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近年涉及他的影视、戏剧作品颇多,各种有关他的著述也层出不穷。同一个“和珅”,在不同的作品中形象不同,评价有别,真可谓“一人千面”。但人们提到和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还是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诈之臣、头号大贪官,骄横、贪婪、傲慢、狡诈、奢侈。对于他的一生,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和珅幼年丧母,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为生计,为求学,年幼的和珅受尽屈辱,但他与弟弟和琳互励互勉,刻苦学习,考进了当时非常著名的学校——咸安宫官学。在学校里,和珅没有像其他的八旗子弟一样沉迷于声色犬马,而是抓住机会抓紧时间不知疲倦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十八岁的和珅继承父亲的爵位后与大学士英廉的孙女正式结为夫妻。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和珅应举未中,后来在英廉的帮助下,得到了銮仪卫校卫的职位。正是这次绝好的机会,和珅凭着自身出色的才能、英俊的相貌,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和珅性格机敏,头脑灵活,在清代官场他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二十七岁时,官职已至军机大臣,掌管国家内政外交,赢得了乾隆皇帝的绝对宠信,成为把握大清王朝所有实权的重要人物;三十七岁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户、兵部尚书;四十七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皇帝。他为官二十余载,聚积白银数千万两,几近乾隆时朝廷的年财政收入,堪称当时的首富。
和珅能在乾隆当政时期呼风唤雨得乾隆帝独宠二十年如一日,也为自己敛得这么多家财,可见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决不完全如某些影视剧中展现的那样是一个只知贪污腐败、龌龊、无能、投机取巧、阿谀奉承之人。
和珅的为人做官,颇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和珅有许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掌握了人性的秘密。他虽然饱读诗书,却没有接受儒家文化的繁文缛节,他不仅工于权术,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他有政治家的谋略、谋略家的智慧、大商人的精明。他正是凭借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做人做事道理,纵横朝野内外,达到了所向披靡的地步。
乾隆后期,与其说是颓老倦勤的乾隆帝在日理万机,倒不如说是和珅在日夜操劳,总揽一切。和珅集国家行政权、财权、兵权、人事权、文化教育大权、民族事务与外交大权于一身,利用职权他揽财无数。乾隆死后,和珅的家产被嘉庆皇帝抄没,人被赐死,其家产数额甚巨,民间遂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虽然嘉庆皇帝亲政后,以“二十大罪状”,认为他“十恶不赦,罪该万死,立刻将其诛杀”。但是,在他颁布的一系列上谕中,也不得不承认和珅“精明敏达,原有微劳足录,是以高宗纯皇帝(即乾隆皇帝)加以厚恩”。而且,他在处死和珅不久的嘉庆四年二月初五日的上谕中还解释说:“朕速办和珅者,原为伊在内蒙蔽、掣肘,使军营不得成功也”。这也就是说,他之所以刚一亲政,就马上处理和珅,主要是因为和珅主持镇压“白莲教起义”不力;同时他还指出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和珅罪之大者,盖由其事权过重”“弄权舞弊,僭妄多端”“内外官员畏其声势,不敢违拗”,至于和珅其他“罪状”皆在其次。同时嘉庆这样做,主要是为乃父乾隆的过错开脱,把一切功劳全留给乾隆皇帝,而把“诸务废弛”等一切罪过全部推给和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和珅也是政权更替过程中的“牺牲品”。
总之,可以说和珅是一位生前死后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其传奇的一生充满了数不清的神秘和疑问。他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成功者,也是失败者。但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决非偶然。寻找出和珅成功与失败的奥秘,发掘人生的秘密,会给身处各种迷局而无法脱身之人带来无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