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①縠(hú)皱:形容水波纹如绉纱一样褶皱。②肯:怎肯。

【译文】

东城的风光渐渐让人感到美好,绉纱似的波纹迎接着游船的到来。碧绿如烟的杨柳,外面弥漫着清晨的微寒,红杏枝头春意喧闹。

常恨人生欢娱太少,怎肯吝惜千金而轻视这一霎的欢乐?我为你持着酒杯劝说夕阳,且在那百花丛中留下一抹晚霞。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之作,为宋祁的成名作。

上片写郊游所见的灿烂春光。“东城渐觉风光好”,这一句总写春景,由一个“好”字点出。“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三句具体写春光的“好”,碧波荡漾,杨柳堆烟,寒意微微,红杏争春,这是一派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春日景象。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妙,向来为人所传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句词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宋祁也因为这一句而被时人称为“红杏尚书”。这个“闹”字打通了人的视觉和听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上片极力赞赏春景,色彩明艳;下片慨叹人生如梦,春光易逝,流露出一片感伤的情绪。“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此刻的欢娱引起了词人的伤叹,他叹息浮生若梦,苦多乐少,因而他不能因为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词人是多么留恋这美好的时光,留恋得竟有些痴了,他为同游的朋友而举起酒杯,希望能留住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逗留一会儿。

⊙作者简介⊙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累官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曾修《新唐书》列传。卒谥“景文”。有《宋景文集》。词仅存数首。

锦缠道

◎宋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注释】

①胭脂透:形容海棠花红得特别鲜艳。②宫眉:宫廷妇女流行的画眉样式,这里比拟柳叶细长的形状。③恣歌携手:踏青者形象,即一群人拉着手放情歌唱。

【译文】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白昼忽然变长。看园林景色,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柳叶展开宫眉,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我已经醉意醺醺,还想寻找美酒。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出游的词作。

上片着意描写春景。“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点明时节是早春,时间是白昼。

“睹园林”以下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万花如绣”运用比喻总括春色,表现出大自然旺盛的生机。“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这是在总括之后具体描写海棠花以及柳条。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拟为胭脂、柳叶比作宫眉。“胭脂透”写出了经雨后海棠的鲜艳色泽;而一个“翠”字则将柳叶碧嫩的颜色写了出来。红花碧柳,两相映衬,十分耀目,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说明踏青者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体出游。这两句既点明了郊游之乐,又将载歌载舞的郊游场面描写得十分热闹。

“醉醺醺、尚寻芳酒”,本就已经醉意醺醺了,可郊游之人还要寻醉,足见其不拘形迹、恣纵狂放的情态。

“问牧童”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将踏青的欢畅意绪推至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