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团队的能力模型

具体的团队能力模型示意图如图1-15所示。

图1-15 团队能力模型

对于我带过的应用运维团队,我都会从如上三个方面对组员提出运维能力要求。

1)业务运维。因为对这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其在我们的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低。日常的变更、扩容、故障定位、运维规划对人的能力要求都非常低,这些工作都能模式化且平台化,从而减少了对人的倚重。

2)运维研发。我希望每一个应用运维人员都有运维研发的能力,但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对于应用运维团队和运维部门来说,运维研发的配备必不可少。在应用运维团队的内部,可以让有研发能力的人迅速承担面向业务运维平台的建设,或者参与到部门的运维系统建设中,可以抽出50%的时间参与研发。运维研发能力是能够让团队价值迅速达成的有效保证,没有研发能力的运维不能成为一个好运维。

3)技术研究。运维是一个技术团队,需要通过技术来体现价值,当找到好的技术时就要想着如何将技术应用到业务上,为用户带来价值,比如说提升用户体验,减少成本等。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应用运维团队内的人也会运维研发,同时又有专职的运维研发团队,那么他们的职责分工如何解决,在工作上是否会存在重复建设?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首先,可以把运维研发初期定位在公共服务平台的研发上,比如说DNS、LVS、配置管理、监控系统、CMDB、数据分析平台等。

其次,运维研发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运维研发规范,代码规范、UI规范、测试规范等,让所有参与运维研发的人统一遵守,包括应用运维研发的组员。

最后来说一下应用运维小组内的研发能力该如何发挥的问题。其实在很多运维团队中,运维都是跟随业务的,一则可以让应用运维研发人员开发面向业务的运维系统,因为他们最了解该业务的需求,能够实现自己想要的;另外一种更好的操作方式,是让应用运维小组内的研发人员抽出50%的时间参与到以运维研发牵头成立的虚拟研发小组中。一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应用运维的研发水平;另外还可以提高运维研发对业务运维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带队作战的能力。

那么,运维研发和应用运维的比例应该设置成多少比较合适?我个人认为3:1比较合适,大家也可以自检一下,自己的运维团队到底设置了多少运维研发人员?另外想要检测运维研发配备是否足够,可以周期性地看看运维团队取得的进步,特别是效率和质量等维度。

一个高性能的运维团队一定是以应用运维和运维研发为核心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