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既十六相皆死后有。烦恼亦尔。以是生死根故。菩提亦尔。以是觉元明故。真妄两驱。毕竟无改。二皆有相也 三结。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七八无相论三。初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见前三阴已灭。当知行阴亦应还灭。即计死后断灭。总名无相 二释二。初本计。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 此约四阴。现在因亡。未来果灭。都成于八 二别计。
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 阴既因果皆无。涅槃因果亦皆断灭。斯则有为无为染净诸法因果俱无。故云一切皆空 三结。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八八俱非论三。初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此先将已灭三阴。例现存行阴。得四个非有偏句。又将行存一阴。例前已灭三阴。得四个非无偏句。前后相望。每阴皆得非有非无。成四俱非。现在既尔。死后亦然。现在未来共成八也。故云死后俱非也 二释二。初本计。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色等三阴先虽是有。而今破尽。故云非有。例行亦尔。此四非有也。行迁流内观无不无者。若将行阴。例前为无。现且念念迁流不断。此又非无。行既非无。前三亦尔。此四非无也。如是循环穷尽阴界者。现将四阴。循历相例。一一皆见非有非无。故云循环。推至死后。故云穷尽阴界。随得一缘者。即此四阴随举一阴。皆悉死后非有非无。今言有无者。有即非无。无即非有也 二别计。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 此但现见行阴迁变。生中有灭。故非有。灭中有生。故非无。由是通悟一切皆是非有非无。何啻于八。虚实即无有也。有不定有。实何曾实。无不定无。虚何曾虚。举著皆非。故云失措 三结。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后际下释死后非义。无可道者。言有不有。言无不无。有无二途俱道不得也。现在尚尔。岂况死后不觉不知而言有无耶。故云昏瞢 九七断灭论三。初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 是人见行阴念念灭处。名后后无。设生七处。后皆断灭。故成此论 二释。
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除。现前销灭。灭已无复 或计身灭即欲界人天也。同界地故。欲尽即初禅。苦尽即二禅。极乐即三禅。极舍即四禅及无色也。现前销灭者。三阴已灭。行阴亦尔也。七处皆现断灭。死后不复生也 三结。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十五现涅槃论三。初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 行阴灭而复生。故云后后有也 二释。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以欲界为正转依者。因修观行。发欲界未至定。于观心中。见圆明相。不舍欲界即是涅槃。为正转依。或以初禅性无忧者。已离欲染。无复忧心。得轻安乐故。或以二禅心无苦者。即是极喜也。或以三禅极悦随者。即极乐也。或以四禅苦乐二亡。即舍受也。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不识教相。得此四禅及欲界定少分安乐。便计涅槃。执有漏天作无为解者。因修正定。忽发此禅得少轻安。非是究竟。便妄执计以为涅槃 三结。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三结劝弘宣二。初结前诸境。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此十种境。乃是邪见因修正定而忽发生。故云狂解。由三阴灭。觉至行阴用心差异。故云交互。苟能深入禅定。以慧照察唯心境界。不取不著。自然消歇。若以为证。即堕邪见成地狱因 二敕劝弘宣。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消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孽灾也。想阴未尽犹引外魔。今想阴尽行阴明露。但于所觉境界。别生异见。执此为是。故云心魔。故令觉察善能消息。不失正见。能至无上。故深付嘱。传而示之。俾修行者无入邪网失正觉路。枝歧邪道也 五破识阴三。一尽未尽相二。一明区宇二。一行尽益相。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堕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 前三句标人。诸世下正明行尽。世间性者。行阴即是世间体性。世间有二义。一有生灭。二性有漏。三可破坏。既堕世间。同以行阴生灭为性也。隐密故幽。离想故清。扰即是动。同分生机。前是基本。今是机要。忽尔而破。故云倏然堕裂。沉细下重释尽义。网上大绳曰纲。衣领结处曰纽。皆喻其要也。十二类生。如网如衣。行阴贯通微细结要。加纲如纽。补特伽罗云数取趣。即总指十二类也。行阴能持此类生故。故云沉细纲纽。纲纽是业因。伽罗是果报。业因亡则孰为引果。果报息则谁作能酬。因果既亡。故绝感应。深脉亦喻行阴幽隐也。
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 涅槃名为第一义天。得无生忍名大明悟。明悟在近。故名曰将。将当也欲也。如鸡后鸣者。鸡第二鸣天将晓也。五阴在如全夜。阴都尽如大明。色受二阴破如鸡初鸣。天全未变。今想行又除。唯有识阴。明悟在近。即如鸡后鸣天有精色。若约位说。此当第二渐次人也。彼文云。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倩。即是今文酬业深脉感应悬绝。彼文又云。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等。即此文云。瞻顾东方已有精色。此则正得似位。相似通发也 二识阴现相。
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内湛明。入无所入 由定所摄。无行阴使。虽存六根。识不驰散。故云虚静无复驰逸。唯专内境。定心内照。故云内内湛明。又内内者深深寂照也。穷到识阴。更无所见。名入无所入。
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 受命元由即是识阴。今观识阴既是类生种子元由。不起烦恼。不作新业。由是执持不令起果。无受生分。故云诸类不召。
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沈。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既知识是生类元由。故十方界依之与正。皆识所变。同一识体。斯则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先虽信教。今观中明见也。精色不沈所观境现也。由观力故境界明白。故云不沈。发现幽秘者似通发也。未至此位。诸根暗昧不能远观。故云幽秘。今由观力。六根清净。不由天眼彻见诸界等。故云发现 二明尽相。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 初二句指在识阴中也。若于此中。以定慧力。销磨根隔。令其开通合成一体。则见闻觉知互相为用。斯则明不循根。寄根明发也。故云互用清净。此识尽获证。是第三渐次证无生法忍也。故文云。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源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既云六用不行。即是销磨六门。既云返流全一。即是合开成就互用清净也。彼说由戒。故与此异。
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 世界身心皆唯识现。今识阴尽。唯是觉体。觉体明妙如净琉璃一无障碍。名内外明彻。身心为内。世界为外。俱无所得。故云明彻。前文云。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宝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即知识阴尽者是随分觉也。文殊亦云。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命体即识阴也。以命暖识三俱时而转。识既已离。命暖随亡。故超命浊。罔象虚无者。此是觉明初起影象之相。揽此妄想虚无影象以为识体。即业转二相也。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一)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正明现境十。一因所因执二。一约其所解。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行阴虽尽已灭生灭。返识循元未归寂灭。故云精妙未圆。以识未破。正在细生灭故。精妙即精真妙明也。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淴能入圆元 观中暂尔也。暂于观中。似开根隔。未全互用也。诸类通觉者。于此观中。已见十方众生及与我身。同一觉性。互相融合无知觉殊。此即能入圆元也。此之境界全是识影。未为寂灭。故前文云。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 正生计也。于此所入通觉之境。认为真常。便立为因。能生一切。即为所归究竟之处。决定不谬。故云胜解 二判属邪徒。
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婆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于所因识阴。执为真常是万法之因。故云因所因执。万法无因。虚妄生灭。今计有因是真常性。即与外道所执冥谛是常能生一切。无有差别。此即计阿赖耶识未形兆前冥然之初。为冥谛也。迷佛菩提者。菩提云觉。觉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今执有法从一因生能所差别。故云迷也。不如实知。故云亡失知见。所得心即识阴也。因中为所得。果上为所归耳。余文可解。问据下七段皆云能非能等。独有此文为因所因耶。答以一切诸法皆从识变。正是所因。以不了虚妄执为实同。故同外道。下文直显当体虚妄。故云非能等也 二能非能执二。一约其所计。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 前计虽执识阴为真常因。而未取为自体。今计即是我之自体。一切众生皆从我出。我能生彼。决定不谬也 二判属邪徒。
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实非能生执以为能。名能非能。摩醯首罗即大自在天。三目八臂。外道所宗为能生因也。现无边身者。以执我能现起无量众生也。因既能为。果成能事。因果相称也 三常非常执二。一约其所计。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沉迷生胜解者 所归即识阴。前览所归为自身。今认所归为他体。故疑自身及一切法从彼生起。都宣流地者即识阴也。妄认为他是真是常是无生灭。惑不生者。本觉常住不生诸法。迷而不解也。亦迷生灭者。妄认识阴为真常也。二俱不识。故曰沉迷。坚执不转。故云安住 二判属邪徒。
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于无常处妄计为常。名常非常执。自在天即首罗也。前计他从我生。今执我从他起。故云计自在也。因依心即识阴也。立为他体。计能生我。故同外道计彼为常 四知无知执二。一约其所解。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 所知即识阴也。是彼观行所知境故。识阴能变一切诸法。名知遍圆。悟此诸法从知变起以知为体。故云因知立解。十方草木下即解之行相也。既此依正皆从知有。何得一知一无知耶。故无拣择一切皆知。自谓决定不谬。故云胜解 二判属邪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