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文件的基本操作

1.2.1 文件的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理解文件、文件夹的概念

了解文件的结构

相关知识

1.文件

(1)文件的概念

文件是存储在磁盘上的一组信息的集合,是计算机组织管理信息的方式。文件可以是一个程序、一批数据或其他的各种信息。任何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上的,每个文件必须有一个确定的名字,以便与其他文件相区别。

(2)文件名

文件名是用来标识文件的,是文件存取信息的标志,不同的系统对文件名的规定有所不同。

在Windows系统中,文件的命名规则如下。

① 文件名可以有两部分,即主名和可选的扩展名。主名和扩展名由“.”分隔。主名长度最大可达到255个ASCII字符,扩展名最多为3个字符。

② 文件名可以由汉字、字母、数字及符号等构成。

(3)文件的类型

根据其不同的数据格式和意义,可使每个文件都具有某种特定的类型。Windows操作系统是利用文件的扩展名来区分每个文件的类型的。

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的常见类型如下。

.com dos命令程序

.exe 可执行程序

.bat 批处理文件

.doc 带格式文件

.txt 无格式文件

.sys 系统文件

.hlp 帮助文件

.bmp 位图文件

.wav 声音文件

.avi 活动图像文件

.ico 图标文件

2.文件夹

为了便于对存放在磁盘上的众多文件进行组织和管理,通常将一些相关的文件存放在磁盘上的某一特定的位置,这个特定的位置就称为文件夹。可以在每个磁盘上建立多个文件夹,而其中的每一个文件夹又可划分为多个子文件夹,每个子文件夹还可以再划分为其下一级的多个子文件夹。

每个文件夹都有自己的文件夹名,其命名规则与文件的命名规则相同。在文件夹中,可以有文件和文件夹,但在同一文件夹中不能有同名的文件或文件夹。

和文件、文件夹有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路径,文件与文件夹的路径是一个地址,它告诉操作系统如何才能找到该文件或文件夹。如写字板的路径是“c:\winnt\system32\write.exe”。

3.文件系统的结构

人们常用两种不同的观点去研究文件的结构。一是用户的观点,即用户以文件编制时的组织方式作为文件的组织形式来观察和使用文件,用户可以直接处理其中的结构和数据,这种结构常称为逻辑结构。另一种是系统的观点,主要研究存储介质上的实际文件结构,即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称之为物理结构或存储结构。

(1)文件的逻辑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记录式文件,一种是无结构的流式文件。

① 记录式文件:指由若干个相关的记录组成的文件,在文件中的每个记录编有序号,如记录1、记录2、…、记录N,这种记录称为逻辑记录,其序号称为逻辑记录号。按记录的长度,记录式文件可分为等长记录文件和变长记录文件两类。

② 流式文件:指文件是有序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这种文件不再被划分成记录,它由基本信息单位字节或字组成,其长度是文件中所含字节的数目,如大量的源程序,库函数等采用的就是流式结构。

(2)文件的物理结构

文件的物理结构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三种,分别为顺序结构、链接结构和索引结构。

① 顺序结构:一个逻辑文件的信息依次存于外存的若干连续的物理块中的结构称为文件的顺序结构。在顺序文件中,序号为j+1的逻辑记录,其物理位置一定紧跟在序号为j的逻辑记录后。

顺序结构的优点是连续存取时速度较快,只要知道文件存储的起始块号和文件块数就可以立即找到所需的信息。其缺点是文件长度一经固定便不宜改动,因此不便于记录的增、删操作,一般只能在末端进行。

② 链接结构:文件具有链接结构是指一个文件不需要存放在存储媒体连续的物理块中,它可以散布在不连续的若干个物理块中,每个物理块中有一个链接指针,它指向下一个连接的物理块位置,从而使存放该文件的物理块中的信息在逻辑组织上是连续的。文件的最后一个物理块的链接指针通常为“∧”,表示该块为链尾。

链接结构采用的是一种非连续的存储结构,文件的逻辑记录可以存放到不连续的物理块中,所以不会造成几块连续区域的浪费。这种结构文件可以动态增、删,只要修改链接字就可将记录插入到文件中间或从文件中删除若干记录。但它只适合顺序存取,不便于直接存取。为了找到一个记录,文件必须从文件头开始一块一块查找,直到所需的记录被找到,这样就会降低查找速度。

③ 索引结构:文件具有索引结构是指系统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建立逻辑块号与物理块号的对照表,由这种形式组织而成的文件既可以按索引顺序对某个记录进行顺序访问,也可以直接随机访问某个记录。

索引结构具备链接结构的所有优点,可以直接读写任意记录,而且便于文件的增删,并且它还可以方便地进行随机存取。其缺点是增加了索引表的空间开销。当增加或删除记录时,首先要查找索引表,这就增加了一次访盘操作,从而降低了文件访问的速度。

索引表是在建立文件时系统自动建立的,并与文件一起存放在同一文件卷上。一个文件的索引表可以占用一个或几个物理块。存放索引表的物理块叫做索引表块,它可以按串取文件方式组织,也可以按多重索引方式组织。

1.2.2 Windows 2000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学习目标

掌握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操作步骤

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选取、显示、复制、移动、删除、查找、设置属性等。操作方法包括使用菜单、工具栏、快捷菜单等。操作的环境可以为“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

1.建立新文件夹

(1)使用“我的电脑”建立

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② 选中要放置新文件夹的驱动器或文件夹。

③ 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或指向空白位置,再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命令),如图1-5所示。

图1-5 建立文件夹

④ 在窗口内容列表最后将出现一个“新文件夹”,且处于等待编辑状态。

⑤ 输入新文件夹名,按“Enter”键或单击该文件夹名框外任意位置即可完成。

(2)在应用程序中建立

在应用程序中可利用“另存为”对话框中的“新建文件夹”按钮建立新文件夹。以Word 2000为例,选择“文件”→“另存为”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单击“新建文件夹”图标(或指向空白位置处再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命令),如图1-6所示。

图1-6 利用“另存为”对话框建立文件夹

2.选择文件(夹)

在对某个文件(夹)操作之前,必须先选中它。操作方法如下。

① 双击某个磁盘或文件夹可以打开该磁盘或文件夹,用工具栏“向上”按钮、地址栏右部的下拉按钮可以选择磁盘或文件夹。

② 先单击要选择的第一个文件(夹),再按住“Shift”键并单击要选择的最后一个文件(夹),这样可选择其间的所有文件(夹)。

③ 按住“Ctrl”键,逐个单击可以选择各个文件(夹)。

④ 所有选中的文件(夹)均以反色显示。

⑤ 要取消选择,可单击窗口中任意位置。

3.显示文件(夹)

(1)显示方式

文件(夹)的显示方式通常有如下4种方式。

① 大图标:文件(夹)以大图标方式显示。

② 小图标:文件(夹)以小图标方式显示。

③ 列表:文件(夹)以列表方式显示,但只显示文件(夹)的名称。

④ 详细资料:文件(夹)以列表方式显示,并显示文件(夹)的名称、类型、修改时间及文件的大小等。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在“查看”菜单中可以选择某种显示方式。

(2)排序方式

将文件(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这样可以比较容易从多个文件(夹)中查找某个具体的文件(夹)。

文件(夹)可以按名称、类型、大小和时间的顺序排列。操作方法如下。

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② 选择“查看”→“排列图标”命令,如图1-7所示。

图1-7 “查看”菜单中“排列图标”的级联菜单

③ 单击“按名称”、“按类型”、“按大小”、“按日期”命令,可分别将文件(夹)按名称的字母顺序、类型、大小、最后修改日期顺序排序。

4.文件(夹)的查找

① 选择“开始”→“搜索”→“文件或文件夹”命令,打开“搜索结果”窗口。

② 在“要搜索的文件或文件夹名为”输入框中输入需要查找的文件(夹)名,可使用通配符“*”匹配任意几个字符,用“?”匹配任意一个字符,在“搜索范围”列表框中选择所需驱动器。

③ 单击“立即搜索”按钮。

④ 查找结束后,在右侧窗口将显示查找到的所有文件(夹)的信息,然后就可以对查找到的文件(夹)进行各种操作,如图1-8所示。

图1-8 “搜索结果”窗口

5.文件(夹)的移动与复制

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② 选中需要移动、复制的文件(夹)。

③ 如果移动文件(夹),可选择“编辑”→“剪切”命令(或指向选中的任意文件(夹),再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剪切”命令);如果复制文件(夹),可选择“编辑”→“复制”命令(或指向选中的任意文件(夹),再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复制”命令),如图1-9所示。

图1-9 用“编辑”菜单移动、复制

④ 选择目标文件夹。

⑤ 选择“编辑”→“粘贴”命令(或指向文件夹任意位置,再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命令),选中的文件(夹)即被移动或复制到目标文件夹中。

6.文件(夹)的重命名

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② 选中需要重命名的文件(夹)。

③ 选择“文件”→“重命名”命令(或指向选中的文件(夹),再单击鼠标右键选择“重命名”命令),则选中的文件(夹)处于等待编辑状态,如图1-10所示。

图1-10 文件的重命名

④ 输入新文件(夹)名,按“Enter”键或单击该文件(夹)名框外任意位置即可完成。

7.文件(夹)的删除

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② 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夹)。

③ 选择“文件”→“删除”命令(或指向选中的文件(夹),再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删除”命令),打开“确认文件(夹)删除”对话框,如图1-11所示。

图1-11 “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

④ 如果确实要删除,单击“是”按钮。

8.设置文件(夹)的属性

(1)设置文件的属性

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② 选中需要设置属性的文件。

③ 选择“文件”→“属性”命令(或指向选中的文件,再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命令),打开文件属性对话框,如图1-12所示。

图1-12 文件属性对话框

④ 选中“只读”、“隐藏”复选框可以设置文件的只读、隐藏属性,去掉“只读”、“隐藏”复选框中的对勾可以取消文件的只读、隐藏属性。

⑤ 单击“确定”按钮。

(2)设置文件夹的属性

还可以设置文件夹的属性,操作方法如下。

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② 选中需要设置属性的文件夹。

③ 选择“文件”→“属性”命令(或指向选中的文件夹,再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命令),单击“共享”选项卡,如图1-13所示。

图1-13 “属性”——“共享”选项卡

④ 选中“共享该文件夹”单选钮可以设置文件夹的共享属性。

⑤ 单击“确定”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