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书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书是一种“世事洞明皆学问”的表达载体。这个载体有皮囊(形式),也有内涵(内容)。

尽管书就近在案头手边,但是如果细说起来,能够从形式设计到内容形成都了解通透的人,也许不会太多。因为这涉及一门专业的事情——出版。

我原本攻读法学专业,偶然地闯入了出版这个行当。转眼已七年,作为一个以文字为工作对象,侍弄书的人,浸淫在编辑、图书、出版当中,不知不觉也用文字捕捉了一些翻腾的想法、一些美好的体验和瞬间的感悟,不料,竟也形成了一本关于书的书。

尽管经手编辑过的书,不但能够“等身”,甚至可以“二等身”了,但是,真要出版一本自己作为作者的书,心情有些忐忑了。做编辑的,最容易在自信与自卑间游移。

编辑与文字共生,见了太多的文字,赞叹有的真是巧夺天工,啊!怎么可以将文字排列组合就有这样好的文章?这样的作者有多神奇的大脑,多奇特的心灵!那样的瞬间,除了感觉才华翩若惊鸿般华丽掠过,遇见惊喜之外,也会黯然自卑,只有唏嘘感慨的份儿。

不过,有时又会遭遇另一种文字,词不达意,毫无逻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犹如“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前不见足迹,后不知去路。编辑改得要吐血,幻想变鸵鸟,埋住头不管了事。感慨,为什么会有写成这样,还热情高涨特别能写的人?自卑一扫而光……

在自卑与自信之间,对书就有了不同的感情,越来越觉得,书有格,如同人有格。书格,是一本书的秉性和气质。

而我自己的这本书有怎样的书格?平心而论,作为编辑,评估判断过很多作者的稿件,而现在要以编辑的角色来评价自己作为作者的这本书——我想,作为一本通俗有趣的出版知识普及,三百六十行之图书编辑职场生态的书,应该还算及格。

但是,如果作为编辑的经验之书,出版的研究之书,却是远远不够的,写作过程中,一位朋友建议说可以写成《老猫学出版》风格的,我自知功力还没修炼到,在“老猫”面前我还是“小猫”。如果从编辑的技术和艺术方面来看,这本书是很稚嫩的,深度广度宽度可能还远未能及。

不过,敢于追求也是一种积极的姿态。所以,如果不能深沉似海,就以自己的诚心诚意,做明澈的小溪吧!茫茫书海,对应的作者们,能人林立,虽不能与之相比,但是有勇气迈出这一步,自己也颇感欣慰。

正如胡适先生所讲: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