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卦第三

震下坎上

〔1〕,《序卦》曰(一无“曰”字):“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万物始生,郁结未通,故为盈塞于天地之间,至通畅茂盛,则塞意亡矣。天地生万物,屯,物之始生,故继乾坤之后。以二象言之,云雷之兴,阴阳始交也。以二体言之,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阴阳相交,乃成云雷,阴阳始交,云雷相应而未成泽,故为屯。若已成泽,则为解也。又动于险中,亦屯之义。阴阳不交则为否,始交而未畅则为屯,在时则天下屯难,未亨泰之时也。

注释:

〔1〕屯:卦名。《说文》云:“屯,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以中贯一。”由草木萌芽冒出地面的困难,借以象征事物于初生,或草创阶段的艰难。屯音zhūn。

屯,元亨,利贞〔1〕,勿用有攸往〔2〕,利建侯〔3〕

屯有大亨之道,而处之利在(一作“正”)固,非贞(一作“正”)固何以济屯?方屯之时,未可有所往也。天下之屯,岂独力所能济,必广资辅助,故利建侯也。

注释:

〔1〕元亨,利贞:除乾、坤两卦外,他卦卦辞的“元亨”,通常指该卦有大通之象,而“利贞”有固守正道之意。

〔2〕勿用有攸往:谓不宜轻举妄动。来知德《周易集注》云:“勿用攸往,非终不动也,审而后动也。”

〔3〕利建侯:宜建立诸侯。若以现今观点来说,则为广结善缘,广资辅助之意。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1〕,动乎险中。

以云雷二象言之,则刚柔始交也;以坎震二体言之,动乎险中也。刚柔始交,未能通畅则艰屯,故云难生。又动于险中,为艰屯之义。

注释:

〔1〕难生:有两层含义,一为艰难的产生;一为生之难,即初生的艰难。

大亨贞〔1〕,雷雨之动满盈。

所谓大亨而贞(一作“正”)者,雷雨之动满盈也。阴阳始交,则艰屯未能通畅,及其和洽,则成雷雨,满盈于天地之间,生物乃遂。屯有大亨之道也,所以能大亨。由夫(一无“夫”字)贞也,非贞固安能出屯。人之处屯,有致大亨之道,亦在夫(一无“夫”字)贞固也。

注释:

〔1〕大亨贞:是说若欲大亨通,则须坚守正道。

评析:

屯卦《彖传》称“雷雨之动”,是就屯之终亨而言。《象传》中所谓“云雷电”,是就屯之始难而言。故朱震《汉上易传》云:“坎在上为云,雷动于下云蓄而雨未降,屯也。屯者结而未解之时,雨则屯解矣。”

天造草昧〔1〕,宜建侯而不宁〔2〕

上文(一有“既”字)言(一有“夫”字)天地生物之义,(一有是“以”字)此言时事,天造,谓时运也。草,草乱无伦序。昧,冥昧不明。当此时运,所宜建立辅助,则可以济屯。虽建侯自辅,又当忧勤兢畏,不遑宁处〔3〕,圣人之深戒也。

注释:

〔1〕天造草昧:如同上天始造万物的草创冥昧。

〔2〕不宁:即丕宁,为大宁之意。谓宜封建诸侯以屯聚人民,使天下得以太平。“不”通“丕”,《说文通训定声》称:“不,假借为丕。《诗·清庙》:‘不显不承’”。而《诗·维天之命》“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中“不”字,亦通“丕”字,谓大显也。程、朱均以“不”字为否定副词,恐失之。惠栋《周易述》谓“不宁”言宁也,视“不”为语词,其说亦可通。

〔3〕不遑宁处:无暇安居。意谓尚不可高枕无忧。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1〕

坎不云雨而云云者,云,为雨而未成者也,未能成雨,所以为屯。君子观屯之象,经纶天下之事,以济于屯(一无“屯”字)难,经纬、纶缉〔2〕,谓营为也。

注释:

〔1〕经纶:经营治理天下。

〔2〕经纬、纶缉:四字皆有治理、经理之意。

初九:磐桓〔1〕,利居贞,利建侯。

初以阳爻在下,乃刚明之才,当屯难之世,居下位者也,未能便往济屯,故磐桓也。方屯之初,不磐桓而遽进,则犯难矣!故宜居正而固其志。凡人处屯难,则鲜能守正。苟无贞固之守,则将失义,安能济时之屯乎?居屯之世,方屯于下,所宜有助,乃居屯济屯之道也。故取建侯之义,谓求辅助也。

注释:

〔1〕磐桓:徘徊不前。磐,通“盘”。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贤人在下时,苟未利,虽磐桓,未能遂往济时之屯,然有济屯之志,与济屯之用,志行其正也。

九当屯难之时,以阳而来居阴下,为以贵下贱之象。方屯之时,阴柔不能自存,有一刚阳之才,众所归从也;更能自处卑下,所以大得民也。或疑方屯于下,何有贵乎?夫〔1〕以刚明之才而下于阴柔,以能济屯之才而下于不能,乃以贵下贱也。况阳之于阴,自为贵乎?

注释:

〔1〕夫:“积德堂”误作“于”,今据明“吉澄本”、清“武英殿本”改正。

评析:

《系辞上传》第三章云:“列贵贱者存乎位。”意谓贵贱之区分,乃通过六爻之爻位来显示。如《易纬乾凿度》亦有“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之说。原则上,位上者贵,位下者贱,然屯卦初九《小象》则云“以贵下贱”,似与通例不合,此乃就爻之属性,阳贵阴贱而言。故于贵贱之区分,仍宜视个别状况而定,易道变动不居,不可为典要,如此。

六二:屯如〔1〕,乘马班如〔2〕,匪寇〔3〕,婚媾,女子贞不字〔4〕,十年乃字。

二以阴柔居屯之世,虽正(一作“五”)应在上,而逼于初刚,故屯难。邅,回;如,辝〔5〕一有“助”字)也。乘马,欲行也,欲从正应而复班如,不能进也。班,分布之义。下马为班,与马异处也。二当屯世,虽不能自济,而居中得正,有应在上,不失义者也。然逼近于初,阴乃阳所求,柔者刚所陵。柔当屯时,固难自济,又为刚阳所逼,故为难也。设匪逼于寇难,则往求于婚媾矣。婚媾,正应也。寇非理而至者,二守中正不苟合于初,所以不字。苟贞(一作“正”)固不易,至于十年,屯极必通,乃获正应而字育矣。以女子阴柔,苟能守其志节,久必获通,况君子守道不回〔6〕乎?初为贤明刚正之人,而为寇以侵逼于人,何也?曰:“此自据二以柔近刚而为义,更不计初之德如何也。《易》之取义如此。”

注释:

〔1〕邅如:难行不进的样子。邅音zhān。《释文》引马融曰:“难行不进之貌。”如,语尾助词。

〔2〕班如:马不进的样子。《子夏易传》云:“班如者,谓相牵不进也。”《程传》谓“下马为班,与马异处也”,亦有下马不前之意。

〔3〕匪寇:不是强盗。“匪”,通“非”。

〔4〕字:喻女子出嫁。《礼记·曲礼上》称:“女子许嫁笄而字。”

〔5〕辝:辤(同“辞”)字的籀文。“辝”本又作“辤”。

〔6〕回:违也。《诗·大雅·大明》云:“厥德不回。”《传》云:“回,违也。”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1〕;十年乃字,反常〔2〕也。

六二居屯之时,而又乘刚,为刚阳所逼,是其患难也。至于十年,则难久必通矣,乃得反其常,与正应合也。十,数之终也。

注释:

〔1〕乘刚:指六二阴爻乘陵在初九阳爻之上。“乘”,音chéng。

〔2〕反常:返回正常的状况。“反”,同“返”。此指六二“贞不字”,不合常理,然而难久必解,终将回返常道。

六三:即鹿无虞〔1〕,惟入于林中。君子几〔2〕,不如舍,往吝。

六三以阴(一无“阴”字)柔居刚,柔既不能安屯,居刚而不中正,则妄动。虽贪于所求,既不足以自济,又无应援,将安之乎?如即鹿而无虞人也。入山林者,必有虞人以导之。无导之者,则惟陷入于林莽中。君子见事之几微,不若舍而勿逐,往则徒取穷吝而已。

注释:

〔1〕即鹿无虞:追逐野鹿,却没有虞人引导。“即”,就也,此指追逐。“虞”,虞人。《尚书·舜典》称:“汝作朕虞。”《孔传》云:“虞,掌山泽之官。”“鹿”,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训为麋鹿。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震为麋鹿。”因此,从王弼以下,历代易家多依字面作鹿解。一训为山麓。《释文》:“王肃作麓,云:山足。”《集解》又引虞翻说:“山足称鹿。鹿,林也。”《诗经·大雅·旱麓》,《毛传》曰:“麓音鹿,本亦作鹿。”《国语·周语》引作“旱鹿”,是“鹿”、“麓”古通用。不过从屯卦六三《象传》“即鹿无虞,以从禽也”来看,《易传》作者似以“鹿”为禽兽,而不作“山麓”解。依《白虎通义》称:“禽者何?鸟兽之总名。”可见,“禽”是可以涵盖“鹿”的。

〔2〕君子几:君子见几而作。“几”,事理之微。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事不可而妄动,以从欲也;无虞而即鹿,以贪禽也。当屯之时,不可动而动,犹无虞而即鹿,以有从禽之心也。君子则见几而舍之不从,若往则可吝而困穷(一作“穷困”)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1〕

六四以柔顺居近君之位,得于上者也。而其才不能以济屯,故欲进而复止,乘马班如也。己既不足以济时之屯,若能求贤以自辅,则可济矣。初阳刚(一作“刚阳”)之贤,乃是正应,己之婚媾也。若求此阳刚(一作“刚阳”)之婚媾,往与共辅阳(一无“阳”字)刚中正之君,济时之屯,则吉而无所不利也。居公卿之位,己之才虽不足以济时之屯,若能求在下之贤,亲而用之,何所不济哉?

注释:

〔1〕无不利:王夫之《周易内传》云:“于己为吉,于物无不利。”将“往吉,无不利”分为对己与对人而言,亦可通。

评析:

六四本与初九相应,然初九上承六二有追求之意,六四与九五相比,亦有相恋之心,故有“乘马班如”。

《象》曰:求而往,明也。

知己不足,求贤自辅而后往,可谓明矣。居得致之地(一作“位”),己不能而遂已〔1〕,至暗者也。

注释:

〔1〕已:止而不求。

九五:屯其膏〔1〕,小贞吉〔2〕,大贞凶〔3〕

五居尊得正而当屯时,若有刚明之贤为之辅,则能济屯矣。以其无臣也,故屯其膏。人君之尊,虽屯难之世,于其名位非有损也,唯其施为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既膏泽有所不下,是威权不在己也。威权去己而欲骤正之,求凶之道,鲁昭公〔4〕、高贵乡公〔5〕之事是也,故小贞则吉也。小贞,谓渐正之也,若盘庚〔6〕、周宣〔7〕,修德用贤,复先王之政,诸侯复朝。盖以道驯致,为之不暴也。又非恬然不为,若唐之僖、昭〔8〕也。不为,则常屯以至于亡矣。

注释:

〔1〕屯其膏:喻膏泽难施。膏,油脂,引申为膏泽。上卦坎为水,《诗·曹风·下泉》云:“阴雨膏之。”故坎雨为膏润。九五君位,有膏泽下施之象,然一阳处二阴,象屯塞不通,所以说:“屯其膏。”

〔2〕小贞吉:以渐进的方式来导正则吉。

〔3〕大贞凶:以急遽的方式来矫正则凶。

〔4〕鲁昭公:周公之后,姬姓,名裯,鲁襄公庶子。襄公卒,嫡子子野立,甫三月卒,鲁人遂立昭公。在位期间,外与齐、晋、楚不睦,内有三桓之患。二十五年(前516年)九月,昭公伐季氏。叔孙、孟孙往助季氏,遂败公师,昭公奔齐,再奔晋,在外六年,卒于晋之乾侯。(见《史记·鲁周公世家》

〔5〕高贵乡公:曹髦为魏文帝孙,东海定王霖之子,正始五年封高贵乡公,齐王废,公卿议迎立。正元元年(254年)即皇帝位。勤政爱民,好学不倦,甘露五年(260年),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等人,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率僮仆数百出讨,沈、业走告司马昭,后为太子舍人成济所弑,刃出于背。(见《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

〔6〕盘庚:商朝第十七代君主,商汤九世孙祖丁之子,继承兄阳甲之帝位。当时商代建都河北已久,宫室奢侈,而人民居隘也,水泉泻卤,于是盘庚在即位后第十四年,率众自奄迁都于北蒙曰殷(今河南省安阳市),改国号曰“殷”,遵行先祖成汤时的德政法则,于是百姓安宁,国势复兴,离心离德的诸侯又都来朝觐。(参见《史记·殷本纪》

〔7〕周宣:周宣王为周朝十一世主,名静,厉王之子,厉王时国乱,大臣召穆公藏太子静于家中,幸免于乱,厉王卒,宣王即位,任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整顿朝政,诸侯复朝,号称中兴。(见《史记·周本纪》

〔8〕僖、昭:唐僖宗、唐昭宗。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膏泽不下及,是其德施未能光大也,人君之屯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1〕

六以阴柔居屯之终,在险之极,而无应援,居则不安,动无所之,乘马欲往,复班如不进,穷厄之甚,至于泣血涟如,屯之极也。若阳刚而有助,则屯既极,可济矣。

注释:

〔1〕泣血涟如:悲伤地泪流不止。“泣血”,极其悲痛而无声地哭泣。“涟如”,垂泪貌。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1〕

屯难穷极,莫知所为,故至泣血颠沛如此,其能长久乎?夫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分三而又两之〔2〕,足以包括众理,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3〕

注释:

〔1〕何可长也:怎么会长久如此呢?《周易折中》引杨简说:“何可长者,言何可长久如此也。非惟深悯之,亦觊其变也,变则庶乎通矣。”这是说明上六屯极终通,泣血之忧,必不致久长。

〔2〕分三而又两之:“三”指上下卦可分为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三组,“两”指上述各组应与的关系。

〔3〕“引而伸之”三句:指依此引申类推,以推究无穷的变化,如此天地间一切变化都能概括无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