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方面,狭义的营养不良则专指营养不足。营养不良常继发于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等疾病,也可由某些非医学原因导致,如贫穷、食物短缺等。营养不良多见于小儿,多由喂养方法不恰当、母乳不足、断奶方法不当,以及其他疾病影响小儿身体吸收功能,从而形成本病。

方法一 按压中脘穴

穴位位置:中脘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操作手法:患者平躺并放松腹部,用拇指指腹按压胸骨下端和肚脐之间的中脘穴,重复10次。

功效:该法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预防消化不良。

图3-107 按压中脘穴

方法二 按压足三里穴

穴位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取穴。

操作手法:取坐位,用双手手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位,或者将手掌打开,握住腿部,用拇指按压此穴位,可以增大力度,每天坚持按两次,每次按压的时间约为5分钟。

功效:此法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营养不良。

图3-108 按压足三里穴

方法三 按揉手部脾区

穴位位置:脾全息穴区位于左手掌第四、五掌骨间,在膈全息穴区与横结肠全息穴区之间。

操作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脾全息穴区,力量由轻至重,以患者能忍受为限。每次按揉5~10分钟,以被按摩部位感觉酸胀为佳,每日按揉2~3次。

功效: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刺激该全息穴区能促进机体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营养不良引起的症状。

图3-109 按揉脾全息穴区

方法四 按压手部肾区

穴位位置:肾全息穴区位于掌面中央。

操作手法:用拇指指腹向下按压肾全息穴区10~20下。每日2~3次。

功效: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中所藏天癸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刺激肾全息穴区可以加速全身脏腑功能,有效缓解营养不良症状。

图3-110 按压肾全息穴区

方法五 刮压足部腹腔神经丛区

穴位位置:腹腔神经丛全息穴区位于双脚掌中心,在肾全息穴区的两侧,包绕肾全息穴区。

操作手法:用单指握拳法围绕肾全息穴区由上向下刮压腹腔神经丛全息穴区,每侧每次刮压10~20下,至穴位变红变热为止,每日2次。

功效:此法可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图3-111 刮压腹腔神经丛全息穴区

方法六 点掐耳部内分泌区

穴位位置:内分泌全息穴区位于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厘米。

操作手法:以中指指腹为施力点,示指压于中指上,用中指按于同侧全息穴区,进行点掐20~30下。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换手、换耳进行点掐。

功效:此法可以调节脏腑功能,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图3-112 点掐内分泌全息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