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细说汉字 大全集
- 《图说细说汉字 大全集》编委会
- 633字
- 2024-12-23 04:53:47
力部
力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2_0006.jpg?sign=1738811729-Y4vSjBx5U2BcPbYELyRslMO5tpZQEzqY-0-df6468958bcdf093df3e5cf918b6cd30)
甲骨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2_0007.jpg?sign=1738811729-lWY5gNLz1MxAzscP2tECvKKCiO6kw5HD-0-27bb7b9eefa89f904e43989f26e11255)
金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2_0008.jpg?sign=1738811729-QhmTBBqp2YBRlRpB2bOmqspM168Gq3sW-0-98e1e0690d906eb9bf963ee1f9bc0c0f)
小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2_0009.jpg?sign=1738811729-g10l5Zw3U1a9pZdC05IakTJQK4iflUfs-0-cd48d0202df906fa5e87a771a0547c03)
楷书
“力”是个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都像古人犁地用的工具“耒”的形状。小篆整齐化,但还是能看出耒的样子。楷书加以简化,就看不太出来了。
《说文·力部》:“力,筋也。像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灭。凡力之属皆从力。”(力,筋肉张缩的功用。像人的筋肉纵横鼓起的形状。又,能使天下大治的功劳叫力,力能抵御大的灭难。大凡力的部属都从力。)
“力”的本义是执耒耕作。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所以引申为力量。在现代汉语中,如“力气”、“体力”、“身强力壮”、“四肢无力”等,都还保留着这个意义。
“力”还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作用的能力,所以“力”也指能力。人脑的思维能力叫“脑力”,耳朵听取声音的能力叫“听力”,眼睛看东西的能力叫“目力”、“眼力”、“视力”。一个人能看得清楚、准确判断复杂的问题或形势,叫做“有眼力”;看不清楚、判断不准确就叫做“没眼力”。药物的效能叫“药力”;军队作战的能力叫“战斗力”;能使人喜爱、入迷的事物的力量叫“魅力”;坚持不懈地做事的能力叫“毅力”;想做某事而能力不够,就叫 “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
“力”可以引申为武力、权力。如《孟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这是说:用武力使人屈服,并不是使人真心服气。
“权利”和“权力”同音而不同义,“权利”是个法律用语,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包括权力和利益两个方面,和“权力”仅指权力不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这里的“权利”不能用“权力”代替;“犯人被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权利”也不能写作“权力”;“国务院享有最高的行政权力”,这个“权力”不能改用“权利”。又如说:“我依法有隐私的权利,你没有权力随便拆开我的信件。”这里“权利”和“权力”不能互换。
“力”还可以构成词语“学力”。“学力”和“学历”不同,前者指学业上的功力,是学问程度深浅问题,后者指学习的经历,即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如:甲是大学毕业,乙是中学毕业,就可以说甲的学历比乙的学历高。但是学历高和学问深不是一回事,二者不能简单等同。如果一个人得学历虽然只是中学毕业,但通过自学具备了相当于大学毕业的学问,就是具备了大学毕业学力的人。
助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3_0001.jpg?sign=1738811729-KQRmDPU3It8v8B3Ru3BmgbJojovYCJ7U-0-181b46d15a5e34a1bf41a7d82b80340e)
小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3_0002.jpg?sign=1738811729-M9ZZbbWNcAlVl6GA9LD22AL4XeE0fAvd-0-2f8a531286c6c2a08e4f09ffb82d09b2)
楷书
“助”是个形声字,小篆从力(助人要用力,故从力),且声。隶变后楷书写作“助”。
《说文·力部》:“助,左也。从力,且声。”(助,辅佐。从力,且声。)
“助”的本义为帮助。如《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意是: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无援。“助纣为虐”,本指帮助商代纣王干暴虐之事,后世多用来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又如 《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意思是说:今天可累坏我了,我用拔苗的方法帮助庄稼长高啦。这就是著名的“拔苗助长”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现代人们经常接触到的一个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其中“助”即为帮助的意思。这个词指的是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形容人见义勇为。这是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在当今社会依旧为人们所倡导。
由“助”的本义帮助可以引申出辅助的意思。如《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即同,助我举柴。”大意是说:扳指护臂已戴正,弓箭全都相配。弓箭手们会拢,辅助我(周宣王)共同猎获禽兽成堆。
由本义还可以引申出增添、增加的意思。如《史记》:“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意思是:于是窦后就拉住弟弟痛哭起来,涕泪纵横流下。左右侍从也都趴伏在地上哭泣,增加了皇后悲痛的气氛。又如“助哭”,这是旧时办丧事时的一种习俗。客来灵前吊丧,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就叫做“助哭”,目的是增加丧礼现场哀伤的气氛。
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4_0001.jpg?sign=1738811729-1T1Go9i1d0dAqDVdPPP07k813noDUJnh-0-2c39cc94e15081f3ec8c1b5d6da52b53)
甲骨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4_0002.jpg?sign=1738811729-xX1LAdnm1nAFMgpWj6p7tcX1ocaptxxF-0-57b625c732db5e1035e4b57ff14aaddb)
金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4_0003.jpg?sign=1738811729-9husl6XYe66TuBoPLMyRal3Ktn1uvqdn-0-81a8ff20d14510c8755a00869a542a2d)
小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4_0004.jpg?sign=1738811729-PBYfE1rLKwDQToOcHxQ2ZvDGVWniJv3G-0-d3a3569d067629cb36fb50f85306be58)
楷书
“男”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从田,从耒(犁)。古人在劳动上有所分工,农耕主要是男子的事,因此以耒耕田来会男子之意。金文、小篆承接甲骨文。隶变后楷书写作“男”。
《说文·男部》:“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凡男之属皆从男。”(男,成年男子。由田、由力会意,是说男子在田地里尽力。大凡男的部属都从男。)
“男”的本义就是指能在田中劳动的壮年男子。如《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也就是说:男人到了三十岁成家立业,开始做男人该做的事。又如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意思是: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由“男”的本义引申指儿子。如《史记·文帝本纪》:“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这里的“男”字特指儿子,这是说太仓公无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又如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此文中“男”皆指儿子。“男”也用作儿子对父母的自称,如鲁迅先生在给母亲写信谈到自己的病况时说:“男病已愈,胃口亦渐开。”“男”字后来扩大了含义泛指男性。如“男耕女织”。
“男”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五等。由于周朝的五等爵位都是男子充任,所以“男”字就被借用了。这五等爵位直到清代还在沿用。在外国也有爵位称为“男爵”,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国王的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有时女子也可以获得爵位,获得男爵爵位的女子的称为“女男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4_0005.jpg?sign=1738811729-KEJAZgXgr7lH6PoiZuCoNqmPQ1tO3BC1-0-a8e18227f1d6711b699ababab4575bc7)
古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4_0006.jpg?sign=1738811729-mwl0SOiiKRi3xrSYNQpbAAmnx568MF7Z-0-5e30a8b00c1e7f6a141b3cf107507ef9)
小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FD12A/4065966803048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24_0007.jpg?sign=1738811729-TyfUXOilCdQOf34U1Euyt5vlhy9tFLgj-0-68c3a69467a8b1fbe65a713b53390a2c)
楷书
“勇”是个会意字。《说文》中的古文从心,从甬(突出),表示心气十足。小篆从力,从甬,表示力量充实。隶变后楷书写作“勇”。
《说文·力部》:“勇,气也。从力,甬声。”(勇,气上涌而有胆量。从力,甬声。)
“勇”的本义为勇气。如《左传·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是说:打仗,凭借的是勇气。又如《诗经·小雅·巧言》:“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意思是:究竟那是何等人?居住在河岸水草边。没有勇力与勇气,只是制造祸乱的根源。
“勇”也表示果敢、胆大、勇敢之义。如《左传·昭公二十年》:“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意思是:选择重任而前往,这是明智;明知必死而不躲避,这是勇敢。又如清末林觉民《与妻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意思是: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果敢地去死呀。
由果敢、胆大、勇敢之义可引申为、勇猛,凶猛。如《庄子》:“勇悍果敢,取众率兵,此下德也。”意思是:勇猛、慓悍、果决、勇敢,能够聚合众人统率士兵,这是下一等的德行。古代也把有气力、有胆量的人称为“勇士”。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意思是说:我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慧和谋略,可以任用。
“勇”还特指清代战时临时招募、不在正式编制之内的兵士,即失去统帅而到处游荡的离散的兵士。现在也比喻没有加入集体组织而独立行动的人。如成语“散兵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