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学习真是没意思啊!--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2)

妈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女儿懂得了分数的概念,同时还增加了她学习数学的信心,这种方法非常好。事实上,讲故事,从表面上看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但是如果我们能将做人的道理和书本中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之中,孩子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很容易就能学到知识,同时还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给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才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呢?

▲ 讲古代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匡衡凿壁偷光”、“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他们为了读书,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甚至不惜伤害自己身体。这种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实在值得孩子好好学一学。为此,我们应该多给孩子讲一讲诸如此类的小故事,激励他学习古人努力读书的精神。

▲ 讲传统小故事

在中国传统小故事中,很多都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曹冲称象”是数学知识的应用,体现着等待代换的概念,表明若干个小部分之和就是一个整体;“田忌赛马”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要转换思路,寻求最优方案,也是数学知识的应用。此外,像“司马光砸缸”、“狄多圈地”等故事也都体现着古代人的思想和智慧,其中也蕴含着数学、物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应用。我们可以多搜集这方面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当他发现所学的知识可以运用在生活中时,他学习的兴趣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 讲古代名著中的故事

一位妈妈为了培养儿子看书的兴趣,每天晚上给他讲一段《西游记》里的故事。这样持续了3天,儿子听故事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第四天,妈妈最开始依然绘声绘色地讲书中的故事,可是讲到最精彩的地方时,突然停止了,问道:“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儿子用力地点了点头,说:“想。”这时,妈妈故意打了个哈欠,说道:“可是妈妈有点困了,你自己拿着书看吧。” 接着,把书递到了儿子的手里。结果儿子饶有兴趣地独自看了起来。

如今,很多孩子都没怎么读过古代名著,对此也没有什么兴趣。事实上,这些传统文化和知识应该让他多了解一下。因此,为了鼓励他读书,我们不妨借鉴这位妈妈的做法,最开始用讲故事激发出孩子对故事的兴趣,然后再鼓励他自主阅读,这样他读书的兴趣慢慢就建立起来了。

▲ 给孩子买适合他读的童话、寓言类书

一般来说,孩子们都喜欢看各种小童话、小故事、小寓言,其中不仅有有趣的情节,还有丰富的知识和道理。阅读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读书兴趣,还能给他很多生活中的启迪。比如,像《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这类书都可以买给孩子,让他好好看一看。

10.现在去学习,就给你5元钱!--千万别用金钱、物质“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多父母习惯使用物质奖励或者金钱奖励促使他学习。比如,当他作业做得整齐时,我们给他发奖金;考试成绩高,奖励他一个MP3;或者提前许诺,如果他期末考试考到第几名,就奖励他一个笔记本电脑……

事实上,如果我们一味地用物质和金钱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很有可能导致他是为了金钱而认真读书,或者为了我们而学习,而这就扭曲了他学习的目的。

8岁的强强不爱写作业,每次都要妈妈三催四请,他才安静地坐在课桌前学习起来。一天,强强和往常一样,放学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催促他说:“快去学习。”强强应和着:“等一会儿。”这时,妈妈说:“如果你现在就去学习,就给你5元钱。” 说着,从兜里掏出了一张5元的纸币。看到钱后,强强眼前一亮,接过钱,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发现这个方法很管用后,妈妈就和强强协商好,如果他能做到每天放学先做作业,就每天都能赚到5元钱。计划实施的最初几天里,强强果然每天都能做到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可是几天后,妈妈下班后,发现强强不再像以前一样写作业了,而是又看起了电视,于是询问他原因。只听强强说:“钱我已经赚够了,今天不想赚了。”此时,妈妈哑口无言。

从强强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他做作业完全是以“赚钱”为目的,当他不想赚了,也就不再像以前一样放学后先做作业了。可见,物质奖励、金钱奖励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实际上并没有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孩子的物质奖励和金钱奖励,我们一定要慎用。

▲ 物质奖励和金钱奖励要适当

在教育过程中,任何奖励都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的。但有些父母动辄就给孩子奖励,从生活到学习,只要他取得一点成绩,就奖励他,结果使得奖励成为家常便饭。但对孩子来说,一旦他很轻易地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奖励也就对他失去吸引力了,其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或者不存在了。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物质奖励和金钱奖励一定要适当,当他有一种“欲求而难得”的感觉,物质和金钱奖励也就起到相应的作用了。

▲ 物质奖励转换为精神奖励

心理学家建议,精神奖励的持久性要更长,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逐步增加精神奖励的分量。但对小孩子来说,物质奖励要更直接一些,因此,最初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适当以金钱奖励、物质奖励为主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我们要慢慢过渡到金钱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最后再过渡到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奖励方式。这样他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也就渐渐明确了。

▲ 注重精神奖励法

称赞、表扬、鼓励以及关注都是一种精神奖励方法,这些都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从而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精神奖励法,比如,当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给予称赞;当家长会上,孩子被老师表扬时,我们也要及时反馈给他。当然,如果孩子某一次考试没考好,我们也要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以此增加他的信心。

▲ 物质奖励要有选择性

当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的时候,我们最好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比如,有利于他成长的书籍、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等,或者带着孩子去旅游,丰富他的知识,增长他的见识。切记用名牌衣服、运动鞋,或者带他胡吃海塞一顿作为奖励他的方式。

11.怎么老是犯错误呢,啊?--孩子犯错,正是他进步提高的机会

古语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都会犯错,孩子也不例外。在学习中,他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这个时候,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一位妈妈下班后,帮儿子听写生字。听写完之后,儿子错把“纷”字右上部分的“八”写成了“人”,爸爸耐心地纠正了他,并让他重写10遍,加深一下记忆。几天之后,爸爸又帮儿子听写生字,又念到了“纷”字。结果错误依旧,儿子又把“八”写成了“人”。

这时,爸爸生气地训斥道:“你怎么总是犯错误呢?还总在同一个地方犯错误,怎么回事,啊?”看到爸爸生气的样子,儿子仿佛犯了天大的错误一样,一直低头不语。

从这位爸爸身上,我们是否看到了自己的身影?是否也同样害怕孩子犯错误?尤其面对他写错的生字、算错的计算题时,我们是否总是失去耐性,带着一种质问的口气责问他:“怎么老是犯错误呢?”

殊不知,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改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样他才能把这道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牢牢地掌握住。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带着一种严厉的态度斥责他的错误,他很可能会因此变得不敢尝试,甚至过于依赖我们,其学习兴趣也在我们的质问声中渐渐消失了。因此,面对孩子学习中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 善意地指出孩子的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这时我们绝对不能用指责的态度质问他“怎么总是犯错误”,这相当于在无形中又强调了他的错误,同时也打击他改正错误的信心。

相反,如果我们能以一个宽容的态度对待他身上的错误,用温和的语气,善意地提醒他:“有错误哦,再好好检查一遍。”这才能真正激发出他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兴趣,也才能提高他改正错误的能力。

▲ 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

当孩子犯错后,我们不仅要鼓励他改正过来,还要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是马虎导致的低级错误?还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导致的错误?

如果是马虎出现的错误,我们要鼓励他在做完作业后多检查几遍,同时做作业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不可三心二意,这样才能减少低级错误出现的概率。

如果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导致的错误,我们要鼓励孩子把有关于这道题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再找出类似的题目多做练习,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这样再遇到类似的题目,他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 不代替孩子检查作业

孩子完成作业以后,我们很多父母都有替他检查错误的习惯。事实上,这是非常不利于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我们代为检查,孩子虽然也能知道哪里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很容易导致他养成依赖的心理,自己缺乏主动反省的意识。而只有他自己检查出错误,才能加深他的印象,他也才能真正体验出出错的原因。

婷婷做完数学作业后,拿着作业本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做完了,给我检查。”妈妈拿过作业本,仔细得看了看,说:“一共有3个错误,你好好检查吧。”

婷婷本来以为妈妈会直接告诉自己哪里错了,于是央求妈妈说:“您就直接告诉我吧。”这时,只听妈妈严厉地说道:“不行,自己的作业自己检查。”于是,婷婷乖乖地走回房间检查作业去了,一会儿就把3处错误都找出来了。

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为了培养他的这种习惯,我们可以学习婷婷的妈妈,指出孩子作业本中的错误的大概范围,鼓励他自己查找。渐渐地,再完全放手,让他自己检查错误,这样他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12.这么简单都不会,真是笨呢!--不要打击孩子,要相信他的能力

在生活中,“真笨”成了很多父母说孩子的口头禅。即使有时这种说法带着爱意,但是孩子接受到的还是“笨”的信息,而这种信息会渐渐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最终,本来不笨的孩子也被我们说笨了。

一位妈妈给女儿讲一道数学应用题,其实题目并不难,但是文字有些绕,导致女儿一直没有弄明白题目的意思。结果爸爸给她分析了一遍又一遍,又画图、又举例子,可是女儿对题目还不是很理解。

最后,爸爸终于失去了耐性,无奈地说:“怎么这么简单的一道题,你就不明白呢?真是笨死了。”只见女儿委屈地站在一旁,不作回答。接着,爸爸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算了,你不用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了,你就照我说的列方程式,解方程式就行了,肯定没错。”

这位爸爸在给女儿讲题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耐性,所以责骂女儿“笨”。其实,并不是女儿真的笨,而是我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认为,我们这样说,孩子就能理解,或者凭借孩子的能力,他能够独立解决这道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却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水平和理解能力。

试想如果孩子每天都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中,他很可能会慢慢怀疑自己的能力,并渐渐深信自己很笨、学习能力很差,一种自卑感和自我怀疑就会渐渐占据他的心灵。他的潜意识也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进入记忆库中,那么他接受新知识的兴趣也就丧失了,那样的话他就真成了“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了。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打击孩子,而是要相信他的能力。

▲ 不说打击孩子的话

有一个女孩总是说自己记忆力不好,问其原因,她说是妈妈说的,因为她总是忘记带小黄帽;还有一个孩子总是说自己学习很烂,因为他没有考到妈妈要求的分数……

对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学习很烂的孩子来说,他怎么会有学习的兴趣呢?其实,有时候,就是我们成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已经对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我们却没有意识到。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谨慎言行,不要随便就给他贴“笨”、“懒”、“脑子不好使”等负面标签。

▲ 不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笨”

有时我们总是喜欢拿孩子和别人比,“你看人家××比你还小1岁呢,都能用英语和老外对话了。”“你看××这次考了双百,你再看你。”而当别人夸我们的孩子时,为了表示谦虚,我们会说:“我女儿不行,很笨的。”“我的儿子没脑子,整天就知道瞎玩儿。”这些话可能并不是我们的心里话,但是孩子听到了,很可能会信以为真,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在他人面前对自己的孩子作出“笨”、“记忆力差”等等负面评价,而是要尽力维护他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 不给孩子过高的期望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给孩子制订很高的目标,导致他拼尽全力也不能实现,最终其自信心会在一次次打击中消失殆尽。到那个时候,不用我们说他笨,他自己从内心深处就会觉得自己很笨。

因此,如果真的为孩子着想,我们不要给孩子过高的期望,不妨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当他有一次成功的体验时,他的信心就会增加一分,他也才会有动力奔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

▲ 鼓励孩子主动提问

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他很可能因为羞涩或者害怕别人取笑他而不敢提问。这时,我们一定要告诉他,有不会的问题一点也不丢脸,但是如果没有勇气问老师、同学、父母,请求他们的帮忙,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答,最终损失的一定是自己。所以,遇到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请教老师、同学或者父母,不要存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