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石油文化
林晓洁
2011年10月9日,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在英国伦敦落下帷幕。一位个子不高、有些腼腆的中国小伙子引人注目。
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的焊工裴先峰,时年21岁,代表中国参加焊接项目,一举夺得焊接项目银牌,成为60多年来在此项大赛中获得奖牌的中国第一人。
毕业于中国石油一建技校焊接专业的裴先峰,历经中石油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岗位练兵,“中国高级焊工孵化器”中油一建焊接研究培训中心强化训练,相继通过了由人社部组织的、各省区市和行业选手云集的选拔赛,以绝对优势取得世界技能大赛参赛资格。
裴先峰的脱颖而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培植他成长的“土壤”的肥沃。
高技能人才济济——
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高级工以上人数占技能人才队伍总数的42%,在岗技能专家352名,企业技能专家1 221名,共有32名技能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获“中华技能大奖”、147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建立了1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1个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工作室。
人才队伍格局业已形成——
以受到国家级表彰的高端技能人才为引领、两级技能专家为龙头,中高级技师为骨干、中高级工为主体,形成了技能结构和专业梯次较为合理、忠诚企业、奉献石油的技能人才队伍格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绘就一流人才培养的蓝图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现有员工145.87万人,其中操作技能员工93万人,占员工总数的63.7%,主要分布在各企业基层站(队)操作岗位。
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始终坚持把操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公司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搭建平台,拓宽通道,不断提升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有效促进了员工岗位成才和集团公司改革发展。
一个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蓝图已经绘就。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生产,紧紧围绕控总量、提素质、调结构、创效益的总目标,大力实施操作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程,努力搭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和技能人才成长需要的技能人才发展平台和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能开发管理平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公司持续完善一线操作员工引进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选拔使用机制,总结凝练和大力培养石油工匠精神,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创新创效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操作技能人才队伍,满足集团公司发展需要。”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这个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集团公司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顶层设计文件纷纷落地,夯实了基础,规范了管理,扎实开展操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建立了覆盖主要专业生产工种的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站)——考评站(基地)三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
开发了职业技能鉴定综合管理网络平台,实现了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系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运行,确保评价的内容标准更加贴近实际、方法手段更加公平公正。
加强技能鉴定管理人员、考评人员和督导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能评价服务水平;开展鉴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全国示范站活动,有计划地推进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力推动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科学有效发展。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后建立鉴定机构84家,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的鉴定机构达51家,占全国已通过认证鉴定机构的25%,培训培养考评员19 577人、督导员1 329人。
鉴定机构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内部岗位职责较为明确,鉴定工作运行良好,先后开展鉴定工种322个,年均鉴定量达20万人次。
学习培训,技能竞赛,打造最耀眼的高技能石油人形象
“全民健身”“奥运会”……这些和体育竞技有关的活动实际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培养技能人才的创举。
“全民健身”计划是在基层一线开展的学习培训。培训让一线操作员工插上飞翔的翅膀。如何提高培训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摸索着,实践着。
为了着力提升一线操作员工整体素质,集团公司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一线员工培训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层次分明、类级清楚、师资配套、内容有效的操作技能员工培训体系,指导各企业扎实有效开展培训。
一项项烙刻着公司特色的措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根据一线生产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集团公司组织开发了26个专业、207个工种的鉴定题库,编写了20个专业、59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并同步开发了相应的培训课件。
各企业按照集团公司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组织编写岗位练兵规范,形成不同设备、装置、工种的标准化岗位练兵手册。
按照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择优选拔培养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专家等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兼职培训师资队伍,加强了师资力量。
依托基层队站,广泛开展员工入职培训、转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职业资格取证培训等,提升基本技能水平。
结合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开展“四新”技术培训,强化技能知识更新,依托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开展紧缺技能人才培训,满足发展需要。
……
目前正在组织开展新一轮的题库和教材修编工作,计划用3到5年左右时间,完成300个左右主体工种技能鉴定和培训标准、题库的修订以及培训教材和课件开发工作,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一体化开发和动态调整。
目前,一线员工培训率达到100%,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和素质能力大幅度提高。
以赛培养人,以赛选拔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操作技能人才奥运会”旨在层层选拔和鼓励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比赛贴近实际。通过创新比赛组织形式,严格流程控制,采用智能化、移动式适时考评等技术手段,特别是采用实物仿真装置比赛,引入现场操作和应急演练等做法得到企业和员工的认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比赛回报丰厚。在制度上进一步突破身份限制和工作年限等条件。“只要拿到了集团公司的竞赛金牌,初级工、中级工可以直接晋级高级工,而高级工则可破格晋升技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这要求企业重视一线日常培训和年轻骨干培养,引导职工钻研技术、岗位成才,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技能和素质。”
比赛一石多鸟。通过培训选拔和竞赛,也检验了近年来在一线培训投入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效果,一批相应的一线实训场所基础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进一步明确,为全面开展一线岗位技能培训打牢了基础。
自1998年开办至今,集团公司已举办了14届竞赛,每个工种平均每4年举办一次,主体工种基本上都已举办过。积极组队参加行业和国际职业技能竞赛,锻炼了队伍,培养了顶尖技能人才。
辛勤的付出换来累累的硕果。通过竞赛产生的“全国技术能手”有139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集团公司技术能手”819名。
无私传帮带,工匠精神,出于蓝胜于蓝
刘永庆是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技能教师,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焊接工种的技能专家。
四十出头,刘永庆便桃李满天下。他获得过集团公司焊工大赛第一名,他将多年来技术上的各种“绝招”倾囊相送给他的徒弟们,他不仅告诉徒弟们“是什么”,还告诉他们“为什么”“怎么想到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徒弟们攀登上了更高的竞赛高峰。他培养的选手王召军获得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竞赛行业组总成绩、气焊组双项第一名,他培养的选手在“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均获得个人团体双第一。
这是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了完善高技能人才政策和成长环境,集团公司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了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等若干保障措施。
人才成长通道明晰。在《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管理办法》中,搭建了基层技能骨干、企业级技能专家、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三个层级的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技能专家每月的技能津贴3 000元,营造了尊重技能的氛围。”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一个个蕴含深意的举措纷纷落地——
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技术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在企业申报、分期分批宣传交流、企业互评的基础上,评审产生41个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工作室,将其作为现代师徒技能传承制度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工作室在技术创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交流方面的平台和“智库”作用,分享专家成果,发挥专家作用。
举办两级技能专家培训班、高级技师培训班和班组长综合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等,大力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
创办《石油技师》专刊,搭建中国石油技师网上技术交流平台,总结先进操作方法,推进单位间技术交流。
大力开展“结对子”“师带徒”活动,在生产实践、技能攻关中发挥专家传、帮、带作用,使“独门绝技”得到传承,培养了一批各专业领域高水平技能人才。
……
目前,按照突出实际工作业绩和技能水平的原则,选聘了集团公司技能专家352名、企业技能专家1 221名。创建国家级和集团公司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4个,企业技能专家工作室94个。
峥嵘头角沧波里,不得风云志不休。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操作员工技能晋级计划、创新创效能力提升计划和‘石油名匠’培育计划,使工匠精神在基层一线形成共识,形成一种文化,把集团公司突出质量效益、实现稳健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基层一线,转化为具体生产力,充分展现石油员工良好形象,有效促进员工岗位成才和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奋斗未有穷期,我们还在路上。
知识链接
石油的生成
石油的生成,要追溯至5亿年前。那时的地球,大地繁茂,海洋欢腾。地球上的居民是一群以藻类为主要构成的浮游生物。它们体型极小,小到只有放大数万倍之后才能被人类肉眼所发现。当那些生物死亡后形成的有机质沉积在水底,生油就有了物质来源。
大部分有机质都会在水中接触氧气被氧化,或者被水流冲散无法在水底形成堆积。海湾内部和大型湖泊里的水流相对平静,是有机质沉积保存的理想环境。同时,如果湖泊和海湾拥有足够的深度,恰好能制造一个无氧的水底环境,那些有机质就不会被氧化。除了大海和湖泊,如果陆地上的三角洲地带也拥有类似的环境,有机质也同样可以得到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留在海底、湖底、河床三角洲上的有机质就会慢慢被沉降在水底的淤泥覆盖且混合在一起。
有机质被埋进水底后,在沉降运动的作用下,上方新的沉积层将它们和细密的泥沙混合在一起逐渐压实成为生油岩。同时,有机质被越埋越深,周围的温度也随之升高。
当埋藏位置的温度达到90℃之后,那些有机质在高温的帮助下发生关键性的变化——分子链开始断裂重组!有机质主要是由一堆复杂无序的碳氢分子连接在一起组成的化合物。分子链上还有少量的氧、氮、硫、磷等分子。当温度升高后,主链上一些链长较短的碳氢化合物就会断裂开并重新组合在一起,于是——石油形成了!
从主链上断裂的碳氢化合物分子链长短不一,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液态的石油并从生油岩中逃离出来,其他分子链更长的物质则留在了生油岩中。
当石油形成后,地温超过150℃时,分子链更短的碳氢化合物就会继续从主链断裂分离。其中有一些化合物的分子链短到只剩一个碳原子加四个氢原子,我们称为甲烷。也就是气态的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那些经过了千百万年才倔强地从生油岩中产生的油滴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会一直沿着地下裂隙运动到地表,最终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分解,消失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
幸运的是地壳中岩石的种类各不相同,其中有几种叫泥岩、页岩、盐岩的岩石密度极高,地球利用这些致密的岩石保留下了一部分石油。它们缺少让油滴通过的孔隙,于是当油滴运动到这些致密岩层下方后就被阻挡在了这里。石油学者把它们称为盖层。
盖层下方就是储存石油的储集层,只要有孔隙的岩石都能储存石油,但是主要是砂岩和碳酸岩。它们能像海绵吸水一样把石油储存其中,石油就藏身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孔隙和微细裂缝里。
如果盖层是平的,石油就会从储集层边缘溢出。当储集层侧面有了遮挡物才会对油和气的侧向运移起阻挡作用。我们知道地壳运动会把地下岩层挤压变形,于是原本平整的致密岩层受到挤压后就会弯曲成一口大锅的形状。石油学者们把这种能够存储石油、阻止石油继续运移的环境称为圈闭。每一个圈闭都是一座为人类保管石油的仓库,这座仓库之中装满石油。
楚建设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物探处电子设备维修中心电缆检波器修理工。2009年被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授予工人“技能专家”称号,同年被中国石油集团授予工人“技能专家”称号。2012年被河北省总工会评为“能工巧匠”。
楚建设喜欢“小发明、小创新”,部分课题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评为技能专家、技术等级地震勘探工技师。
截至目前,他牵头、参与研发成功的成果有14项,其中“直流电源转换器”“炮线快速分离器”等四项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可拆装的检波器信号线防水插头获得河北省“十佳”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