是作为新诗写作核心语汇、表达现代汉诗之普遍性追求的革命,三是作为新诗特征后果的革命。革命话语包括以革命为核心词的一套相关语汇
    魏天真 魏天无文学22.9万字
  • 会员
    抗战大后方社团翻译文学是中国抗战文学地图上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本书立意发掘其文学性、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等内容,从翻译文学之镜中窥见抗战文学及社团文学被遮蔽的一些属性。同时,突破“启蒙/救亡”的阐释体系,展示出抗战大后方社团翻译文学以及抗战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与本真面貌。
    熊辉等文学22.6万字
  • 会员
    约瑟夫·康拉德作品的最大特色是魔幻般的不确定性,无论在人格内涵、价值取向、思想意识还是在创作风格上都不是单一、明晰的,而是意义多重复杂且常常充满自我矛盾。这种含混朦胧的矛盾对立,不仅体现在康拉德小说中的重重文本谜团中,也同时投射到不同的读者身上,体现在读者根据个体经验的不同而对文本产生的多样性读取与阐释上。本书采用威廉·燕卜荪的复意理论,以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寻康拉德文本复意话语表现下的深层本
    校潇文学23.5万字
  • 会员
    网络文学批评的关键性问题是从理论上探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要涵盖哪些内容,探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的相关路径与内在逻辑。诸如数字技术所催生的网络文学之于传统文学究竟增添了哪些新的质素?网络时代的文学评价活动又经历了怎样的机制转型?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的可能性与路径是怎样的?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考辨,就是要梳理网络文学批评的所有成果,揭示批评界究竟完成哪些既定的理论目标,是否回答了网络文学发展
    禹建湘文学25.8万字
  • 会员
    文学创作与接受并非个人心灵独语,总是“制度”中介后的创作与接受。新媒介对传统文学制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建构了网络文学制度。本书对新媒介文学场域的组织机构、行动者及其关系进行了总体考察,并探讨文学网站对作家制度、读者制度的建构,先锋派对文学制度的重构,以及文学批评制度的裂变、著作权制度的变革与新媒介语境中的经典化制度问题,认为经典总是场域行动者合力的结果。
    黎杨全文学22.5万字
  • 会员
    《白鲸》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篇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执意追逐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却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本书从生态、社会政治和酷儿理论三个角度,对小说中的隐喻、象征和讽喻的映照进行了研究,有机结合了读者、文本和社会文化语境,为作品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范式,并通过隐喻的连贯性、象征的系统性和讽喻的一致性等因素对阅读的有
    朱瑞青文学6.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玄佛思想合流、早期佛教中心的形成、佛教背景下士僧群体的文学创作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早期士僧交往的形态及其与文学的关系。对支遁“即色游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等思想范畴的内涵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会稽、庐山佛教中心山林和文义相结合的特点的形成;东晋诗僧群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心无宗与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和诗歌艺术;顿悟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境等,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晋宋文学的发展演变。
    蔡彦峰文学31.2万字
  • 会员
    《楚辞》是承载丰富的中国远古人类文化资源的经典诗歌文本。本书借助于文化人类学整体论的跨学科视角,以《楚辞》的文化英译为取向,分析其英译的历史状况和发展势态;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考察了《楚辞》各经典译本的整体翻译面貌,思考译者主体性对《楚辞》英译的影响;探索《楚辞》所蕴含的人类文化的表层物质系统、中层技术系统和深层社会意识系统的文化价值在翻译中的整体开采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典籍英译实质、翻译
    张娴文学1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