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林晓洁 李 方 韩维东

石油测井技术是石油勘探的眼睛,用仪器深入油气田油井便可寻找油气层并监测油气层开发。

因此,测井仪器维修工作是高精尖的工作,集电子、机械、液压等多个学科于一体。

一个半路出家的初中文化程度的转业军人,理论基础十分薄弱,电路基础几乎为零,带着对石油的那份热爱自学成才,自2006年起连续6年被中石油集团公司聘为测井仪修技能专家,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他,就是长城钻探测井公司仪器维修中心测井仪修技能专家徐长岗。

 

逆袭——滴水可以穿石

1985年1月,徐长岗调入原辽河油田测井公司新技术推广站工作。从干了两年的试油工转为仪器仪表安装修理工,他倍感压力。

新技术推广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技术人员,也不乏一些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只有徐长岗一个工人。

站里不成文的规定是:“没有职称不能维修。”对于维修,徐长岗“不能动手,不能靠前看”,每天除了清洗工作,他几乎无所事事。

曾经在部队当了4年班长的徐长岗并不安于做边缘化的角色,他有着不服输的倔劲:“既然来到这里,我就要当堂堂正正的修理工,要干就干好。”

对测井工艺了解太少,仪修理论基础十分薄弱,凭在部队学习的一点点无线电基础,徐长岗决心自学。

最开始,看电路图和看天书差不多。徐长岗并没有泄气。他没日没夜地研究电路图,抱着厚厚的书研读。

维修工作是一门手艺活,徐长岗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他几乎天天晚上利用休息的时间,通过焊接各种废旧的电路板和报废的元器件,为维修工作打基础。

在单位,在不影响师傅工作的情况下,徐长岗仔细观察遇到什么故障,师傅是如何解决的,并把全过程默记在心。下班后,他用笔记本记录下了维修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

经过半年的积累,徐长岗发现那些看似复杂的电子逻辑并不高深,看似深奥的电路图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一次,一台仪器出现故障,师傅把能换的零件都更换了,还未能解决问题。师傅挠头为难之时,一旁的徐长岗也暗暗琢磨电路图。

当天晚饭后,徐长岗又回到单位,拿着电路图和出故障的仪器反复对比。师傅见状很奇怪,徐长岗平时话语不多,根本接触不到技术活儿,怎么会对电路图感兴趣。

“电路图上好几十种零件,你全能认出来吗?”师傅有意考考他。“那我问你,这是什么?”师傅在电路图上点了小小的符号。

徐长岗仔细一看,那是最难辨认的零件之一,但难不倒他。“这是扼流圈。”徐长岗快速答道。

师傅一惊,点击另外一个符号继续考他:“这是什么?”

又是一个常人容易混淆的零件。“这是双稳压二极管。”他胸有成竹。

……

徐长岗的出色表现让师傅不由惊叹。“你全都认出来了,不过你能修吗?”

“我敢修!”徐长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师傅决意让徐长岗试一试。

徐长岗追本溯源。特定仪器维修的大原理他并不太拿手,但是电路维修的原理相通,出故障只有几种可能性。

电子设备正常运转,首先要有一个正常的电源。于是,他检查了电源,电源是正常的,输入信号也是正常的,输出端是否有异样呢?徐长岗仔细检查,发现在集成电路的拐角处有问题。

找到了!徐长岗发现集成电路里面有断线,而断线点在管壁下,隐蔽得让肉眼难以看到。

难题迎刃而解,师傅赞许地拍了拍徐长岗的肩膀。“以后,你也来维修仪器吧。”

执着——路漫漫其修远兮

小试身手后,徐长岗对工作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慢慢地,他练出了绝活。一些螺丝零件的参数,别人要用卡尺测量,他只需看一眼,便能准确说出螺丝的型号、尺寸和螺帽的头型。

干中学,学中干,凭着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徐长岗很快掌握了设备的维修保养技能,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并被原辽河局授予“读书自学岗位成材积极分子”称号。

“只要有信心、决心、恒心,认准方向,勇于跋涉,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这是徐长岗的口头禅,他也努力践行着。

对于进口仪器,徐长岗从不被人为设置的技术壁垒吓到。一种地层测试器由美国进口,徐长岗想提高它的刻度系统的效率。

核心技术被国外公司封锁了,怎么办?自己做试验。一次试验失败,继续做;第二次又重蹈覆辙,再继续做。徐长岗越挫越勇,他积极借助外力,为了找到一个准确的数据,英语基础薄弱的他不厌其烦地依靠快译通翻阅大量的外文资料。

经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受挫和反思,徐长岗最终研制成功了“组合刻度系统”,实现了刻度一次可同时获得4支线路对4支推靠器的16组数据,从而使原来一次只能获得1支线路对1支推靠器的1组数据的刻度方式变为历史。

在仪器研发上徐长岗小试锋芒,在仪器维修方面,他更是如鱼得水。凭借多年在岗位上的不断积累和潜心研究,他掌握了一整套“望、闻、问、切”的绝活,无论多么复杂的进口仪器出现问题,他都能“药”到病除。

2006年,在新疆塔里木方1井测井服务中,突然计算机终端显示器CRT失去信号。

情况十分紧急。如不能在短时间内修好地面设备,甲方会另雇其他测井队,这样不但经济上受到严重损失,公司的品牌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所有人的心都悬在半空。怎么办?从没修过地面设备的徐长岗主动请缨。

他不慌不忙,查看图纸,分析故障可能发生的点。找到了!原来故障点是11号板上一支电容击穿了。

徐长岗换上备件开机CRT显示正常,设备工作正常,测井工作按时完成。“有你在,我们的工作就有谱了。”公司领导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经此一役,徐长岗为公司挽回了60多万元的损失。

 

创新——不待扬鞭自奋蹄

在很多人眼里,徐长岗是一个特别“多事”的人。在工作中,只要是他发现干起来不顺手、返工率高的情况,他都会想办法创新。没有任何硬性要求,这种创新往往是自我加压。

2010年,随着长城钻探测井队伍的扩大和测井工作量的增加,徐长岗发现原有的手动密度仪器刻度装置存在诸多问题。手动刻度会导致人员接触放射源时间长,对人身伤害较大,而且刻度成功率低,经常返工,造成射线照射过度和刻度费用的提高。

能不能设计一台自动化刻度控制装置?徐长岗萌发了这样的念头。拦路虎显而易见,国内外没有这样的刻度装置,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徐长岗悉心琢磨,每日在刻度装置前反复思考,不断测量数据,画出草图。几个月后,一套世界上首创的自动化密度刻度装置构思图诞生了,并且该装置于2010年正式投入生产。

这种仪器辐射少,效率高,刻度精度高。每年减少返工70余次,节约成本70多万元,而且刻度人员接受射线照射的时间减少了70%。在确保员工健康、减少职业病发生几率方面,这种仪器具有长远的、不可估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项成果于2013年获得国家专利。

总有他“看不惯”的地方,总有他想创新的地方。

密度仪器下井时,长时间接触泥浆,弹簧及机械传动部分都灌有泥浆。如果不冲洗干净,泥浆固化,会直接影响到仪器的推收。

徐长岗带领的团队研制了一种密度仪器野外便携推收装置,解决了外部市场维修密度仪器开收腿的难题。此项成果2013年获得国家专利。

针对仪器拆卸周期长,且易对外筒和内部器件二次损坏等问题,他研制了一种仪器维修多功能拆装台,可安全可靠地进行拆卸和安装,大大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并节省了高额的外厂维修费用。

针对密度副臂更换频率过高的问题,徐长岗提出对磨损密度副臂进行加工修复。相比购入新的副臂,修复一个副臂可节省费用3 167元,每年可节省12万元。将此一项工艺推广到XY井径和四臂井径的修复,可为公司节省一大笔维修费用。

……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3年,徐长岗担任公司新成立的LEAP班组组长。在班组内,徐长岗利用各种培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长为仪修技术骨干。他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每一位年轻徒弟。在他的带领下,LEAP班组已经成长为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为长城测井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0多年来,一本本沉甸甸的证书,一项项厚重的荣誉,见证了徐长岗多年的艰辛付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徐长岗说,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


任相财


1974年参加工作,现任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四矿北十一队采油高级技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任相财共获技术革新成果100多项,申报国家专利8项,创经济效益2 000多万元。他连续30年被评为厂优秀员工,2006年被聘为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技能专家,2009年1月被评为黑龙江省技术能手。2012年被授予黑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12年6月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