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博弈:一场至繁至简的Game(1)

第一节 信息博弈:抓住信息才能稳操胜券

为何偏偏看上他

在博弈中,如果所有人都知道同样的信息,那么所有人的机会就都均等。当博弈中的一方了解到比其他方更多的信息时,就足以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纳什和伙伴们在酒吧里闲聊,这时一个金发美女和她的几个朋友走进了酒吧。纳什的伙伴就提出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在竞争中,只有当所有的竞争者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时,所有人才会得到最大的利益。”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努力去追那个美女,然后当一个人成功时,其他人去追美女的朋友,利益才会是最大的。可是纳什却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去追那个美女,很显然所有人都会失败,然后再去追美女的朋友,而她的朋友会因为不喜欢做“备胎”而拒绝这些人,最终将会全军覆没。纳什提出,所有人都去追美女的朋友,那样,每个人都可能得到一个女伴,比起所有人都碰壁,这是更好的结局。

故事中所提到的纳什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而这个桥段也是电影《美丽心灵》中的一个片段。影片中的情形并不属于纳什后来在其博士论文中所提到的纳什均衡理论,因为当每个人都去追美女的朋友时,这并没有让他们的利益最大化。这时任何人都有可能转而去追美女,所以每个人都去追美女的朋友并不足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均衡。影片中的博弈刚好是纳什所试图避免的情况——不存在稳定均衡的博弈。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纳什和他的朋友中究竟该由谁去追金发美女。当这个人选确定以后,其他人就应该去追这个美女的朋友,那么,这个问题也就解开了。

该由谁去追美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不过,在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博弈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第一,参与博弈的每个人都是理性人,理性人就是那种会不顾一切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第二,参与博弈的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获得的利益用具体的数值表示出来,即能够比较不同物品为自己带来的利益,哪个更大一些,大多少。

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假设酒吧里只有两男两女,普通男和优秀男,普通女和优秀女。优秀男追上普通女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价值是2,收益是3,追到美女花费和收益各为追普通女的一倍,即4和6。普通男追上普通女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价值是3,收益是4,而追到美女的花费和收益也各为追普通女的一倍,即6和8。优秀男和普通男追求美女或者普通女的利益是用收益减去花费。当有竞争者出现的时候,因为追求难度增加了,所以花费增长一倍。但是追到后结果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收益不变。当出现零利益或者负利益时,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他们就会退出竞争,这时利益为0。

对于普通男来说,他的最优策略就是在优秀男追普通女或者美女时做出与之不同的选择。对于优秀男来说,他的最优选择也同样是和普通男做出不同的选择。当然,普通男和优秀男都会和对方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的选择,所以两个人都会持观望的态度,等待对方做出选择。

双方都无法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是因为在这个博弈中信息是不完全的,这种博弈被称作不完全信息博弈。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普遍,比如,在商场里,顾客并不了解商品的真实价值,商家也同样不了解顾客的购买意愿。漫天要价和就地还价就成为商家和顾客的重要手段,以达到探知对方关于这次交易的真实意愿的目的。一旦商家得知顾客确实想买这件商品的信息,就会采取一些策略,宣扬“绝不讲价”等,以使自己获得更多利润。而当顾客探知到商家的价格底线时,顾客同样拥有了交易中的主动权。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得到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占据博弈中的优势。

在追美女博弈当中,真正重要的信息并不是对方将要做出什么选择,而是无论如何,对方都将作出与自己不同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普通男先发现这一点的话,他就应该去追美女。因为优秀男会发现自己再去追美女时已无利益可寻,所以他就会转而去追普通女。这场博弈并不在于谁更有魅力,也不在于谁更容易博得女人芳心,而在于谁先去追求美女。影片里,在纳什和他的伙伴中,第一个发现这一点的人将会去追金发美女,而其他人自然会去追美女的朋友,这样所有人的利益都能够达到最大化。可能你平时也总是奇怪,为什么在美女身边的总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男士。因为那些男士知道,在他去追美女时,不少潜在的竞争者就会因为畏惧竞争而畏缩不前。当美女发现周围的追求者只剩下普通男时,他也就获得这场博弈的胜利了。

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优秀的人,看第一眼时觉得商机无限,而看第二眼时往往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因此,无论在博弈中、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发现对你最为有利的信息,会让你在社会上获取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什么在蒙蔽你的双眼

人们往往痛恨虚假信息,但总会被虚假信息欺骗。当信息不对称时,运用理性识破虚假信息,才能使自己不致有所损失。

2010年11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美的、五粮液、蒙牛、纳爱斯等多家知名企业参与竞标。经过一番竞争后,美的集团成为了2011年央视广告的标王。

自从1995年央视广告招标以来,已有孔府宴酒、秦池、爱多、步步高、娃哈哈、熊猫、蒙牛、宝洁、伊利、纳爱斯、美的等十一家公司成为央视广告的标王。可是其中一些品牌在今天已经逐渐走向衰落,而秦池更是在2000年以几百万的价格抵债,果然它在1995和1996年曾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拿下标王。(具体的价格分别是6666万和3.212118亿)

众多企业为了“标王” 宁愿一掷千金甚至万金,主要是因为他们想打造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例如秦池酒,它在成为标王的那两年曾风光无限,销售额不断提升,在消费者的心中也从一家地方酒厂上升到全国知名企业。

夺取标王不仅意味着可以在黄金时段投放大量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品牌,同时也是在为企业做广告。每个人每天都会看到、听到,甚至闻到各种广告,而广告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对于商家来说,广告是介绍自己产品非常好的渠道。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从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广告中寻找到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却非常困难。广告中信息有真有假,消费者必须仔细甄别之后才能加以利用。

这种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情况属于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当博弈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时,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通常会采取发布“虚假信息”的策略,也就是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欺骗对方。例如,秦池酒业不惜花重金夺取标王实际上是在向消费者传递自身雄厚实力的信息,但是这一信息并不完全真实,因为秦池酒业并不具有如此雄厚的实力。1997年某报披露了秦池酒业实际的生产能力以及用川酒勾兑的事实,从此秦池酒的名声迅速恶化,并在市场竞争中显现出衰退的景象。而之前很多消费者都被秦池酒业夺取标王这一信息和秦池酒业的宣传工作蒙蔽了。

广告中直接展现出来的虚假信息还是比较容易被消费者识别出来的,于是,如果信息以权威的方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那么消费者一般就很难识别了,比如2007年被卫生部撤销的全国牙防组。这个机构成立的目的只是为卫生行政机关提供口腔保健方面的咨询和指导,而其本身并不具备法定的认证资格,在国家认监委的认证机构目录上也没有全国牙防组的名字。但就是这样一个机构从1992年起对多个口腔保健产品做出了认证,还在多个广告中出现。而消费者看到了“国”字头的权威认证,就很容易信以为真,可见,这样的虚假信息无疑藏得更深也更难以被消费者察觉。

不仅是这样的“某某组织”专业认证会欺骗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得到的常识也有可能蒙蔽我们的双眼。在生活中,限购一般是商品短缺的信号,所以很多人都会多购买一些作为储备。据说某经济学家曾经在东北生活过一阵子。有一天,当地商店的经理找到他,说:“咱店里的面粉囤积很久了就是卖不出去,再卖不出去就要变质了,你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经济学家仔细想了想,让老板在商店门口贴个告示,上写:“本店新进面粉一批,每户限购两斤,欲购从速,过期不候。”不几天,该店的面粉存货就全部卖光了。

经济学家的这个建议是反其道而行之,同样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一种博弈策略。当展现给群众“限购”的消息时,就是在暗示货物短缺,当地居民一想到再不买就有可能买不到了,所以开始抢购,从而商店自然也就解决了面粉积压的问题。

不完全信息博弈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体现了信息在博弈中的重要作用,在博弈中,人们往往会因为信息的缺少而被对方利用虚假信息牵着鼻子走。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首先,要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其次,要用自己的理性来思考问题,比如,广告中那些画面究竟是真是假?它们到底能产生什么效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你看见一件事情的时候,单单知道它是怎么回事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去了解它为什么是这么回事,不要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

三国时期的信息战

信息不仅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战争中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也是双方信息侦查能力与反侦查能力的较量。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国防部在《国防部指令》中正式提到信息战这一概念,这是在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到信息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军事科技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信息已经越来越成为参战各方关注的焦点。其实,早在很久以前,信息就在战争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像中国古代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苦肉计”、“瞒天过海”、“笑里藏刀”,等等,这些就是通过传播虚假信息来战胜对手的计策。

在三国时期,各地方势力之间争斗不断,因而从敌方探查情报已经成了各个势力击败对方的重要手段,而利用自己的计谋防止敌方探查到自己的真实信息也是各方保持自己生存的必要手段。三国,是一个谋臣辈出的时代,也是将信息作用运用到极致的时代。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的军队在赤壁与孙刘联军对峙,屡次交战曹操都失败了。一天,部下谋臣蒋干进言说自己与周瑜是同乡,可以借机劝降周瑜,就算劝降失败也可了解一些周瑜军营的情报,曹操欣然答应。

一天,周瑜正在营帐中处理军务,听属下禀报故人蒋干来访。周瑜马上就猜到蒋干这次来访肯定是替曹操做说客的,沉吟了一会儿,吩咐手下如此这般做好准备,之后便亲自出去迎接。两人寒暄一阵,蒋干正要说明来意,周瑜却对蒋干说:“今天我们只叙旧情,不谈军事。”边说边把自己的宝剑交给太史慈,并吩咐太史慈说若有谁违抗,就按军法处置。蒋干只好把要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

周瑜带着蒋干参观军营,然后摆宴席招待他,又留他在营帐里夜谈。说着说着,周瑜自己就睡着了。半夜,属下到营帐中来找周瑜,周瑜喊了喊蒋干。蒋干装睡不起,之后听到来人对周瑜说,蔡瑁、张允二都督很快就会取下曹操的首级。周瑜说如此甚好,送走了来人便又躺下。蒋干等周瑜睡着了以后,就起来在帐中寻找有用的情报,最后在周瑜的桌子上找到了一封蔡瑁、张允二人写给周瑜的信,之后连忙赶回曹营。

曹操仔细听了蒋干的描述,又看了看信,便下令斩了蔡瑁、张允。过了一会儿,曹操忽然明白原来中了周瑜的奸计。原来,曹操军营中除了蔡瑁、张允两个降将以外,再没有人懂得操练水军。

这段故事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蒋干盗书”。周瑜利用了曹操派蒋干探查孙刘联军情报的机会,巧妙地运用“反间计”,借曹操之手除掉了曹军中两个精通水军的将官,使得后面的“苦肉计”可以顺利地施行。在这次用计当中,周瑜不仅巧妙地运用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同时还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成是诸葛亮一类的对手,周瑜多半会斟酌一下再做决断,可是曹操本来就不相信手下的将领,更不相信刚刚依附的降将,所以周瑜的计策才会成功。这时一点风吹草动,曹操就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应该说,在战争当中,虽然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可是彼此对对方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战争中一些计谋可以实现的原因。

像在三国时期更为著名的“空城计”当中,当司马懿率大军攻打诸葛亮的时候,如果诸葛亮不知道司马懿小心谨慎的特点,就不会摆出“空城计”,而会迅速撤离城池。如果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一生谨慎的特点,也不会手握重兵而不敢攻城。也就是说,如果诸葛亮不知道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不敢弄险”的特点,也就不会摆下“空城计”,这个博弈更像是“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这样的博弈,谁知道得多一层谁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