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大悲禅院
天津最灵的庙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大悲禅院曾以供奉过唐代名僧玄奘法师的灵骨闻名中外,1956年灵骨转印度那烂陀寺供奉,现玄奘法师纪念堂内正中设有模拟塔,塔内供有法师像代替灵骨。大悲禅院是天津著名的佛教古刹,也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八方佛寺院。大悲禅院在天津人心中是极其神圣和灵验的。

旧庙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新庙于1940年扩建,1976年遭地震破坏,1980年又修葺开放。大悲禅院由旧庙(西院)和新庙(东院)两部分组成,大悲禅院以新庙为寺的主体,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玄奘法师纪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讲经堂组成。

叩拜

大雄宝殿是大悲院主体建筑,殿内供明代所铸的铜质鎏金释迦牟尼佛,高7米,连同莲花座重6吨,莲花座上雕有9999个小佛。大悲殿内主佛是泥塑千手观音像,高3.6米,两侧的十八罗汉栩栩如生,佛像背后有倒坐观音,东西两侧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像,四周的壁画以释迦牟尼佛应化史迹为主要内容。旧庙文物殿内珍藏有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各代的铜、铁、石、木佛像数百尊,这些大都是从云冈、龙门石窟等地盗取,后被海关扣留的千年以上的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大悲院是天津香火最旺的庙

大悲院的素斋十分有名,是天津独特的也是唯一的宗教素食斋舍。

10元。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中段。

独乐寺
观音菩萨保如意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独乐寺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因寺内有观世音菩萨的大塑像,该寺又称“大佛寺”。此观音立像高16米,慈善端庄,衣带飘逸,是中国最大的泥塑之一。因观音头顶有10个小佛头,故称十一面观音。很多人都说此观音可以让人心想事成,颇为灵验。

相传,独乐寺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辽统和二年(984年),由秦王耶律奴瓜重建。其后,又多次进行修缮和扩建,特别是在明万历、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和1949年后,工程规模都比较大。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寺前曾砌照壁,并在寺侧兴建行宫。独乐寺自辽代重修以来,曾经受过28次地震,其中3次是破坏性强震,几乎所有的房屋建筑都倒坍,唯独观音阁未遭破坏。

该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他都是明、清所建。布局、结构都比较奇特。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由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回廊相连接。这些都反映出唐、辽时期佛寺建筑布局的特点。

独乐寺是以阁为主体,阁在前、殿在后布局的寺院建筑。山门是独乐寺主要的入口,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山门木柱粗壮,且正脊两端的鸱吻造型古朴生动,是中国古建筑屋顶上现存最早的鸱吻实例。

山门以北的观音阁,分为上下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其实是三层,通高23米,为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观音阁的柱、梁、枋等部位,因位置功能繁简各异,设置斗拱24种,152朵,集中国古代木建筑斗拱之大成。大阁充分发挥木结构建筑墙体不承重,空间运用自如的优点,使三层楼阁完全围绕观音像建造两侧的胁侍菩萨和山门内的天工像等,亦为辽代彩塑珍品。观音阁四壁画有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明王像,为明代画师之作。

25元。天津蓟县城西门内,从北京乘长途客车到天津蓟县,车程100分钟,票价15元左右,到蓟县后步行可达。从天津火车站乘火车到蓟县,车程3小时。

独乐寺

天后宫
海神娘娘保平安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天后宫是天津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是世界三大天后宫之一。自元代始,海河为漕船南粮北运沿运河直达北京的必经之地。因天后宫的建立早于天津设卫建城,故民间至今流传着:“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这句历史佳话。天后宫的海神娘娘据说很神奇,不但能保平安,求子、许愿也总能灵验。

天津古文化街

元泰定三年(1326年),于海河西岸小直沽兴建天妃庙,供祀天妃以求神灵护佑漕运安全。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天妃为天后,改称天后宫。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占地5280平方米,现存山门、牌楼、钟鼓楼、前殿、正殿、藏经阁、启圣殿等。正殿内“娘娘”塑像高2.7米,身披霞帔,头戴凤冠,四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两旁,殿内两侧还陈列銮驾一套。山门前有两棵幡杆矗立,分别高25米、26米。

天后宫最初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举行酬神演出及聚会娱乐的场所,宫前有广场和戏楼,两侧街道形成商业集市和年货市场。旧时每月初一、十五,逢年过节,这里香火旺盛;每逢天妃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举行“皇会”,表演龙灯、高跷、旱船等民俗艺术,百戏云集,万人空巷。传说乾隆皇帝乘舟下江南途经三岔河口时,恰遇场面十分壮观的娘娘宫庙会,龙颜大悦停舟观览,亲赐数件宝物以示嘉奖。因是皇上都亲自参与的庙会,故名“皇会”。

3元。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中段。

盘山
东五台山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盘山以“五峰”、“八石”、“三盘之胜”而奇特称绝,自魏武帝曹操始,历代皇帝在盘山辟山建寺,大兴土木,修寺庙塔院160多处,最著名的佛寺庙宇有72座,玲珑宝塔13座和皇家园林——静寄山庄。清代乾隆皇帝28次游览盘山胜境,曾赞叹:“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盘山是有“东五台山”美誉的佛教圣地,现今盘山保存完好和修缮的主要寺庙有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三大寺院。

盘山最著名的景观天成寺小区,坐落在“三盘之胜”的下盘,清乾隆皇帝替身和尚云海法师曾在此修行。天成寺,又名福善寺、天成法界,其位于翠屏峰南,俯瞰林壑,天成图画,故名。多宝佛舍利塔及塔前两株800余年的银杏树是天成寺的标志。经专家考证盘山北少林寺与河南少林寺,同为北魏时期兴建。主要建筑有大殿、配殿、三间殿、江山一览阁等。正殿东侧配殿前立清乾隆帝御制《游盘山记》碑,新建40多米长的画廊。

万松寺,是盘山最大的寺庙,清以前称李靖庵,因唐初名将李靖曾居于此,故名。其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年间重修。万历四年(1576年),普照禅师来此住持。明神宗题写“清心”二字,清初改称卫公庵。因寺周围有大片古松,故康熙帝赐额称“万松寺”,又为正殿书“乐天真”匾。乾隆帝为殿檐题“慈育万物”额。日本侵华时,该寺毁于战火,现仅存佛殿石基和《重修李靖庵碑》。

云罩寺,原名降龙庵,地邻盘山绝顶,海拔达800多米,是盘山地势最高的庙宇。因位邻巅峰,云遮雾罩而得名。清乾隆御书匾额“金界常明,住智慧山”。题联“青山白云常自在,禅悦法喜悟无生”。云罩寺由五开间大殿、三开间配殿、藏经殿及山门、平台等建筑组成。主殿有3尊通高4米的金身千叶宝莲佛,四壁有千佛龛等。位于此处可观云海,望日出,听松涛,撞古钟,其钟击之时,声闻于天,波震三县。云罩寺东倚盘山绝顶挂月峰。挂月峰上矗立的定光佛舍利塔,其奇险之状与云罩寺相映生辉。

定光佛舍利塔,在挂月峰顶,因智源禅师曾藏佛舍利60颗、佛牙一具于塔内而得名。塔为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智源禅师所建,辽、明、清各代重修。塔呈八角,三层砖筑,由台基、须弥座、塔身、相轮和塔刹构成,1985年重修。古佛舍利塔在天成寺西侧,是盘山古塔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八角十三层,通高22.63米,塔身呈淡黄色。塔身正面有门,内置佛龛,侧面有浮雕花窗。出檐为枋木砖雕斗拱,角上出密檐,挂有104个铜铎,沟纹大砖砌筑。

万佛寺位于盘山石趣园景区内,依山而建,气势恢宏。万佛寺内供奉着全国最大的西方三圣石雕立佛,10960尊栩栩如生的小佛,保佑人们平安吉祥。

清乾隆皇帝颁诏在盘山大兴土木,由清代宫廷装修设计师样式雷仿承德避暑山庄设计、营建静寄山庄,周十余里,占地六千余亩。是继清代康熙皇帝建避暑山庄、雍正皇帝建圆明园之后的第三座皇家园林。

盘山岩石景观姿态万千,形态各异,气势壮观,分布于盘山的石刻星罗棋布。这里名人诗词多,仅仅皇帝题记的诗文就达300多首,是一部雕刻在石头上的诗集;这里书法碑刻丰富,形成年代长,书法体例多。上盘松胜,是盘山的特色景观,万千松树,千姿百态,与悬崖奇石,清溪响涧相得益彰,构成了盘山绝妙的风景画。盘山主峰挂月峰,海拔864.4米,如春笋破天而立,雄浑巍峨,峭拔壮丽。因秋夜山高月低,玉盘高悬峰巅,故名挂月峰。游人登峰远眺,晨可观东海日出,夜可望京城灯火。

26元。天津市北部蓟县境内,距天津120公里,西临北京90公里。从天津火车站乘火车到蓟县,行程约3小时,到蓟县后乘专线中巴车可直达景区。其实,从北京乘长途客车前往更快些。

峰山药王庙
求健康 祈幸福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药王庙是人们祈求健康、幸福及进行宗教活动的神圣场所。千百年来每逢庙会(农历四月二十至二十八)更是人流如潮,香烟遮日,庙会期间上百道花会即兴演出。这里有很多患者不治自愈的神奇传说。

烧高香求健康

峰山药王庙(俗称风窝庙),始建于唐代永淳二年(683年)。历史上曾屡次重修。庙宇主要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后殿及钟楼和鼓楼等组成。目前是天津地区最大的寺院式建筑群。现已改建为“中华医圣苑”。庙内主要展出中国自古以来的圣祖、先贤和佛教圣像以及为中华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医药圣贤。

5元。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