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立异、标新:青春文学杂志书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逐梦、立异、标新:青春文学杂志书研究

王晓红 张硕勋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9.6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8 20:08:17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在我国的快速普及,大众媒介全面参与并有力推进着我国文学的快速演变,杂志书就是新时期媒介融合的最新呈现。本著作选择新文学生态下的青春文学杂志书作为研究对象,从梳理青春文学杂志书发展历史入手,运用文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青春文学杂志书的外部生态变化及其对内部生态中作家(编辑)、文本、读者、传播媒介、营销渠道等诸多要素的影响与关联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青春文学杂志书的叙事策略和新文学生态下青春文学杂志书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出路。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晓红 张硕勋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为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教师研究论文之汇编。所收时间,上始1982年,下迄2018年。内分“问题与方法”“思潮与现象”“作家与作品”“作家与作品(浙籍)”“影视与文学”“出版与文化”六个部分,共计文章58篇。其主体内容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同时还包括影视、编辑与出版等。“前言”对浙江大学(含原先老杭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学术个性和特色,作了全面的归纳和梳理。
    吴秀明主编文学68.7万字
  • 会员
    《中美比较文学学刊》(JournalofSino-AmericanComparative)为中美比较文学界同仁共同创办和编辑,北京语言大学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为主体合作方,并共同在全中国和全美国范围内选择业内知名学者组成中方和美方两个编委会,分别受理和负责审阅中美学者的来稿。《中美比较文学学刊》集中展示中美比较文学界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范围内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理论问题,
    张华 (美)保罗·艾伦·米勒文学5.5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从文体与意识形态的视角入手,探讨1927—1949年间中国革命文学书写当中的意图(思想内容)与表达(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此本书以蒋光慈、郭沫若、丁玲这三位革命作家为中心,围绕这段时期内他们的革命文学书写转型和发展状况,来展开相关阐述,进而揭示作家文学作品(文本)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可能同作家本人自述的写作意图相悖,从而呈现出文体与意识形态的丰富性、复杂性。
    龙昌黄文学20.1万字
  • 会员
    医学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促使社会进化的重要动力。现代西方医学代表了西方文化和社会体制,是帝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方现代医学为帝国内部权力统治的范式,并在整个20世纪对帝国扩张和集权统治产生深远影响。诚如医学史家安德森所言:“西方医学话语对普世主义与现代性的宣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涵益了帝国的欲图。”著作以两方医学史为抓手,从后殖民视角分析20世纪的美国作品,探究自然科
    蒋天平等文学26.6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伦理叙事的视角,针对学界对厄普代克小说创作中“无话可说”“道德模糊性”等争议,深入分析其小说伦理叙事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尤其关注索伦·克尔凯郭尔、卡尔·巴特等思想家对他小说创作思想的深刻影响,创新性构建了处境化叙事、悲剧化叙事、无权威化叙事三个叙事维度,并结合现代叙事学理论,深入剖析这一深层叙事模式的构成要素和功能机制,进而探究厄普代克小说如何把伦理意图艺术性地转化为小说叙事的创作艺术。
    谭志强文学19.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和“批评实践”两部分,涉及“文艺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个学科。在“理论探讨”中,在借鉴以往文艺学、文学批评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学原理探索文学价值评估体系重建问题,提出了多元复合的“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估体系”以及各个构成要素;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的价值观、价值立场、价值尺度、价值取向、文学性、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等问题进
    王卫平 王平 徐立平文学33万字
  • 会员
    清初关中地区人文繁盛,作家辈出,引起了当时海内士人的普遍关注。以李因笃、孙枝蔚、王又旦、李念慈等为代表的关中诗人曾经名满海内,受到顾炎武、钱谦益、王士稹、朱彝尊等著名诗人的赞誉。本书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清初关中诗人群体的诗学理论、创作成就和地域特色,并运用文化地理学、文艺心理学等理论进一步探讨了清初关中诗人群体的文化渊源、创作心态和审美情趣,全面展现了这一文学群体的整体创作成就及其学术价值、文化价值。
    冉耀斌文学31.3万字
  • 会员
    本书在自我认同理论视野下对“80后”作家的青春叙事进行了系统的学理的研究,以韩寒、郭敬明、春树、张悦然、周嘉宁、笛安、张怡微、文珍、颜歌、甫跃辉等“80后”作家为典型案例,分析“80后”青春叙事潮流产生的原因,重点梳理叙事主题的变迁:一是青春期“叛逆”的自我退却,二是伦理变迁中的自我重建,三是家族群体身份的追寻,四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最后本书从总体上反思了“80后”青春叙事的价值和局限。
    祁春风文学15.3万字
  • 会员
    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的兴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文化现象,既需要将其放到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理解,也需要从其自身的特征和生产方式去探索。符号学作为一种通约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便于从形式文化的角度追寻其意义机制。网络文学场内的规则是围绕着读者“人气”而来,在剥夺传统“把关人”权利的同时建构了一种新的评价体系。网络小说写作行为、文本叙事随之表现出旨在与读者建立亲密关系的间性特征。而资本对文学网
    王小英文学18.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