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如何实施钻孔法爆破破解孤石?

(1)炮孔位置。炮孔位置一般位于孤石的顶部或上斜面。确定炮孔位置时,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炮孔方向要尽可能避免与药包的最小抵抗线方向平行;二是应使炮孔深度L大于或等于最小抵抗线W,并确保炮孔填塞长度LT大于或等于最小抵抗线W。

(2)炮孔深度。孤石爆破一般每孔只装一个药包,此时,炮孔深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当孤石完全裸露时,应使药包中心位于孤石厚度的中央略偏下,即孔深应为其厚度R的3/5~2/3,即L=(3/5~2/3)R。

当孤石全部埋入土中时,孔深应为其厚度的70%以上,即L=(7/10~3/4)R。

当孤石部分埋入土中时,孔深应根据上述原理做相应调整。

(3)最小抵抗线。通常情况下,孤石爆破的最小抵抗线也不应大于其炮孔的填塞长度,但当环境条件宽松(多数情况下如此)或采取较大装药量时,最小抵抗线为孔深的1.2~1.5倍,也能取得理想的爆破效果。总之要结合上述(1)的要求综合考虑。

(4)炮孔间距、排距。当孤石较大,需钻2个及以上炮孔,甚至2排以上炮孔时,可取孔距a等于排距b,并使a=b=(1.2~1.5)W。

(5)单孔装药量及药量分配。天然孤石由于没有受到爆破应力作用,因此单位耗药量比爆破后大块的二次解体用药量要高。完全裸露孤石可按(100~150)g/m3考虑;而当孤石部分埋入土中时,可按150~250g/m3考虑,半埋取低值,全埋取高值。必须清楚,这时的孤石计算体积与裸露爆破的R3不同,而是以每孔担负的实际体积(即长×宽×厚或a×W×R、a×b×R)计算,最后的单位炸药消耗量,则以孤石总体积为准校核。

孤石爆破解体一般不会遇到需要2排以上炮孔的巨大孤石,偶尔遇到时,其装药量和装药结构应按台阶爆破的设计原理进行设计,这时的单位耗药量可取300~400g/m3,最外排炮孔取较小值,相对中间炮孔、底部炮孔取较大值(节理裂隙发育时,可以减小到200g/m3)。

(6)装药结构。对于应急抢险爆破,装药结构越简单越好,因此,一般每个孔只装一个药包,且在药卷能方便装填前提下直径应尽量大,但当炮孔较深,而抵抗线又较小时,应采用两个以上药包间隔装药,相邻药包的间距按最小抵抗线的1.5~2.0倍考虑。

(7)堵塞及堵塞长度。任何情况下堵塞长度均不宜小于最小抵抗线;浅孔必须全部堵塞;当没有炮泥可用或垂直孔孔中有水时,可用花生米大小的石粒填塞,但不得用钻孔岩屑、石粉、细沙填塞;当孔中水深超过1m时,可不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