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看准说话对象,开口就让人喜欢

真正有素养、会说话的女人,不管是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还是在私下里与人随意交流,始终都会注意说话的对象是什么人、什么身份,绝不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唯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让思想走在语言前面,才能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获得好人缘。

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会说话的女人,都有一双智慧的眼,一颗灵巧的心。开口之前,她总能看清楚自己所在的场合、所处的环境,更能深谙对方的心思,说出最合适的话。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和姨娘婢妾,下有一群管家、奴仆、丫头,每天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却还是能牢牢地坐着贾府当家人的位子,把上下都打点得井井有条。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她长着一颗灵巧的心和一张善言的嘴。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进京投奔外祖母,她初登荣国府的那一回,也是王熙凤第一次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没见到人,就能透过言语感受到一股子热情。

进门之后,王熙凤连忙拉过黛玉的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又送至贾母身边坐下,说道:“天底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这番言辞,先是夸了黛玉的美,又借机说出了贾母对黛玉的疼惜之情,顺带还夸了贾家“三春”漂亮,把外孙女和嫡亲孙女联系在一起。说完之后,还不忘表达自己对姑妈去世之事的悲痛心情,既让贾母悲中含喜,又让黛玉情动于衷,可谓是把话说到了极致。

正当贾母嗔怪王熙凤勾起她的伤心事时,她马上话锋一转,说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一番话接得恰到好处,惹得众人都笑了。

随后,旁边的王夫人又提到,拿什么料子给黛玉做衣裳的事。王熙凤连忙接应道:“我早就预备好了。”也许,她根本就没准备什么衣料,却能随机应变,而王夫人也信了。

邢夫人想要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便来找儿媳王熙凤商议,说贾赦想讨鸳鸯做妾。王熙凤一听,便说道:“别去碰这个钉子。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不好生做。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

王熙凤自觉得此事不妥,可邢夫人毕竟是她婆婆,看着邢夫人冷笑不解,心性大发,王熙凤就知道是自己刚刚的那番话惹得她不高兴了。她察言观色的功夫没得挑,赶紧赔笑道:“我才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邢夫人听后,又欢喜起来。

本是同一件事,王熙凤却说了一正一反两番话,竟然也都挑不出毛病来。可见,她是一个深谙人情世故的人,知道看场合、看人说话。就算是说话惹了人,也能巧妙地挽回。

倘若把王熙凤这番识人说话的本事,用在现实生活中,了解不同人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说话习惯等,自然也会成为一个灵活变通的女人,博得众人的喜爱。

可见,女人在开口说话之前,一定要对说话对象有所了解。

对于初见的陌生人,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所以,初次与人相遇不要急于开口,可以先让对方说说话,从言谈中了解一下对方的秉性。如果对方说话很直白,不会拐弯抹角,此人多半是个直爽的人,跟他交往就要坦诚相待;如果对方说话慢条斯理、温文尔雅,此人多半是个谦逊有礼的人,跟他讲话也要注意方式,不能太过随意;如果对方看上去情绪低落,不太爱讲话,那么你最好就不要再多问多说。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就可能无意间得罪人。

就算是常见的熟人,说话也要视对方的情况而定。

午休时间,办公室里的几个女同事凑到一起闲聊起来。一位女同事提及,要向主任申请调岗,理由是她怀孕了。听闻这个消息,大伙儿更来了兴致,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怀孕生育之事,又说起日后的家教问题。

陈小姐暂时未婚,却早已跟男友商量好以后做“丁克”。听同事说起家教的“难”,她更是坚定了做“丁克”的决心,说:“现在,养个孩子太贵了,物价那么高,教育费那么贵……要是听话还好,万一再不听话,天天气我,我还不得委屈死呀?况且,我们这一代当房奴都快当不起了,到了下一代,生个女儿还好,可以嫁出去,若生了一个儿子,还得给他准备房子,未来的儿媳妇怎么样,还不知道呢!我觉得,要个孩子真是负担……”

正当她说得振振有词,略带得意地说自己要当“丁克”时,周围的同事都不说话了,再看那位怀孕的同事,面无表情。陈小姐顿时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可是话已经说出去了,怎么收回来呢?她只好一脸尴尬地说:“这只是个人意见哈!”然后,悻悻地转身去做事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着孕妇说养孩子没好处,提倡做“丁克”,无疑是在给人泼冷水,扫别人的兴。就算是关系再熟稔,听到这样冷冰冰的风凉话,必然也会觉得很不舒服。

聪明的女人,说话一定得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适合对方的话,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交流氛围,才能实现“和什么人都聊得来”的好人缘。

有情感的称谓,使人感到亲切

一个骑马赶路的年轻人,见天色已晚,想找家客栈住下来。只可惜,身在异地他乡,根本不知道自己到了哪儿,离最近的客栈还有多远的路程。恰好,身边一位老汉经过,他在马上高声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栈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

年轻人听后,策马奔腾,急着就往前赶路了。一口气跑出了十几里路,却连客栈的影子都没看见,四处荒无人烟。他有点生气,觉得那老头儿故意捉弄他,很想回去跟他理论理论。他一边想,嘴里一边嘟囔:“五里,五里,什么五里?”念着念着,他突然醒悟了。原来,老头儿说的是“无礼”,而非“五里”。

他掉头就往回赶,没过多久,再次与老头儿相遇。这时,他连忙下马,客客气气地走到老人跟前,亲切地叫了一声“老伯”,接下来的话还没说,老头儿便开口了:“客栈离这里很远,如不嫌弃,就到我家暂住一宿吧!”

称呼在交际中有多重要,想必不用再赘述了。称呼是彼此之间展开沟通的信号,也是传达礼貌和情意的途径。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对他人如何称呼自己都是很在意的,只是由于各国各民族民俗不一样,语言上也不尽相同,因此称呼上有很大区别。

想成为一个懂礼节、受人喜欢的优雅女人,不管是朋友相见,还是与陌生人相见,都要特别注意称呼的问题。错误的称呼,不仅会闹出笑话,还可能引起误会,让听者不高兴。巧妙而适当的称呼,则体现出你对他人的尊重,就像妙音入耳,让对方觉得很温馨,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顺利。

曾经,一位著名的女心理学家应邀到一家管教所做演讲,目的是感化服刑人员,从心理上对其进行积极的辅导。在做演讲之前,女心理学家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称呼那些年纪轻轻的罪犯?如果直接称呼“罪犯”,无疑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称“同志”,似乎也不太合适。最后,她用了这样一个特别的称谓——触犯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

事实证明,这个称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劳教人员听到这一称呼时,激动地鼓起掌来,有的人甚至还流下了眼泪,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虽然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了路,可依然还有人尊重他们,言语和称谓中,透露着一股包容和友爱,演讲自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称呼看似很简单,实则蕴含着许多信息。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初次见面,恰当的、有情感的称呼,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也会让对方的心里产生亲切感和满足感。

要做到称谓得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所遇到的每个人的年龄、身份、地位等情况都不一样,一概而论是不太现实的,唯有靠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灵动缜密的心思,才能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称谓。

称呼的格调有雅俗之分,依据对方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称呼。比如,对于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称之为“某老”,如“李老”,或者加上对方的头衔,如“李教授”,切不可张口就称“老伯”,若是平日里与陌生的老人相遇打招呼,倒是不妨这样称呼。前者带有敬仰之意,而后者则是一般情况下的尊称。

再者,年轻的女人很喜欢称呼别人“师傅”,听起来很亲切,但文雅不足,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对于工人、厨师称呼“师傅”比较合适,可对于医生、干部、军人就不合适了,而是要视场合、双方关系来选择恰当的称呼,若担心说错,最好就在姓氏后面加上对方的头衔、职务,这样既显得正式,又不失尊重。

称呼有地域差异。在涉外活动中,依照国际通行的称呼惯例,成年的男人都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太太”,对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年长但不明婚姻状况的女子或是职业女性,则统称为“女士”。若知道对方的姓氏、职称,也不妨加上,这样更显得对他人的重视和尊敬。

同样,就算是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称呼也是有区别的。例如,山东人喜欢称呼别人为“伙计”,这样的称谓到了南方就不适用了,因为在南方人听来,“伙计”就跟“打工仔”是一个意思。为此,女人到了陌生的城市,一定要先了解当地的习俗,以及各种常用的称呼,才不至于处处碰壁。

称呼语要遵循礼貌的原则。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尊重,礼貌的称呼,恰恰是对他人尊重以及自身修养的表现方式之一。在交际中,女人一定要尽量多用尊称和敬语,如“您好”“贵姓”“贤弟”“高见”“尊夫人”,等等。千万记得,不要随意给人起绰号,更不要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与人称兄道弟,说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庸俗称呼,这会让人觉得有失教养。

女人想要与人顺利交往,赢得对方的好感,在对别人的称呼上一定不能马虎。多使用礼貌用语,分清楚交谈场合和主次关系,了解当地人说话的习惯,就能避免许多尴尬,成为一朵人见人爱的、舌绽芳香的交际花。

跟不同年龄的人,说最合适的话

对女人而言,生活的每一天都必然要与人接触,不管是家人、同事、朋友还是客户,甚至是偶遇的陌生人,在年龄上肯定都参差不齐。如何跟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说得上话,并且说到对方心里,让人听着舒服,心情愉悦,那就要看女人的智慧和口才了。

白洁做幼教五年了,工作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孩子和家长。

孩子内心纯真,但并不总是快乐的,偶尔也会有一些小烦恼和小困惑,比如被欺负、受冷落、被误解。平日里,她特别关注孩子的内心活动,也愿意做他们的精神园丁。一旦发现有孩子一反常态,聊天的兴趣突然低落时,她便会向朋友一样去问:“你怎么了?跟我说说,看看我能不能帮你?”而后,及时地给孩子疏导情绪。

有时,孩子也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听起来幼稚又可笑,要么显而易见,要么深奥莫测。比如,有个孩子问她:“老师,你怎么长着长着就长大了呢?”她不会嘲笑孩子,也不会胡乱回答,而是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太清楚,我们一起想想,谁先想好了就先说出来,好吗?”或者说:“老师去看看书上怎么写的,然后再告诉你。好吗?”她的耐心,她的有趣,赢得了许多孩子的心,偶尔她生病请假了,孩子们还会觉得有点失落。

孩子虽然性格不同,但介于年龄和认知度的问题,多数情况都有相似性,相对还好处理。最难处理的关系,其实是师长关系。每天负责接送孩子的家长,有父母,也有年老的长辈。为了能够在跟家长讲述孩子的问题时,赢得家长的信任,白洁费了不少心思。

老人最疼爱孩子,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更是掌上明珠,容不得受一点委屈。偶尔,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了点轻伤,见到家人就哭闹不已,有些老人就按捺不住了,跟幼儿园的老师争执起来。遇到这样的事,白洁总是坚持“以情动人”。

有个小男孩走路总是撞到桌角,他的奶奶知道了,就找白洁理论,怪幼儿园没看管好孩子。她对老太太说:“您别急。我知道您疼爱孙子,您的心情我也能理解。我观察了几天,本以为是孩子的眼睛有问题,可孩子戴着眼镜呢!可后来再看,发现孩子的眼镜有问题,他长大了,眼镜太小了。我希望,有空的时候,让孩子的父母带着他去医院再检查一下。”老太太愣了一下,说:“还别说,这眼镜还是他上小班的时候配的呢!”

第三天,老太太又来接孙子。见到白洁的时候,笑盈盈地说:“白老师,幸好您及时发现了孩子眼镜的问题,要不然真把孩子给耽误了。”白洁握着老太太的手,说这都是应该的。之后,又跟老太太唠了唠家常,问问身体的情况,说带孩子挺辛苦的,要多注意身体,老太太听得喜笑颜开。此后,每次见到白洁,她都很热情。

与不同年龄层的人说话,上到老人,下到孩子,都是有讲究的,切不可大意。

跟孩子讲话时,不要用命令和教训的口吻,要学会像朋友一样尊重他们。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你越是与他谈大道理,指责他的错误,他越是觉得你不理解他。相反,你让他们明白,你尊重他们的想法,只是给予参考性的建议,他们反而更容易接纳你、信任你。

跟年轻的女性聊天时,美容、衣服、化妆品之类的话题,最容易打开她们的话匣子;与中年女士聊天,家庭和生活,尤其是孩子,肯定是她们感兴趣的内容。和青年男人谈话,谈谈理想,憧憬一下虚无缥缈的美好未来,能鼓舞人心,让人觉得很有信心;和中年男士谈话,工作、房子、车子、时政都是不错的话题。对于事业有成的人,多谈谈他们骄人的成绩、奋斗的经历;和事业无为的人,多谈谈修身养性,说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

跟年老的人说话时,一定要保持谦虚和尊重的态度。不信你听,老人们经常会在晚辈跟前念叨这样一句话:“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句话不是夸夸其谈,老年人接受的新知识虽然比年轻人少,可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很丰富的,几十年的风雨路,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教训,所以在与他们谈话时,一定要谦逊虚心。

另外,老人都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年事已高,在他们心里依然希望自己看上去年轻能干。为此,说话的时候,一定不要直接谈及他们的年龄,应当多谈及阅历才是。

总而言之,年龄是说话的风向标。女人在跟不同的人交谈时,要依照对方的年龄来选择合适的话题、合适的语气,对老显示出尊重,对幼显示出关爱与平等,对同龄人依照对方的性别、爱好、个人情况来交谈。当然,不管与谁说话,礼貌礼节都是不可少的,倘若只是话说得不够漂亮那只是口才的问题,若是礼貌都丢了,就是修养的问题了。

看准对方的性格,开口不会错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一个固定的人物形象,但一千个不同的人却有着一千种不同的性格,一千种不同的喜好,一千种不同的审美眼光,戴着各自的性格标签来审视哈姆雷特,自然不会是一样的。

女人在说话时,切记要有一种“角色意识”。面对不同性格的人,要掌握不同的说话技巧,绝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用同一种口气说同样的内容。人与人的性格差异太大,就像《红楼梦》里的黛玉和湘云,湘云躺在大观园的石头上睡着了,大伙儿围着她,笑她失态,她也没有恼羞成怒;湘云不过说一个戏子模样长得有点像黛玉,黛玉就气得哭了。可见,说话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转换自己的“角色”和“台词”,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无往不胜。

某公司接手了一项大型园林项目的设计工作,为了保证质量和效益,领导打算聘请一位著名的设计大师担任顾问。棘手的是,那位设计大师性情孤傲,公司先后派了几个人去拜访,都碰了钉子。最后,公司公关部的经理思琪主动请缨,前往设计师的家里和他洽谈。

思琪在拜访设计师之前,从朋友那里打听到,老先生对丹青有浓厚的兴趣。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思琪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读了几本中国美术史方面的书籍,希望跟老设计师见面的时候,多一点谈资。

到老设计师家里造访那天,思琪明显感觉到,老先生对她的到来表现得很冷淡,没有任何欢迎的意思,只是出于礼节未曾下逐客令。思琪早就料到会如此,便没有往心里去,漫不经心地走到老先生的书桌前,欣赏起了他刚刚完成的一幅山水画,一边欣赏一边赞叹说:“老师的这幅画,气韵生动,清润文雅,平和怡然,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老先生听了,紧绷的表情缓和了许多,像是遇到了知音一般。

思琪见此情景,连忙又问:“老师,您是在学习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吗?”老先生一听,先是惊讶,后是惊喜,觉得思琪竟是绘画方面的内行人,态度马上亲和了许多,兴致勃勃地跟思琪聊起了吴门四才子和松江画派。思琪认真地听着,不时地说一说对明代各绘画流派的看法。两个人的谈兴越来越浓,不知不觉就聊了有一个多小时,老先生最初对她的那种隔阂感和排斥感也淡了许多。

最后,在愉悦的谈话中,老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思琪的邀请,同意出任该公司的设计顾问。思琪顺利地完成了这项棘手的任务,又一次发挥出了她的公关天赋和绝佳口才。

想要说话对人胃口,就得熟悉对方的性情、兴趣、习惯和说话方式,只有做到“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才能把话说进人心里,拉近彼此的距离。

关于人的性格,希腊人曾做过一个划分:平易型、表现型、驾驭型、分析型。

平易型的人,总喜欢说“是”“没错”“好”,说话没什么情趣,喜欢迎合别人,容易被他人的言语所动摇。跟这样的人说话,最好委婉含蓄一点,就算是恭维的话,也要用请教的语气去说。这类性格的人自尊心很强,但又缺乏自信,敏感而容易受伤,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以及关注程度。和他们聊天时,女人不妨多拉拉家常,说说对方的长处,认同他的一些看法,绝不能带着轻视的目光和语气。当然,偶尔你也可以表现得强势一点,因为他们很佩服和欣赏看重自己、关注自己的人。

表现型的人,喜欢在人群中做焦点,受人关注。和这样的人相处,最好就要让他当主角,认真倾听他的谈话,多用询问的方式,引导他的话题,让他兴致勃勃地说,完美地表现自己,只要你跟得上他的跳跃性思维,做他最忠实的听众,他就会把你当成投缘的人。

驾驭型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雷厉风行,不喜欢啰唆,说话也很干脆利落,很少纠缠不清。女人跟这样的人说话,最好直来直去,少拐弯抹角。人多的时候,记得给他留面子。需要决策的时候,要认真听取他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把自己的意见融入到他的决定里去,哪怕只是表面的形式,也要这么做,因为驾驭型的人有强烈的虚荣心。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决定到一家西餐厅吃饭,因为是新开的,有折扣;你想去茶馆座谈,觉得清净自在。这时候,你可以这样表述:“就听您的,去西餐厅吃饭,饭后我们再去茶馆聊天叙旧。”当你听取了他的意见,并且将他意见放在最前面,让他感受到自己受重视,他心里就会很高兴,认为你是值得交的朋友。

分析型的人,内心非常自我,把自己跟别人分得很清楚,不太擅长社交,也不喜欢凑热闹、与人聊天。不过,这种人没有太强的虚荣心,捧着、哄着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没多大效用,但这不代表你可以不尊重他。有事情的时候,他可以不参与,但你一定得让他知道;如果他给出了意见,你最好要采纳。他们很少表现自己,也看不起喜欢表现自己的人,认为那样太肤浅,对他们来说,情投意合、一见如故更重要。与他们说话时,不要唯唯诺诺,言语也不可太过粗糙,最好斯文一点。

当然,人的性格有时是很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只是有所偏重而已。所以,在与人接触时,要学会察言观色,看风使舵,既不违背原则,又要迎合对方的喜好,做到了两者相容之后,自然能获得一个好人缘。

沟通时要考虑对方的社会地位

现在的她,是一位知名女主持人,为人熟知的名嘴,但每每提及口才之事,她都会想起当年做记者时的一段往事。那时的她,很喜欢下基层做采访,也自诩非常清楚怎样跟农民说话,也很懂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然而,一次特殊的采访经历,却给她上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课。

那次,她接受的任务是采访一位养猪协会的会长,为了做好这期节目,她此前还特意找了专家咨询,做足了功课,对农民自发成立的产业协会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觉得心里有底儿了才开始去采访。

采访那天,她穿着非常朴素的衣服,还特意让摄像找好角度,能够拍摄到那位会长身后的猪棚。一切看似都很妥当,可是刚一开口,问题就来了。她问:“您的养猪场辐射了多少农户?”会长尴尬地摇摇头,说:“记者同志,您说的什么射我听不懂。”

她意识到了,农民根本不理解“辐射”一词的含义。当时,她的头就大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采访一度中断。最后,还是会长的那一句“您别叫我会长,我就是个养猪头儿”点醒了她。她想到了该如何解释“辐射”这个词,就换了一种方式问对方:“那您这个养猪头儿,管着多少家呀?”这样一说,那位农民会长立刻就理解了,采访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后来,她得出一个总结:“人对自己的语言惯性得有一个自醒,很多人开口就带着自己的语言惯性,却看不到自身的问题。作为记者,不能用公文语言对老百姓说话。”

从这件事情里不难看出,女人要做到巧舌如簧,不只是懂得多、说得好就行,还要结合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来选择性地用词。

就拿女主持人遇到的事情为例,农民朋友平日里说话多半很直白,很少用一些公文语言,跟他们聊天,自然就要随和一点,尽量用贴近他们生活环境的言辞来陈述,力求让对方听得明白。毕竟,沟通首先是以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为基础,如果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说得再流畅、再华丽,问的问题再有特色,也没意义。

女人在与人沟通时,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毕竟,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接触的人和事也不同,彼此之间能找到的共鸣点也不尽相同。

李姐开饭馆已经快十年了,生意一直很好,跟许多顾客都成了朋友。不管是新顾客还是老顾客,提起李姐来,就三个字:会说话。中午饭馆忙的时候,她总是亲自招呼客人,不管是年轻靓丽的城市姑娘,还是穿着朴实的乡下大叔,她都能把话说到人心里去。

看到戴着眼镜的斯文男士来吃饭,她礼貌地说:“先生,您要用餐,这边坐。店里新出了清淡爽口的凉拌鸡丝,要不要尝一下?”穿着工服的工人进店,她热情地说:“师傅,今天来碗什么面呀?”乡下的大叔进店,她一样笑脸相迎,说道:“大叔,趁着身子骨硬朗,多来转悠转悠,改善改善生活,想尝点什么?”

李姐可谓是做到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知识分子说话,言辞文雅而委婉,听起来让人觉得礼貌之余还带着热情;对工人师傅,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屑之情,说话直接爽快,推荐的东西也符合对方的经济条件;对乡下的大叔说话,通俗朴实,还带着一份关爱和祝福,老人听了自然也觉得顺耳。

形容女人口才好,懂交际,往往都用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这样的词,其实意思说的就是为人处世圆融,说话做事面面俱到,不死板、不做作,无论跟什么样的人相处,都能给对方留下不错的印象。世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睿智的女人,一定要抓住对方的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语气、合适的言辞,这样开口才不会错,才能赢得人心。

读懂人心,按对方的喜好去说话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与需求。倘若自己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内心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感。说话亦如此,女人在沟通交流时若不顾对方的个性和需求,说话就很难进行下去,甚至还会惹来对方的不悦。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女人,本有一颗善意的心,待人也挺热情,谁需要帮忙她都不吝伸出援手,可周围的人对她的评价却不怎么好。究其根源,就是说话太随意了,根本不顾及他人心里在想什么。比如,对方很爱美,好打扮,她却不管不顾地说对方胖了,脸色不好,她说这样的话可能并无恶意,可对方听了肯定会不高兴。再如,别人家里遇到了不幸的事,想安慰别人,缓解一下难过的心情,就邀请对方去看喜剧电影,说人生苦短,要及时享乐。在那样的情况下,这种安慰必然会引发对方的反感。

有句话叫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说:同样的声音能引起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女人若想把话说进人的心坎儿里,就得学会揣摩别人的心思,投其所好而避其所忌。当你说的话跟对方心里想的不谋而合时,他自然非常愿意跟你继续聊下去。要是说不上两句话,就觉得彼此“不是一路人”,自然也就没了聊天的兴致。

一位富商曾经极度好利,若有人向他建议致富的方法,他一定全盘接受。然而,到了晚年的时候,他的好利竟然变成了好名。只是,这种悄然无声的心理转变,鲜有人知。此时,一位做理财顾问的女士,设法与富商见面,想向他推荐一款理财产品。谁知,富商听了之后,毫无兴趣,淡淡地说:“我现在不想再发财了,我在谋求散财之道。”女士一听,大感意外,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不清楚对方心里在想什么,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就贸然前往,让对方接受自己所说的东西,显然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讲求技巧。

记得有一则寓言故事,用来说明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

大门上挂着一把坚实的大锁,一个铁杆费了半天的力气,也没把锁撬开。这时,钥匙来了,铁杆对它不屑一顾,看不起它那瘦小的样子,心想:“我都撬不开,更别说你了!”

钥匙很淡定,瘦小的身子往锁孔里一钻,轻轻一转身,大锁“啪”的一声就开了。旁边的铁杆很生气,怨声载道:“我费了那么大力气都打不开,怎么你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笑着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生活中,每个人的心上都有一把锁,如果不了解锁眼的构造,任凭你费多少口舌、花费多少力气,也难以打开对方的心。唯有读懂了对方,把自己的言行化成一把精确的钥匙,无须费力,三言两语甚至轻轻的一个动作,就能够让对方为你敞开心门。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是一个深谙人心的智者。在跟对方交谈的前一天晚上,他总会仔细翻阅对方感兴趣的材料,这样一来,在第二天正式交谈时,他就可以轻松地找准话题,与对方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哥马利尔·布雷弗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形容罗斯福:“无论对方是一名牛仔或骑兵,还是纽约政客或外交官,罗斯福都知道该对他说什么话。”

对于女人来说,要想生活和事业上都顺心如意,就要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唯有赢得人心,才能得到支持与肯定,远离人际关系的隐患,少给自己招惹麻烦。要赢得人心,首先就得学会读懂人心,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按照他喜欢的方式去沟通、去相处。

某日,一位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到上海参加一场演出。演出结束后,不少媒体都争相上前采访,结果却被婉言谢绝了。眼见无望,多数记者也灰心了,想着打道回府。这时,一位女记者敲响了艺术家的房门,正当艺术家要开口拒绝时,女记者说了这样一番话:“老师,我非常喜欢您的表演,也知道您现在很忙,也很累,但我想就您演出时的一些细节,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个人看法,因为时间太紧张了,我只好冒昧地在这里跟您提了……”

作为知名的艺术家,他听到的夸赞声太多了,可对于提建议这样的声音,却是很少听到。女记者的话让艺术家感受到了她的心意,他便热情地接待了她。

结果很显然,女记者拿到了独家资料,这一切全在于她读懂了艺术家的心理需求。

当然,读懂人心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事,这需要女人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发现他们的喜好,经常聊的话题,从而得知对方感兴趣的话题。除此之外,还要察觉出对方平日对什么事情表现得比较冷淡,或者反感,那往往就是他心里不可碰触的地方,对于这些事,以后聊天时切忌谈起,以免让彼此陷入难堪的境地。

一个擅长沟通、口才出众的女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她能让每一个跟她聊过天的人,都觉得她是最好的谈话对象。学会尊重对方的个性,满足他人的心理需求,这样的女人,才是真正会说话、会聊天的女人。

男女心理有差异,沟通方式也不同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上课之初,在黑板上写下一句没有标点的话——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请在座的同学为这句话加上标点。

片刻之后,老师开始询问结果,有意思的是,男生和女生“各执一词”。

男生们把这句话改为:“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女生们把这句话改为:“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这个小小的测试,直观地表明了一点:不同性别的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会产生不同的言语反应。男人和女人在说话时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由性别的心理差异引起的。同样一句话,说给男人和女人听,会有不一样的反应;反过来,在与男人和女人说话时,就算是表述同一件事,也不能说一样的话,否则肯定会惹来麻烦。

女人爱美,怕别人说自己老,怕别人说自己胖,当着一个女人的面儿说她长得“老成”,有点壮,就算她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肯定会不高兴。你若说她有一种成熟的美,丰满富态,有韵味,她心里就舒畅多了。无论是怎样的女人,事业有成也好,柔柔弱弱也罢,她都希望别人欣赏自己的柔美,给予自己一种关注和保护,照顾她那小小的虚荣心,和一颗敏感多疑的心。年轻、漂亮、气质,是永远不会被嫌弃的话,强势、壮实、皮肤不好、胖,这样的字眼儿,永远不能脱口而出。

同样,当着一个男人的面儿,说他长得“老成”,挺有男人味儿,体格壮实,他会觉得这是一种赞美;若说他弱不禁风,太幼稚,无论是哪个男人,听了都会反感。健壮的体格、果断的处事能力、勇敢的性格、睿智的头脑、非凡的领导力,这些永远是男人最为骄傲的东西,适当地“捧着”男人说话,才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总之,面对不同性别的沟通对象,女人一定要记住一些细小的要点,这非常关键:

对女人说话,一定要“哄”。哪怕说的不全是真话,把赞美和恭维稍稍夸大一点,她们听了也会喜笑颜开。女人可以允许别人说她不够聪明,但绝不能接受别人说自己不漂亮、不迷人。所以,遇到漂亮的女人时,直接夸她漂亮就行;遇到不漂亮的女人,可以夸她气质好,有才学,很温柔。

逢人减岁,遇货加钱。这一技巧,用在跟女人交谈时,屡试不爽。没有哪个女人喜欢听人说自己老,猜测对方的年龄时一定要减少几岁,哪怕对方长得很“老成”,也要往年轻了说。女人都有那么点虚荣心,看到她身上的穿戴,要带着恭维的语气来赞赏,哪怕一眼看出不是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也要用看行货的目光迷恋它们,充满羡慕地说:“这东西一定很贵吧?看起来挺好的。”不要觉得这些话太肉麻、太虚伪,有时候善意的谎言,能让对方眉开眼笑,远远胜于说一句遭人冷眼的实话。

每个女人都很重视家庭,有时候,要恭维她们,撬开话题,不如就从她的伴侣和孩子入手。比如,对一位女士说:“前几天我看到您先生了,没想到还是那么风度翩翩,您可真是有福气,遇到一个既能干又绅士的男人……”或者说,“听说您家的孩子在钢琴比赛上得了奖,真是了不起,早就觉得这孩子聪明,真是学什么会什么。”这些话,任凭哪个女人听了,心里都会生出一种骄傲感和喜悦感。

男人和女人不同,女人天生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注重内涵,需要在言语上“捧着”。男人不在乎谈论年龄,但非常在意本身的力量受到质疑。你可以说“您身体真棒,看起来挺健壮”,但不要说“您保养得真好”,后一种说法在男人看来,非常不中听。此外,男人对阅历也很看重,你可以说“您经历的事多,以后有问题我还得向您请教”,这样的话,往往能让男人产生一种满足感。

男人最不喜欢女性入侵他们的脑袋,比如“你在想什么”“你当时怎么考虑的”“你会不会觉得很累”这样的话,千万不要说。再者,你直接告诉对方,你理解他,还不如说“这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更能让男人找到自信。事实上,男人思考问题的方式,确实跟女人有很大不同,很多时候,女人也真的难以理解和体会男人的一些独特感受。

当然,“捧”是一回事,但不要低估男人的理性。如果你的恭维和赞美听起来并不靠谱,也没有迎合他内心的需求,那就会给对方留下虚伪的印象,不愿意跟你交往,觉得你说话做事并非真心,只懂得溜须拍马。

现代人常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也无论是在语言还是情感上,男人和女人都是大不相同的。在日常交往时,女人一定要记住这一点,用同性的心理去揣摩周围的女性,找到女人的共通之处,对沟通交流很有帮助;同时,也要适当了解一下男人的心理,用男人喜欢的方式与之沟通,才能够顺利地介入“男人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