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六计营造气氛(1)

人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进行的。有些交际场合,一经人的着意选择与设计,便形成了特定的情境。一景、一物、一支歌、一幅画等,便能渗透着交际者的意图,具有鲜明的情境意义,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的交际活动,为交际的主体服务。

常看恐怖片的朋友,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往往是那些落一根针都能听见的寂静无声。这个道理在谈话和交际中也颇为灵验。

空城之计巧设妙局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情节是人们熟知的。

诸葛亮北伐中原,由于错用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结果致使街亭这个战略要地失守,再无法进军取胜,而且随时有被魏兵堵截归路、全军覆灭的危险。

诸葛亮顿足长叹:“大势去矣,这全是我的过错造成的!”为避免更大损失,忙安排人马,布置撤退。

为防魏军乘势追击,诸葛亮赶紧把关兴、张苞两员小将唤到帐前:“你们二人各带3000人马,在武功山小路两侧布置疑兵。如果魏军来到,敌众我寡,切不可战,只大声击鼓呐喊,用疑兵计吓退他们即可。然后,急奔阳平关,撤回国内!”又把张冀叫来布置:“引部分军兵,快速修理剑阁信道,以为大军准备退路。”然后传令:大军悄悄收拾行装,分别从各自驻地快速撤回国内。

诸葛亮的中军营地在西城县内。这是个弹丸小城,易攻难守。

等到诸葛亮把身边人马分派出去执行紧急命令之后,城中就近于空地了。正要拔寨撤离,忽然十几匹马飞跑进城来,马上士兵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报告:“司马懿亲率15万大军,已向西城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这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连一员武将也没有。士兵也大多派出去,只留有2000老幼病残,根本无法作战。

众官员听到这消息,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很明显,战不能战,逃也逃不掉——此地路径狭窄,唯一大道已为司马懿占住。再加上辎重行李多,马匹、车辆少,逃不出几里,就会被魏军铁骑追杀殆尽。诸葛亮也十分紧张,忙登上城楼向外望。

果然,西北方向尘埃冲天蔽日,已隐隐有大军奔走声如沉雷般惊天动地而来;尘头起处更不时闪现魏军旗号,招摇挥动。

诸葛亮稍一沉吟,马上传下命令:把城内所有旗帜全放倒,藏匿起来!城内士兵,各自隐在驻地房舍、围墙内,不许乱动乱叫,如果违令不遵者,立斩!然后,又下令:大开东、南、西、北四面城门,每一门前,派20名老少军兵打扮成老百姓模样,洒水扫街,不许神色慌张,举措不当。如果魏军冲到城前,也不能退入城内,仍要一如既往。

众人不解其意。

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我自有退兵之法,你们不必惊慌。”说罢,披一件印有仙鹤图案的宽大长衫,戴一顶绸布便帽,让两个小童抱着一张琴、一只香炉,随他登上城楼,凭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后,闭目养了会儿神,再缓缓睁开眼,虚望前方,安然自得弹起琴来。

这时,司马懿统领的大兵已来到城下。先头部队见到这种情形,都不敢贸然前进,急忙向司马懿报告。

司马懿不相信,以为部下看花了眼:诸葛亮怎么打扮成道士模样,不领兵拒敌,反而悠闲地在城头弹起琴来?于是命令三军暂且停止行动,自己则飞马跑到城下,远远观望。

果然,城楼上诸葛亮笑容可掬地端坐,在袅袅上升的香烟间,旁若无人、安然自得地正沉浸在自己所弹奏的琴音中。他左边的童子,手捧一把宝剑;右边的童子,则拿着一把尘尾。城门口处,有20余老少百姓正低头洒扫街道,有条不紊,不惊不慌。

司马懿看了许久,听了很长时间,无论从对方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诸葛亮所弹出的琴声中,都看不出丝毫破绽。

其子司马师道:“我们应即刻冲杀进去,活捉诸葛亮!他分明是故弄玄虚——城肯定是座空城!”其他将士也纷纷要求进兵攻城。

司马懿凝然不动,仍静静谛听。忽然他神色一变,露出紧张模样,忙下令:“后队改作前锋,先锋变为后队,马上撤退!”众人不解:眼前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司马懿怒道:“马上撤退。违令者斩!”众将士狐疑不明,却只好遵令撤退。

直到撤离西城远了些,司马懿才心有余悸地解释:“诸葛亮这个人和我打过多年仗了。他一生最是谨慎,从不做没把握的事,更甭说干冒险的事了!今天大开城门,故意显出是座空城,这里就肯定有埋伏,是个骗局!我军若贸然轻进,必中其计。”司马师问:“父亲一直凝听静立,后来并无动静,您为什么突然神色大变撤军呢?”司马懿冷笑:“当统帅、做大将的人,必须善于观察天地之间的运行变化、了解人间世上的各种知识!我听诸葛亮的琴音,开始平和恬淡,却突然昂扬激烈,渗出一股杀机!分明要动手、出兵了!再不走,难道让他围住、四面挨打不成?!”司马师及众将觉得有理,但仍不十分信服。不料,才走不远,刚进入武功山,猛听得山坡后杀声震天,鼓声动地,伏兵顿起。众将大惊。司马懿道:“刚才若不及时撤退,必中其计了!”话音未落,只见旁边大道上一军杀来,旗上大字:“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

一见是西蜀有名战将、当年威震寰宇的张飞张翼德的儿子打杀过来,魏兵心惊胆战,纷纷弃甲抛戈而逃。

逃不多远,山谷中又喊杀声起,鼓角喧天、尘埃万丈。一杆大旗上写着:“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魏兵一见是关云长之子,更是魂飞魄散,哪敢接战?!

本是山地,喊声、杀声因在谷中回荡,似乎漫山遍野均有蜀国兵马。烟尘大起蔽日遮天,内中旗帜招展,刀枪闪耀,更似乎是天兵大将!魏军不敢久停,忙丢掉辎重粮草,仓皇而逃。张苞、关兴也不追赶,只将魏军丢弃的辎重物资拣起,迅速撤退了。

再说西城中的诸葛亮,见司马懿带兵急忙退去,轻轻长吁一口气,用手拭了额上的冷汗,笑了起来。

事后,诸葛亮说:“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司马懿知我一生谨慎,从不弄险,所以见今天这情况,就判断我在用计骗他入城,所以反而慌忙退走了。而我知司马懿了解我的这一贯作风,所以便借用这种心理,乘机算计了他!也是知己知彼才敢如此啊!若换上司马昭或曹操统兵,我绝不会如此的!”众人叹服。

“不过,司马懿也确是知我之人。如果不是实在没别的办法,我也不会用这险计的!实在是万不得已呢!”诸葛亮道。

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后怕不已。

司马懿退兵,一直又退回街亭,和曹真的大军汇合在一起时,才放下心来。而此刻,蜀国各路军已安然无恙地撤回本国了。司马懿于是又带一支人马来到西城,及问当地居民,才明白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误中诸葛亮之计。当得知当时诸葛亮所处的危险境地、他的所作所为只是虚张声势而并不敢真正交锋时,不觉由衷叹赞:“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这里,诸葛亮就是大胆地利用了城门大开、百姓扫街、城楼操琴的特定情境,让对方得出必有埋伏的误解,从而保住了城池。这种情境的妙用,虽系“不得已而用之”,却产生了奇效。

三国魏将夏侯渊在定军山兵败后,曹操亲自率军去争夺汉中的地方。刘备手下将领赵云随黄忠去夺取曹操的军粮,正好碰上曹操大军开出军营。赵云正和曹操前锋交战,曹操大军随后便迎了上来。赵云一看形势危急,就抽鞭策马,向前冲击曹军阵地,奋力厮杀起来,且边战边退。赵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曹军被打得人仰马翻,落花流水,赵云打退了敌人,正要抽身回营,见部将张着不幸受伤,便又骑马迎接张着回到自己的营地。

这时,被打得人马四散的曹军又渐渐合拢,追了上来,一直追到赵云的营地。这天,酒阳县令张翼正好也在赵云营内,看到这种情况,胆战心惊,想要关闭营门坚守。赵云却下令部下大开营门,放倒旗帜,停止擂鼓,顿时如同空营,静寂无声。

曹操在赵云营前观望许久,怀疑赵云营中有伏兵,徘徊了一阵后,便下令撤退。

曹军刚一转身,赵云便命令士兵把鼓敲得震天响,只用弓箭在后面射杀曹军。顿时,鼓声鸣鸣,利箭嗖嗖。曹军以为真有伏兵从营中杀了出来,乱成一片,四散逃窜,自相践踏而死伤不少,跌入汉水淹死也很多。这样,曹军不战而败。

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的营地,对部下说:“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啊!”从此,刘备军中就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