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微博的崛起与传播特征

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以色列在其著作《微博力》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苏品晶:《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网站发展策略》,《中国出版》2016年第2期。自2006年推特(Twitter)崛起后,这个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显然正被微博时代所代替。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报告统计和分析,由于微博的崛起,如今我国已经迈入政务时代。截至2013年10月底,经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6万个,其中党政机构92000个,党政官员67000个。较2012年同期,总增长率为128.39%,其中政府机构增长率为104.60%,公务人员增长率为171.17%。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3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研究报告》, 20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49亿人,其中手机博客为1.71亿人。包瑶瑶:《网络舆论监督对信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2015。在许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如2014年上半年的马航事件和2014年下半年的“冰桶挑战”事件,都凸显了新浪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和社会影响力之大。包瑶瑶:《网络舆论监督对信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2015。

一 微博的崛起

一般认为中国的微博主要是对崛起于美国的推特的模仿,其实中国的微博与国外的脸书(Facebook)有很多相似之处。脸书于2004年2月4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在校生马克·扎克伯格创立,创立后即迅猛发展,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与谷歌比肩的公司。脸书的英文名字来自美国高校传统的纸张印刷册子“The Facebook”——花名册。花名册是美国大学和预科学校发给新学生及教职员工,用以帮助大家认识学校其他成员的联系方式。但也有人认为脸书起源于马克·扎克伯格当年就读的高中——菲利普埃克塞特学校(Phillips Exeter Academy)的“The Facebook”,而在类似菲利普埃克塞特这样的名校中,“The Facebook”是学生们社交文化的重要部分。由于这些学校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而且学生每年都需要更换宿舍和电话号码,因此“The Facebook”就成为学生们获得彼此联络方式的重要途径。西门柳上等:《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第45页。脸书成立后,短短几年就成为社交媒体的宠儿,创造了媒介历史发展的奇迹。但是中国的微博与脸书还是有很大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使用属性不同,脸书最大的成功在于其同学录背后的社交蓝海,而中国微博的最大属性则在于其媒体属性,因此从媒体属性上看,中国微博更像美国的推特。

微博是英文单词“micro-blogging”的音译,它是博客的一种变体,是用户通过IM、QQ、MSN、Gtalk等方式在个人的博客上发布文件,字数一般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的一种网络信息发布方式。微博用中文可被称作“叽叽喳喳”,是一种社会化网络与微型博客的结合。其发布的信息既可以面向所有人,也可以面向特定的群体,甚至可以点对点传递。我国的微博起源于美国的推特,推特的最早创办人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2006年,在一个叫Odeo的广告公司召开的“全日智囊团”会议上,依据手机短信群组服务的灵感,Jack Dorsey提出了一个人人利用短信进行小组交流的构想,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后来这个设想在Odeo公司内部实现,用以为公司内部员工服务,并且这个服务在2006年7月后开始向外部开放。2006年10月,Dorsey、埃文·威廉姆斯等人又成立了Obvious公司,并将以上短信沟通的功能更新为Twitter. com, 2007年4月,Twitter. com从母公司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运营的新公司。

相对于普通博客,推特的信息发布成本更低,140个字符的限制不但没有限制人们的交流,相反能促使人们将自己的想法和信息以更简洁、更快速的形式向社会披露,推特由此被誉为微博的典范。推特自2006年7月正式成立,到2007年3月,不到半年时间,即获得了SXSW大奖(South by Southwest Web Award),由此,推特掀起了新媒体应用领域的流行风暴,成为社交领域继脸书之后最重要的应用终端和社交媒体平台。2008年11月,推特在总统选举中大显神威,奥巴马在竞选中将推特的各种社交功能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竞选获得巨大成功。同样,由于奥巴马总统竞选的巨大成功,推特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后,很多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等都使用推特提供的服务,推特很快成长为世界性媒体,并在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的社会运动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中国微博崛起于2009年,主要以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为代表。其实,在2009年之前的2007年5月,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微博,叫饭否,此后又出现了腾讯滔滔和叽歪等。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139移动说客、聚友网9911、人民网、凤凰网、腾讯、搜狐、网易、新浪等各大网站相继发力,微博进入“跑马圈地”阶段,微博用户发展异常迅速。iResearch推出的iUser Tracker数据显示,2010年5月,微博服务的月度覆盖人数已超过8065万人,环比增长率达16.6%;赵我寰:《微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新闻世界》2012年第5期。从单个微博服务提供商月覆盖人数发展情况看,从2010年3月到2010年6月,新浪、百度i贴吧、搜狐等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较快的增长。因此,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就已经从6331万人增至1.95亿人。在微博竞争过程中,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一直遥遥领先,特别是新浪微博,在微博用户、信息传播与舆论传播上更是发展强劲,远远领先于其他微博,包括腾讯微博。进入2014年以来,微信快速崛起和发展,各大网络公司纷纷减少对微博的投入,而与此同时,新浪对微博的重视热度不减,这在客观上形成了新浪微博更加强势和一家独大的局面。

从用户使用行为与特征看,中国微博同推特之间有明显的不同。从用户所发布的微博内容看,推特上使用频次居前100位的词包括watching、trying、listening、reading和eating,这说明用户通常会使用推特来报告他们日常生活中正在经历的某件事情。蔡诗扬:《社会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2。换句话说,国外推特的日常话题是生活中的琐事,很少牵扯焦点话题。在中国,微博是一个较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和舆论传播集散地。在微博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主流媒体难以刊发的内幕消息。而在国外,由于各种报纸和电视等主流媒体已经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充分暴露和分析,各种信息在各种传播平台上都能得到透明的传播和流通,因此群众不需要单靠微博等媒体来了解更多的“内幕”。因此,日常生活与交流,即社交属性成为其主要属性。但在中国,微博是各种信息甚至内幕消息发布的主要平台,各种传统媒体难以传播的信息,都能在微博上快速传播与散发,加上微博的即时传播特性,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发布平台。

迄今为止,在公开性、便捷性、即时性、开放性上,中国没有任何一种媒体能像微博一样,能为群众的话语表达和舆论传播提供如此适宜的公共场域。由于缺乏通达的表现渠道,微博成为承载群众更多的社会道德、价值希望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那些微博大V和所谓的公知们,更是在微博上竞相展现自己的魅力,确立自己的话语权和引导能力,并在微博上展现社会事件奇态和舆论奇观,借以占领道德和价值高地及舆论制高点。例如,如果一些微博用户一天到晚发布一些揭露社会腐败的信息、打拐信息和自己省吃俭用帮助弱者的信息,而你却一味地发布聚会吃饭信息或者旅行信息,会不会显得自私与浅薄?

这种情形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大可能发生,因为,各种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对事件的透明开放传播,极大稀释了舆论张力和强度。由于社会精英和社会意见领袖的重视,各种社会热点事件在传统媒体上更容易得到充分传播;相反,推特、脸书等自媒体留给群众的,则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话题和交友功能。因此,从群众使用行为与功能看,中国微博与国外推特和脸书等自媒体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更加偏向于媒介属性,并承担了民间主要的舆论形成和传播功能;而后者则主要偏重于社交属性和群众间的交友沟通属性。

二 微博的媒介特征

同微信一样,微博被称为自媒体代表。从功能和特征上看,微博与其他自媒体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微博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引领Web 2.0新潮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开放性、遍在性及交互性。

苹果产品之所以成为社会时尚消费追求的标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史蒂夫·乔布斯“简约为美”的理念。微博设计与苹果产品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微博除了几个主要的功能之外,其他功能甚少,连基本的搜索也需要外部服务,如Twitter最后是在收购了Summize之后才实现了该功能。从微博帖子来说,每条微博帖子只限140个字符。可以说,简约正是微博区别于其他媒体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因素。

微博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了解微博的开放特征,需要了解几个技术术语与概念,即Web 1.0、Web 2.0、Web 3.0、API和Open API。Web 1.0是第一代互联网络,它的主要特点是商业公司等网络运营主体将之前没有放在网上的知识和内容放在网上。从技术上看,Web 1.0以静态网页为主,用户主要通过浏览获取信息,网民更多的是从网站上获取新闻等浅层次的信息,网络双向互动性较弱,用户未很好地参与。业内普遍认为Web 2.0诞生于2004年旧金山的一次微博会议。出席该会议的是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互联网企业家,其中包括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雅虎的杨致远以及网景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这一事件促使人们在思考新生的社交网络潜力的问题上形成一股技术乐观主义思潮。在这场Web 2.0运动中不能不提的是热衷于年度火人节的加利福尼亚极客亚文化。早期的火人节狂热者包括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1998年内华达州黑岩沙漠举办的火人节中,他们将公司著名的“谷歌涂鸦”(Google Doodle)公之于众。这些对抗性文化价值观在2004年的会议中得到了探讨,在这次会议中,硅谷的重量级人物宣布了Web 2.0时代的到来。〔加拿大〕马修·弗雷泽、〔印度〕苏米特拉·杜塔:《社交网络改变世界》,谈冠华、郭小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第3页。同Web 1.0相比,Web 2.0最大的特性是增加了开放性和互动性平台,应用代表有BBS和博客。在国外,最出名的有脸书、推特;在中国,其代表是微博与微信。其主要的技术特征是开放的API平台应用。而Web 3.0则是信息的更深层次开放和互动,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人、物、网高度融合。总体来看,Web 1.0是服务商生产内容,用户被动接受;Web 2.0是用户在服务商开放的平台上生产内容和进行信息互动;Web 3.0则是打破机器控制,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实现人、物、网的融合,网络用户被赋予更高的信息控制权和自主权。目前互联网发展,主要处在Web 2.0阶段。

其实说到底,微博的开放性重点在于其开放的API应用。API(Appli 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全称为应用程序接口,它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须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6068/5889234.htm.总之,所谓的Open API就是将自己的网络产品制作成计算机容易识别的数据接口,并开放给社会第三方开发和利用。迄今为止,互联网共经历了两次数据浪潮。第一次是MSN、雅虎通、Gtalk、Skype等纷纷开放彼此间的通信协议,于是Skype可以第三方软件进行信息链接和互通,而MSN也得以和雅虎通互联。但是这次开放浪潮主要是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对用户的意义不算太大。第二次是社交媒体平台的API开放,如脸书、推特、新浪微博等均宣布开放自己的API标准和应用。

国外微博以推特为主,其激发了广大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应用的积极性。这些应用既可以应用于智能移动手机终端,也可应用于Word Press插件、Firefox组件和Web浏览器。这些第三方应用扩展了原有的推特应用,使推特更有活力、功能更强大。国内微博有众多平台,以新浪微博为例,其开放了一系列信息资源,以便用户查询、交流和互动。用户可以登录新浪微博平台创建应用,而网站则可以获取当前用户的用户名、“粉丝”和关注对象列表。中国微博自2009年崛起以来,发展迅速,成为信息和网络舆论的集散地与公共平台,这与微博在技术上为用户提供开放的API平台不无关系。

微博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遍在性,遍在性就是“在场性”。这种遍在性仿佛是社会的“第三只眼”,也仿佛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Bentham)口中的“圆形监狱”。在这个“圆形监狱”中,事件中的人也许浑然不觉,但是也许已经被遍在的微博“直播”或者“转播”。正是微博的遍在性使其成为最受公众欢迎、最具威力的自媒体代表。这也是微博成为舆论场的基本保障。正如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说的:“一个表达自由的完善机制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人们应该置身于任何未经筛选的信息下,第二是保证有共享的经验。”〔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第5页。

微博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交互性。交互性就是要“发生关系”。微博的开放性、遍在性,归根结底是为交互和发生关系做准备。没有发生关系,事件难以完整呈现面目,也难以发生实质改变,说到底,发生关系才是微博威力的真正体现。只有发生关系,一个复杂的事件才能系统展现,比如邓玉娇事件,只有发生关系,大家才质疑和要求还原事件的真相以及核准事件中的司法判决是否公允。

总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不受严格把关的信息开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公众愿意发言,并且能够互相沟通和自由交流观点,并最终促进信息的完整披露和事件的发展与转化。因此,基于社交关系的交互性和形成的观点流,是微博不同于其他社交媒体的最大特征,也是微博作为社会舆论公器的威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