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间有花香

花是艺术的美丽使者,

千姿百态的花朵,

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性格,

使花在人间留下了永恒不谢的生命。

人间有花香

人间需要有花香,美丽的花没有人不爱,芬芳的花香也没有人不欢喜,因为各种花朵的绽放,万紫嫣红、芳香馥郁,而把世界装点得无比的缤纷美丽。有时候,一个人很美、很有道德,我们就把他比喻成花;花,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生活,更能使我们借花寄情,美化我们的心意。花和宇宙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里,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美化了我们的人生。例如新春佳节、开会宴客,摆上一盆花,顿觉满室芬芳、生意盎然;又如开幕祝贺、生日送礼、迎接亲友、探望病患等各种场合,带上一束花,也能表达我们无限的情意,所以,人间需要有花香。以下有四点看法:

第一,花,点缀了平凡的人间

花是大自然最美丽的生命,是我们居家最好的装饰,也是人生最佳的点缀。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花以它的娇艳、芬芳、清净,丰富了大自然与人类的精神生命,让这个平凡的人间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到处都充满了花的灿烂、花的芬芳。

第二,花,展现了生命的光彩

以佛法的观点来看,一期一期的花开花谢,正是人生的最佳写照。一朵花绽放了,就好像是一个生命诞生了,看到花的开放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一旦花谢了,也能让我们体悟到人生苦空无常,而把握当下的人生。在一期的生命里,我们如何和花一样尽情地奔放,发挥生命的极致,为大地和人间洒下灿烂美丽的光彩?这是我们必须向花学习的精神。

第三,花,诠释了不同的人生

花是艺术的美丽使者,千姿百态的花朵,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性格,使花在人间留下了永恒不谢的生命。各种人用不同的花来比喻,甚至于闲花野草,都可诠释出不同的人生。如宋儒周敦颐的《爱莲说》将花与人的性格、身份作了巧妙的结合,借以表明心志,他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来譬喻“陶渊明为隐士如菊花、世人爱富贵如牡丹,吾则宁为君子如莲花”。所以,花能诠释不同的人生。

第四,花,表达了人情的真义

每个人都爱花,花不但可以供人欣赏,也能传达情意,各式各样的花语花意,增添了人我往来的情意。如玫瑰代表爱情,百合代表友谊,康乃馨代表母爱,牡丹代表富贵,兰花代表高洁……因此,有人以花表明心志,有人以花倾诉爱慕之情,有人以花表达无限哀思,有人以花恭贺对方,有人以花祝福对方……佛法也常用花来比喻,例如有一部佛经叫《妙法莲华经》,妙法就如同莲花,所以人间需要有花香。

花与佛教也有很深厚的因缘,花的清净、柔软、美丽,最能代表虔诚恭敬的心,如佛教徒借花献佛,香花一瓣,供养十方,以代表无限的诚意。花不但可作为佛菩萨圣洁的象征,也是佛教徒与诸佛菩萨之间沟通的桥梁。佛教更主张,尽管娑婆世界如淤泥般的浑浊,我们自己也要坚持做一朵清净的莲花。

受欢迎的人

在社交场合里,常见有一种现象,只要某人一出现,现场气氛马上热络,笑声不断,这种能带动气氛的人,总是到处受人欢迎。反之,有的人,只要他一出现,本来欢娱的气氛,空气一下子就凝固起来,这种人走到哪里,都不受人欢迎。如何才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有四点意见:

第一,令人害怕不如令人喜爱

有些主管、长辈,喜欢以权威来建立别人对他的敬畏。其实一个人太过威严,令人一见,望而生畏,这不一定很好。“令人害怕”是因为别人畏惧你的权力、势力,不敢得罪你,反而容易与你生疏;“令人喜爱”则容易受人欢迎,让人愿意亲近你,与你相交。因此,令人害怕不如令人喜爱,至少令人喜爱,表示我在别人心中是个好人。

第二,令人喜爱不如令人赞美

有时候喜爱一个人,却说不出喜爱他什么?这是不行的。“令人喜爱”有时候只因意气相投,或因你的外表讨喜,让人看了顺眼,或是你不与他唱反调,凡事听话好配合;“令人赞美”则是因为你有优点,让人欣赏,因此,令人喜爱不如令人赞美。我们喜爱一个人,就要能赞美他,如他很慈悲、他很负责任、他很有礼貌、他很随和、他很公平、他很有忍耐、他很肯吃亏……能令人赞美的人,表明自己是有优点的。

第三,令人赞美不如令人尊敬

有些人虽然令人赞美,却不受人尊敬,这样也不好。“令人赞美”是因为你很能干,很有学问,却不见得能让人尊敬;“令人尊敬”则是因你的品德、风范、为人处世让人信服,因此令人赞美不如令人尊敬。令人尊敬的人,自然受人爱戴,为人所重视。

第四,令人尊敬不如令人怀念

我们尊敬一个人,但是当他离开以后,日子一久便忘记了;有的人则让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他。“令人尊敬”有时属接触性的因缘,当别人与你共处时尊敬你、敬重你,分开了却不见得会怀念你;“令人怀念”则是一辈子的事,有许多朋友虽然相隔两地,数十年未见,仍然令人怀念。好比许多刻骨铭心的往事,让人终生难以忘怀。因此,令人尊敬,不如令人怀念。

每个人,不论职务高低或种族差异,都希望自己能受人重视,被人尊敬,做个受欢迎的人,然而受人欢迎容易,受人尊敬则难;有的人让人敬畏,有的人让人放心,有的人令人喜欢,有的人令人怀念。

君子之格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好名声,古之君子柳下惠坐怀不乱,受人赞叹;唐朝魏征为谏臣君子,佳风典范流传至今。“君子”一词,原本指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特指进德修业有成的人。一般人都想做为大众所称叹的君子,都不想做被人鄙视的小人。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君子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在此提出君子的四种风格:

第一,气象要高旷,不可以疏狂

君子有坦荡荡的胸怀,朗然面对一切事物,对世间感情充沛,而不逾越,为人高旷豁达,而不疏狂狷啸。平常有威仪、气度,和宽宏的心量;他虽然有超乎一般人的高旷眼界,行为却不会因此狂妄不羁,待人仍是彬彬有礼,行事进退合度,态度不威不惧,可亲可敬。

第二,心思要细密,不可以琐碎

君子做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带有长远的眼光看事,纵观大局,而不失省察。用心很细密,凡事思前顾后,左右商量,思一得十,四面周全。但对于无关紧要的琐碎之事,则尽量减少,大事、要事果断缜密,小事、琐事简明扼要;纠葛之事避免,繁复之事化简,在细密之中不拖泥带水,做得恰到好处。

第三,趣味要雅淡,不可以枯寂

君子有雅淡而不枯寂的风格,他有淡泊的高风,也有济人利物的性格,不显得太过繁茂,也不会太过枯寂。就好像严冬里会有梅花绽放,在酷热的夏天里,也有南风吹拂。君子所行是“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趣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其嗜好不会太浓艳,亦不会太枯寂,即所谓中庸之道。

第四,操守要严明,不可以激烈

君子遇事不忧惧,也不以激烈的方式处决。文天祥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做人最要紧的是顾念自己的操守,不畏权势,不惧恶势力的压迫,凡威吓利诱,都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不过,钢刀虽硬,容易有缺口,操守虽严明,行事仍须圆融,不可有太过偏激的思想、行为。

君子的风度

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君子”,一种是“小人”。怎样的人才是“君子”?君子行事光明正大、诚而有信,能够成人之美,也常常雪中送炭。《佛光菜根谭》说:“君子能用忍耐的力量处众,担当的力量负责,亲和的力量待人,禅定的力量安心。”除此,君子的特性还有四点:

第一,遇到横逆来而不怒

一般人在受了冤屈、侮辱时,常常表现得暴跳如雷。但做一个君子,当他遭遇到一些事故、横逆时,虽然也会觉得不称心、不如意。不过他不会表现在外面,他能够接受、反省、担当、处理,甚至将之视为“当然的”逆增上缘。如富楼那尊者赴蛮荒地区布教,虽遭野蛮迫害却能谦逊自省,而甘之如饴,不减弘法悲愿。

第二,遇到变故起而不惊

我们在世间求生存,对外必须忍受自然环境的困难与考验,内心也必须面对生离死别、忧悲苦恼的试炼。身为君子,当他遇到变故时,不会恐慌、惊惧,因为他平时遵守纲常纪律,待人处世慈悲正直,而且能以超然的智慧,见到因缘的生灭无常与世间实相。因此,一旦变故来了,他能起而不惊,临危不乱,不会因险遇而改变心情,时时泰然自若,显现出处变不惊、庄敬自强的气度。

第三,遇到非常谤而不辩

君子遇到非常的事故,如别人突然毁谤他、打击他,他都能谤而不辩,因为他明白“是非以不辩为明”,不辩才能止谤,如果辩解,反而“愈描愈黑”;谤而不辩才是君子之风。

第四,遇到苦事做而不怨

君子不论从事多辛苦、多困难的工作,都能任劳任怨、做而不怨,他不会发牢骚,更不会怨恨。因为他深知“先耕耘而后有收获”的因果,而能够“吃苦当作吃补”。他不但从辛勤劳务或人所不欲的委屈忍耐中,点滴积累个人的福德因缘,也因广结善缘而成就了自他两利、福国济人的事业。

一个君子、一个能干的人,他对于人间的各种好和不好,幸与不幸的事情,不会有太大的起伏与选择,因为他能明白因果,具有正知正见的智慧。

君子之德

有四件事一去不回:出口之言、发出之箭、过去之时、忽略之机。因为时空、因缘、进退掌握不得当,所以经常听到有人后悔:“我失算了”“我失礼了”“我失言了”,或是“如果这样、那样的话,就不至于失败了”……这都是出于没有实时观察当下的情况。因此,佛光山斋堂里有副对联写着:“吃现前饭,当思来处不易;说事后话,唯恐当局者迷”。一位君子应谨慎以下这四点:

第一,君子不失足于人

君子识人有道,观察入微,所以不轻易上当。因为君子心中谨记“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因此,他待人接物谨守其道。知色之危,所以不会失足于仙人跳;知道行情,所以不会被巧言所鼓动;不存贪心,钱财不会被人骗走;自有明见,事业不会被人拖垮,所以君子不失足于人。

第二,君子不失色于人

君子重视修养身心,经常保持气定神闲的姿态。无论仪容、应对、交接,以及个人生活、饮食、动静、作息……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有条理,不轻率。尤其在人前保持一定风度,以优雅美好的行仪处理事情,不轻易将喜、怒、哀、乐流露在颜面上,更不会举止失态,自乱阵脚,这是君子不失色于人。

第三,君子不失口于人

古人有谓:“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特别是外交家,岂可不慎?君子讲话也是如此。他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争斗,更不矜张怪诞。他以丰富的常识、智慧,培养自己风格人品,所言之语,中肯诚挚,令人折服,幽默有度,而不失据。所以,有道有德的君子不失口于人。

第四,君子不失善于人

君子与人来往,都是以道相交,以德为谋。所谓君子有成人之美,凡是善美之事,在能力之内,总是促其成就;朋友有难,也会力挺相助;君子以仁爱为怀,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他人上当,或不利于人。所以君子爱人以德,君子做人以善。

这四点君子不失之德,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君子之品

君子有什么品格?君子有克勤克俭的品格,有勤学不倦的美德,以及“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他们为求得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地克服任何障碍;他们以善良的美德来庄严自己,用圆融的智慧来升华人格。君子相信多一番挫折,就会多一番见识,而要求自己要有恒心、有毅力,面对人生每一个境遇。君子之品,有四点提供参考:

第一,君子辞富不辞苦

有时候,君子宁愿接受苦难,也不要富贵。因为甘于淡泊,经过苦难的考验,往往能养成坚韧的节操。如曾国藩所言:“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君子怕享受多了,会减少向上的志气,宁可守贫、守苦,也要咬紧牙关撑下去。

第二,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以道德为本,对于贫富不会太计较,他总是忧惧自己的道德没有完善。处在贫穷时,不会计较生活的困难,衣食不周也没关系,只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增长,所以凿壁借光、悬梁刺股者,终于得以功成名就。

第三,君子知义不知利

凡是君子都非常重视义气、道义、仁义,利害得失都不挂在心上,若有人用利益来引诱他,也不为所动。君子认为,人要自信自守,要有节操,只要是义举之行,他做得到的,多少的牺牲,多少的奉献,都当仁不让。君子善待于人,并能激发他人的自觉和自尊,他们不求名闻利养,只知有情有义,善待身旁的每一个人。

第四,君子成人不成己

君子有成人之美的雅量,不会自私、小气、嫉妒,他们喜欢成人之美,乐于资助他人的困难,不会汲汲于自己的蝇头小利,甚至认为别人的利益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别人的成功比自己的成功更美好。君子有种种好的品性,因此能得到赞美,也更能获得别人的真心友谊。

希望成为君子吗?做一个君子比较辛苦,福乐先给别人,困难自己担当;富时以能施为德,贫时以无求为德;贵时以下人为德,贱时以忘势为德。不论贫富贵贱,只在乎“吾有德乎?”这就是君子做人的品格,也就是佛教所谓的菩提心。

君子之行

你希望自己是怎样的人?又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呢?若是将你被比成纣王、幽王、秦桧等人,你一定不悦;若是比作伯夷、叔齐、岳飞、文天祥等,你一定欢喜,为什么?因为前者是无道小人,后者是有道君子。因此,一个人受不受人敬重,就在是否有“道”。所谓“君子之行”有哪些?以下四点可作参考:

第一,举目不视恶色

君子目欲视,当思邪与正,不视其恶色,自清净其心。一位君子,举眼之时,不该看的,他不会看;满面怒容,他看了如不见;妖冶美色,他见了也不惑,凡是会乱人眼目的,他都远离,不在自己眼里留下“恶色”。好比佛制八关斋戒,其中有一条“不故往歌舞观听”,就是不随便放纵身心,远离喧嚣。

第二,用耳不听恶声

君子他耳中不应该听的,他不会听;不好的声音,他不要听,邪见的声音,他不想听;闲话的声音,他不愿听。因此,他耳中没有斗恶粗俗之声,没有是非歪理之言,甚至邪妄、奸吝、荒诞、不实的称誉毁谤等,他都不听不闻。

第三,非法不敢乱道

君子所行,非法的地方,不去;非法的言论,不说;非法的道理,不信。因此,君子做人,他口业不惹过失,不造罪恶,他谨守口德,不骂人、不恶口,具有风度;他常说实话,不两舌、不绮语,符合道德。他不说则已,要说就说雅言,就说好话,给人启发,给人明了,所以说君子不会乱道。

第四,无德不敢妄行

君子自我洁爱,凡不符合道德的地方,他不去;但是,君子求仁,就是千里迢迢,他也会想办法到达。所以君子处事,凡有所行,都要有道。过去佛门禅师,不是看经,不随便点一支蜡烛;不是要去拜佛,不随便走一步路,这就是君子做人,无德不敢妄行。

日本日光东照神宫的门梁上,有三只雕刻的猴子,神态逼真,其中一只用手掩住眼睛,一只掩住耳朵,一只掩住嘴巴,这是什么意思?如儒家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如此,尤其一位君子,每天常自己内省观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否合于礼?能目不邪视,耳不闻恶,行不乱德,一言一行发自内心,这就是“君子之行”。

君子的心与小人的心

人心有好心、坏心,有真心、假心,善心、恶心等各种不一样的心,所以经典里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它好比是一位美术师,可以画出各种不同的风景;随其心好,则画出美好,随其心坏,则显出丑陋。那么君子的心与小人的心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君子之心,欲人同其善

古人说:“君子有好生之德”,是一位君子,他的心是慈悲的,是有道的,是尊重的,是随喜的。他自己做好,也希望别人更好;他对别人提携,倾囊相授;他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像范仲淹见狄青是人才,授予《左氏春秋》;黄石老人见张良孺子可教,授予《太公兵法》,这就是君子宽大的胸怀,给予提拔栽培。

第二,小人之心,欲人同其恶

小人品性丑陋,怀着假心、坏心、恶心,他们也希望天下都是恶人。像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奥立弗,遇到小偷朋友,也被逼着当起小偷来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欢喜亲近君子,就会有君子的心,假如你欢喜亲近小人,当然就会有小人的心了。

第三,君子之心,欲人同其真

君子的心,以诚心为上,以真心为重。古德有《醒世诗》云:“明镜止水以存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直,光风霁月以待人。”君子就是这样谦逊真诚,心如明镜光风,也希望世间所有的人,同他一样有真实的心、有善良的心、有美好的心。

第四,小人之心,欲人同其非

小人的心,以奸邪为上,以机巧为重。他们趋炎附势,巧妙钻营,以为不必辛勤努力,就能轻松得到利益。小人也希望别人同他一样,同做坏事,同流合污,好比李林甫、高力士之人,他们狡猾聪慧,勾结权贵,专政自恣,剥削良民,只有让臭名千古留传。

佛陀曾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无论君子还是小人,原本的心,都是一样的,只是受到各种因缘条件的影响,慢慢熏染成不同的心。古人说:“亲君子,小人不敢近其身;亲小人,君子避之唯恐不及。”因此交友非常重要,当要慎重选择。

圣贤之境

自古圣贤为人所景仰效法,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圣贤的境界,超然物外,而又不离世间人群。他们以宇宙自然为修身养性之境,以高超的人格来感化世道人心,所以“圣贤之境”有四点:

第一,明镜止水以澄心

圣贤修心,不仅“心如止水”,而且“澄如明镜”。能像止水一般的清,一般的静,才不会被外境所动乱。但是“止水”并非“死水”,因此,还必须像明镜一般澄澈朗照。他能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看到自己的用心,还能看清时势隐晦,懂得行止进退。所以圣贤“明镜止水以澄心”,既能“于心无事、于事无心”,却又心系众生。

第二,泰山高崇以立身

圣贤立身,不在居高位,而在修养道德,完成人格,以“闻风景从,风动草偃”来体现生命的价值。所谓“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所以圣贤以泰山的巍峨崇高自我期许,希望从小我到大我的道德,都是巍巍乎如泰山一样,这是圣贤立身之道。

第三,青天白日以应事

圣贤应事,以济世利人为本,着重于该为不该为,而不在乎别人的批评,更不会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甚至牺牲性命也义无反顾。如“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岳飞,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应事的胸怀如青天白日般光明磊落,所以能气贯长虹、凛烈万古。

第四,光风霁月以待人

圣贤待人,真挚诚恳,既不傲慢,也不怀成见,所谓“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不疑忌猜测,不坚持己见,不会不知变通,不会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圣贤的胸怀洒落,品格高洁,如光风霁月般,晴空朗照,万里无云。

圣贤为学,懂得以整个宇宙、人类为师,因此能得众善之长。

贤能之学

人之所以成圣成贤,必有其条件。一般贤能之人,除了在能力智慧上胜人一筹,其道德人品必然也是超乎常人之上,此即“贤能之学”,有四点说明:

第一,贵而不骄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一个人有了富贵钱财,有了权势地位而能不骄横我慢,诚属难能可贵。因为恃才而骄、恃宠而骄,甚至恃官位、恃富贵而骄,这是人之通病。只是纵观历史上多少的帝王,虽然富有四海,威震八方,如果他骄慢无道,不懂得爱护人民,最后总会被人民推翻。所以,骄横必败,唯有贵而不骄,才能受人拥戴。

第二,胜而不悖

人生最大的胜利,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战胜自己。一个人尽管在商场上春风得意,在工业界财源亨通,在政治上平步青云,或是在人望上如日中天。但是再多的胜利、再大的成功,都不可以违反常情、不可以违背常理,一定要在社会人情都能接受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拥有胜利。所以,做人要“胜而不悖”,进而要能去除胜负心,如此才能无争自安。

第三,贤而能下

自古圣贤明君,大都懂得礼贤下士、谦虚待人,所以才能招贤纳士,成就一番事业,而得名留青史。一个人如果高高在上,缺少亲和力,令人望而生畏,就会失去群众,间接也等于失去助缘,如此不但事业难成,其实也是德行上的瑕疵。

第四,刚而能忍

做人刚毅正直很好,但是做人更要刚柔并济,有刚正的一面,也要有柔和的一面。能柔才能忍,能忍才能面对人生的横逆,才能全身而退,否则“自古钢刀口易伤”,太过刚硬,往往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不得不注意。

前人的经验智慧,是后人学习效法的宝典,现在出版界有所谓的“帝王学”“管理学”“财经学”等各种专著问世,其实贤能之学更为重要。

贤愚之别

世间人形形色色,性格也迥然不同,有君子、小人,有忠臣、佞臣,有贤者、愚者。何以名君子?何以为小人?谁是贤者?谁又是愚者?赫尔利说:“贤愚的分别,是在一个人的心念,不在一个人的贵贱”,诚不虚也。是善、是恶,存乎一心,是贤、是愚,是君子、是小人,也都在我们自己的抉择。“贤愚之间”有何差别,以下四点提供:

第一,智者养心

人心是否养好、养正、养善,都关系一个人的行为、人格特质。一个智者会注重内心的状态、思想的得失、人格的开展、气度的大小,你看历史上,文天祥养浩然之气,关羽养正义之气,孟子也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至今都令人景仰。一个人能注重养心,增长清净心,实践慈悲心,心能安然、不断扩大、渐趋平和,便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人。

第二,愚者养身

许多人重养生,这原本也很自然,但如果将心思过度置于营养、食品、保身、美容等方面,只照顾衣食住行一切外在所需,忽略养心修性,任心妄动、迷暗、造业,那就是舍本逐末了。人心本来清净如水、光明如镜,只因缺乏智慧、慈悲、道德的疏导,任由一颗心掀起波浪,不能平衡,以致达不到真正的健康。因此,在养身之余,更应加强养心的功夫,才是根本之道。

第三,君子养德

君子者,莫不以修身养德、恕己及人为重。古人云:“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也就是重视“德”的养成。养德有哪些?中国人讲的四维、八德,佛教的三皈、五戒、六度、四摄、十善、自觉觉他、自利利人等,这些都是养德的方法。

第四,小人养威

一个小人,他不注重道德、不注重人格,他养什么?养威。他重视威势,长于吹捧逢迎、势利伪装,一心算计别人。他要你畏惧他,要你在他的威势之下崇拜、屈服、生存。这样的人无品少德、满怀私欲,只重视个人的利益,喜爱搬弄是非,并以此为乐、为傲,实在是不足为取。

生存在纷杂扰攘的社会中,如何亲近君子、远离小人?让自己拥有智者的大气,而不是愚人的昏昧?在行住坐卧、起心动念间,养心、养德,成熟心志,扩大生命视野,以上四点,值得参考。

智者所求

一般人常常要求别人,甚至要求佛祖、要求神明、要求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不会要求这么多,而是要求自己;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如何去要求别人呢?关于“智者所求”,有四点意见提供参考:

第一,在行为上要求规矩

《礼记》说:“礼义之始,在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我们身口意的行为,都要有规矩。说话言谈中,有讲话辞令的礼节,不能粗鲁放肆;举止动作间,有行动姿态的礼仪,不能矫情做作;待人处世时,有接待行谊的态度,要能不陋不悖。总之,一切的行住坐卧都要有规矩,就如孟子所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有了规矩才能提升自我的人格、威仪与形象。

第二,在信仰上要求正见

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不管你信仰什么宗教,或是崇信哪个主义、哪一种思想,总之都应该要有信仰。有了信仰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有正见;没有正见,容易随俗沉浮、盲目跟从,而成为迷信或是走向负面的人生。所以,信仰没有正见作前导,就好比失去方向的舟航,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中,不知何处是归程,因此,信仰一定要有正见。

第三,在工作上要求勤奋

富兰克林说:“懒惰使事情变得困难,勤勉使事情变得容易。”我们不管从事哪一种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勤劳奋发,如果不肯劳动,即使黄金随着潮水流过,你也懒得起身将它捞起。所以有句谚语说:“勤奋是道路,苟安是悬崖,懒惰是坟墓。”凡事只要能勤奋去做,没有不能完成的;勤奋,才能走向成功之路。

第四,在生活上要求简便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过分放荡奢华、安逸浪费,即使有再多的财富,也有用完的一天。我们看王永庆,虽富甲台湾,但他的一条毛巾用了几十年,因此,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他在生活上一定要求简便。比方说穿衣只为避寒,吃饭只为了果腹,居住只要求有个舒适的家;养成了淡泊简便的习惯,就能去除奢靡与浪费。

《礼记》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一个有智慧的人,不求一时的享乐,不图一时的安逸。自古以来,贤士之气,大都在清心寡欲中表现,而操守品德,也都在享乐中殆尽,所以我们不可不慎。

有智者不争

人生最重要的,不但要知人,还要知己;不但要知事,还要知理;不但要知此,还要知彼。因为能知,就不会与人争;能知,就不会不平,就能自在。所以,“有智者不争”,有四点意见:

第一,勿与积聚人争富

世界上有很多有钱人,虽然富可敌国,因为只知道积聚财富,而不懂得“钱用了才是自己的”,因此成了富有的穷人。因为他们的钱只是存在银行里,或是放进保险箱里,每天只是提心吊胆,害怕财富被人偷盗,结果存了一生的积蓄,自己却从来没有享用过。这样的人,是贪求执着的愚者,因为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所以,做人不要只会积聚财富,而要善用财富。

第二,勿与进取人争贵

有的人每天汲汲于钻营地位权势,或许他因此高升荣显。但是,面对这样的人,我们不必羡慕,也不必计较、不平,因为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不是以官位高低来衡量,而是要有道德,要广结善缘,要多行善事,如此才能受到他人的肯定。否则“宦海浮沉”,一旦失去权势时,人生的价值又何在呢?

第三,勿与矜饰人争名

有的人为了沽名钓誉,不断地掩短饰长,只为争取功名禄位。荀子说:“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一个人能将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才是正直之人。除此之外,我们鉴古推今,但看汉朝时同辅刘邦夺天下的张良与韩信,一个懂得功成身退,一个夸功争名,结果隐退者得全身,争胜者被杀戮,所以,人生以踏实为德,实在不必争功夺名。

第四,勿与狂傲人争礼

世间上有一些自视很高的狂傲之人,要求别人对他要毕恭毕敬,不可有一点怠忽。这样的人,我们无须对他不满,或是要求他对别人也要礼尚往来。如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敬之。”一个人只要有高尚的品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会受人尊敬,否则,欲得别人的礼遇,往往求荣反辱,所以,不必与狂傲者争礼。

《战国策》云:“无其实而喜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知一味地贪图虚名与权势,总有一天会从高位荣显中堕落。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要争的是道德与人品,而不是争外在表相的虚华。

领导人的条件

家庭有家长领导子女,学校有校长领导师生,公司有主管领导部属,国家有元首领导百姓;任何一个团体,都需要有领导人。领导人很重要,他是整个团体的灵魂人物,主导这个团体的胜败兴衰。领导人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他所领导的团体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归纳出以下四点意见:

第一,让人的思想能得到自由

“思”是心灵的活动,有思想,才能够明辨真理。思想自由,正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身为领导人,必须让下面的人拥有思想与言论的自由,让他敢想敢言。如果领导人抑制了大众思想的自由,等于抑制了进步的机会,这就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了。

第二,让人的生活能得到自在

身为领导人,让下属常常感到生活不自在,如吃、住不自在,做任何事情都不得自在,领导人就必须自我检讨了。一个充塞动乱的国家,人民的身心长期处于恐慌、不安定的状态,生活如何得以自在?《心经》有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身心无所挂碍,才会清安自在。因此,让下属安心安住、生活自在,是领导人必然的责任。

第三,让人的教育能得到增长

教育是人类传递和开展文明的方法,具有培育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身为领导人,不能光是压制下面的人,必须让他不断地进修,多元化地学习,使其心智、技能不断地成长。许多成功的企业、团体,会给员工在职进修的机会,甚至安排他们到国外参访或深造,即是希望借由教育,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潜能与创意,使其有更卓越的表现。

第四,让人的安全能得到保障

领导人若让下属,每天处于恐怖、忧愁里,如担心家庭经济,担心居家、生命安全等,他就无法安心工作。唯有使下属的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使之欢喜而无后顾之忧地工作、生活。

想要成为领导人,除了本身需具备专业能力,更应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感觉自己受到重视,自己的前途有希望。如果家庭里、团体里,乃至社会、国家,所有的领导人都能做到这四点,必定可以成为卓越的领导人。

美丽的现代人

每一个时代,对于“美”有不同的标准,所谓“环肥燕瘦”,汉成帝宠爱瘦瘦的赵飞燕,因而造成汉末一股“瘦就是美”的风潮;因为唐明皇宠爱胖胖的杨玉环,因此,丰满圆润就成了唐代的美女标准。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又如何?面容娇美、仪态万千的俊男美女才算美?对于美丽的现代人标准,我们有四项看法:

第一,有声音有表情

所谓的“有声音”,是指在适当的场合,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有物,而不是无的放矢;有表情的人,在应对进退中,懂得以脸上的表情及适度的肢体语言,如微笑、倾听、专注等,来表达对人的赞同、包容、尊重或善意。有声音、有表情的人,是面容最美的现代人。

第二,有美言有动作

黄莺的声音清脆婉转,所以受人喜爱。一个会说话的人,说的都是好话、赞叹人的话、鼓励人的话,就如“黄莺出谷”,让人觉得悦耳动听。灵慧善巧的人,对于别人的表现,会以动作如鼓掌、点头、竖起大拇指等,来表达赞叹,绝不会以夸张或粗鲁的动作伤害别人。有优美言语与动作的人,是行动最美的现代人。

第三,有见解有建议

一个人光是外表美,却没有见解、没有思想,就会落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讥。佛陀说法,常叮咛弟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就是提醒弟子要思维法义、要有思想,并说:“诸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有思想见解之后,还要将佛法、道理贡献给别人,让别人也能受益。内在学养丰富,又不吝法布施的人,是思想最美的现代人。

第四,有信仰有慈悲

有些人会说:“只要我心好,没有宗教信仰也不要紧。”任何一个正信的宗教,都是教导我们圆满人性的真、善、美。既然自认心好,为何要排斥宗教信仰呢?有了信仰的力量,道德会有增上的推力,人品会更端正,有了信仰,对于慈悲的体认也会更深刻。有信仰有慈悲的人,是德性最美的现代人。

作为一个现代人,不仅要拥有亮丽的外在条件,也要有深刻的内涵修养,才称得上是最美的现代人。能拥有这四项要点,每个人都可成为现代最美的人。

学做地球人

现代的世界由于交通便利、信息发达,国与国之间的界线,日益淡化,种族与种族之间的距离,渐渐缩小,可说是咫尺天涯,近若比邻,地球村的时代已经来临,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做一个地球人。如何做一个地球人呢?

第一,做一个平等的地球人

佛教里有句话说:“愿将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平等的地球人,对于所有人等,能尊重爱护,没有纷争;对于不同种族,能用心平等,没有歧视;对于世界上大小国家,不管是强者或是弱者,能互通往来,没有排挤,体认万法缘生,彼此密切,才能做一个平等的地球人。

第二,做一个共生的地球人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离开别人而存在,都无法离开因缘而独立。我们的衣食住行,随时随地都仰赖着社会大众的供应。生病时,有医师疗护,学习技能知识,也要有老师先辈教导,甚至出国旅游,也要有飞机运载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我们要大其心,厚其德,认知大家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彼此互助合作,彼此心怀感恩,才能共生共存。

第三,做一个尊重的地球人

地球上的人类,虽然有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的不同,虽然有人种、肤色、性情的不同,但是人格一样,都应该受到大家尊重。与人相处往来,互换立场,要为对方着想,尊重别人的生命,尊重别人的身体,尊重别人的财富,尊重别人的名誉,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重他人,人家自然尊重。

第四,做一个包容的地球人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世界上遍布着众多的不同,举凡生活环境、民情风俗、语言文字、思维模式的不同,但也因为各种“不同”,而展现世界多姿多彩的风貌。

所以,人在思想上要建立包容的观念,才能将自己融入世界里;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世界就能有多大。世界不是一个人的,是大家共同拥有的。

现代青年

过去,有一个西洋哲学家说:“要我看看你的国家,先看看你的青年。”可见青年对未来国家、社会的重要。青年要开发心田,耕耘心地,并发掘内心的财富,尤其要发心立愿,不断地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的未来,作有计划的学习,才能展现实力,成为时代青年。现代青年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呢?

第一,要有开阔包容的心胸

这是一个开阔的时代,青年更应以天地为心,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放大胸怀,所有的世界、宇宙、乾坤,都会纳入心中来。因此,你的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好比明太祖的“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的气魄,青年要放眼世界,观望未来,继承过去圣贤之学,培养开阔包容的心胸,开启未来万世之生命。

第二,要有服务度生的悲愿

青年有强健的体魄,应该发心多做事、多学习,时时刻刻志在服务大众,念在普度众生,愿在普济社会。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我,那是没有什么大成就的。只要有悲愿,就有力量,就能精进不懈,甚至遭逢横逆、挫折也不计较。从服务度生中,开发自己小我的生命,融入大众的生命,启发豁达的胸襟。

第三,要有德学兼具的才华

尽管时代瞬息万变,学问不断推陈出新,道德仍是为人处世的准绳。新时代企业,还是回到讲究伦理、诚信、道德,没有道德的学问,做事容易失去原则,做学问也会有差错;没有学问的道德,恐有愚痴之行,所以,道德和学问同等重要。

第四,要有涵养谦让的美德

青年人的毛病往往在趾高气扬,目空一切,所谓“满瓶不动半瓶摇”,太急于表现,深怕别人不知道我,因此,还没有修学圆满,就到处自我膨胀、自我推销,这样,反而容易给人看轻。青年要学习稻穗,金黄饱垂才是成熟。成功的人,表现越谦卑退让,对人越恭敬有礼。因此,现代青年人必须要有涵养谦让的美德。

现代青年,要开阔胸襟,热心为人,要有真才实德,内涵学养,才能成为卓尔特出之人。

有为的青年

佛经有一句话说:“长者不必以年耆。”同样的,青年也不一定以年龄来分界,有时候虽然年纪老大,但他富有朝气热忱、精神活力,他就是青年。有为的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中坚,是家庭的支柱,是众人的榜样。怎样成为“有为的青年”呢?有四个条件:

第一,青年要勇于负责

所谓青年,他的责任感特别强烈,不推诿,不推托,不会什么事情要别人来做,自己就能当下承担,即使是苦的、难的,他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好比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就是有这种万夫莫敌的勇气负责,这就是有为的青年。

第二,青年要立志奋斗

青年是美好人生的开始,青年不是消极、不是保守、不是因循,他不断上进,不断朝更好、更美去努力实践。有一位年轻成功的企业家说:“我有很多钱,可是我还在工作,我是贪得无厌吗?不是,是以事业度过时间。我自奉甚俭,不抽烟,不喝酒,不去娱乐场所。下班回家,就是一杯清茶,看看报纸,如此而已,一天过去,第二天又带着饱满的精神开始工作。”由此可知,一个人成功,绝不是从安逸享受中得来,而是从不停地奋斗中获得;在工作里,生命热力才有办法发挥,人也活得才有意义。

第三,青年要富于正义

青年具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他不做偷鸡摸狗的事,你来我往之间,讲究正直无私,讲究义气情谊,这就是青年的可爱之处。东汉董少平为官清廉,即便是公主权贵,他一样无私执法,正义凛然,在他担任洛阳县令的时候,可说是清平之治,百姓安居,因此有“枹鼓不鸣董少平”的称颂。

第四,青年要健全人格

人格如窗户,一格一格,不能错乱,不能东歪西斜。青年要培养端正的人格,才会受人肯定。比方有美德、有忠诚、讲责任、富正义等,这些都是有为青年的人格。如果超出这些人格之外,就不像一个人,更遑论像一位有为青年了。

青年要有礼赞生命的感恩,青年要有自觉信念的价值,自我调适,朝确定的目标前进,有朝一日,必能发展自我理想。

因人而予

佛陀说法时,常因众生不同的根基,而给予不同的教导。智慧如须菩提者,佛陀为他们说“空”理;钝根如周利盘陀伽者,佛陀就叫他扫地。对一些贪恋世间繁华的人,佛陀说世间“苦、空、无我、不净”;对那些向往涅槃的人,佛陀则说“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增加他们的欣乐之心。我们虽没有佛陀“观机逗教”的深智,但在与人相处时,也应视对象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对待。

第一,以实情给君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水的本质是清澈透明的,有鱼虾现鱼虾,有水草现水草,甚至云影徘徊、千江映月,它都不曾隐瞒什么;任何事物在水的面前,所映现的就是该物的本来面目。我们与君子相交,就如同面对一泓清水,宜以真诚无伪的心来相处,不矫情、不虚诈,以实在、诚实的态度坦然相待。

第二,以善态给小人

俗语说:“宁愿得罪君子,不敢得罪小人。”君子风度泱泱,心胸雅正,你对他不礼貌,他也只一笑置之。若是小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不得体的话,他可能就耿耿于怀,甚至伺机找麻烦。因此,跟小人相处,态度要更友善,说话要更谨慎。

第三,以礼节给平辈

对待朋友、兄弟、同事,要有礼节。应该尊重者,给予尊重;需要帮助者,给予帮助;对方遭遇挫折时,为他打气加油;对方有福吉之事,衷心赞叹助喜;对方有不是之处,婉言相劝。能与平辈如此相处,才符合孔子所说:“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第四,以恩惠给下属

要得到部下、同僚的心,与他们相处时,要给予恩惠。在他们有需要或困难时,不吝伸出援手,必能得到他们真心的感激。做领导、雇主的人,在金钱上不要太过苛刻、吝啬,能在有形的物质上慷慨,对方也会感恩图报,在工作上更用心,而让我们在无形中收获更多。

大部分的人都想给人真心,给人意见,给人好意,给人恩惠。如果给得不得体,或许只能“事倍功半”;如果具备分辨对象根性的智慧,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因人而予”,学问甚大。

怎样有人缘

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人缘”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人缘好,很多事情不求自有,处处顺利;人缘不好,纵有十八般武艺,麻烦阻碍还是很多。如何才能得到人缘呢?有四点建议:

第一,开放不固执

近代以来,已发展到多元化的时代,人与人关系密切,因此,凡事要以开放的胸襟,才能够与人合作、进步快速。像日本明治天皇即位后,放弃长久以来的“锁国政策”,进入国际社会,使得日本迅速列入经济强国。同样的,一个人要也放弃固执傲慢、自我封闭,否则再好的因缘,都会擦身而过,实在可惜。开放心胸,才能谋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共荣。

第二,幽默不古板

衣服破了,可以用针线缝补起来。人际相处难免有缺失,这时可以靠幽默来维护。尤其东方人的性格较为严谨、古板,容易墨守成规、停滞不前,遇到挫折难堪,一句幽默的话语,可以化解尴尬;一个严肃议题、僵持的议案,适时的幽默,消除凝重的气氛。幽默,才能自在与人相处,增添欢喜。

第三,温馨不冷漠

冷漠是人际往来最大的障碍。当我们流露出一副冷漠的表情,得到的反应,当然也是一副冷面孔。一个家庭冷漠,亲情必定淡薄疏远,没有向心力;一个社会冷漠,彼此一定猜忌隔阂,难以产生信任。要化解心灵的寒冷,就要以温馨来代替冷漠,就像太阳一出来,冰雪就渐渐融化了。

第四,真诚不矫情

有些人为了达到目的,总会玩一些小聪明、耍一些小把戏,或者做一些小动作,潜藏之下的是贪婪、势利和傲慢。明代憨山大师云:“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不能以诚待人,总会遭到大众批评,态度诚恳、踏实庄重的言行,才能获得信任与尊重。

好人缘不是凭空而有,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为人留一点余地,为人多一分设想,处处以巧心智慧体贴别人,观照四方、面面俱到,当然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同,欢喜与之亲近了。

成功的敌人

每个人都想创造成功的人生,但成功的定义却不尽相同。有的人觉得平安是最大的福气,如苏东坡有诗云:“人皆养儿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但更多的人希望成就辉煌,成为英雄,做企业家、文学家、政治家……人人企盼成功,但不是什么人都能成功,为什么呢?以下四点是成功的敌人:

第一,没有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三心两意,做这个也好,做那个也不错,结果什么都使不上力。好比没有根的浮萍,顺着水势到处漂流,没有依靠;又如同没有方向的舟船,随意航驶,靠不了岸。想要成功的人,要像篮球要投入球网,棒球要奔回本垒,足球要踢进球门一样,有个明确的方向,朝一定的目标前进,才能成功。

第二,没有组织

有些人创业,一时兴起,找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可是运作乱无章法,没多久就倒闭。《梁书·羊侃传》云:“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只是暂时凑合在一起,就像一盘散沙,难以成事。凡事都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流程、有权责区分,让参与的人都能分工合作,事情才会做得成功。

第三,没有行动

战国赵括擅长谈论兵法,却不知变通,结果长平一役大败,被讥为“纸上谈兵”。道理懂得再多,光说不练,没有行动,也是说食数宝。好比学游泳,不肯下水,还是旱鸭子。佛教说“行解并重”,知道之外,还要老实地行动实践,才有成功之时。

第四,没有毅力

古人曾说,滴水能穿石,愚公可移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也就是说,一个有毅力、有魄力的人,一切“不可能”的事,会变成有“可能”;相反的,没有恒心,没有毅力的人,所有的“可能”,也会变成“不可能”。所谓“没有勇气,克服不了困难;没有毅力,成就不了事功”,想要成就一切事,毅力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成功最大的敌人是无心,想要成功,就要发心。发心吃饭,饭中自有菜根香;发心读书,书中自有千钟粟;发心走路,就能走得远;发心学道,就能日有所悟。要成功,就要远离以上这四个敌人。

再谈成功的敌人

成功不是偶然的,成功的人大部分具有远见,立定目标后就勤奋好学,朝着目标努力不懈,坚持到底。他们的眼光看得比别人远,比别人多一点心,多一分关注,因此能够成功。而不能成功的人,通常是遇到了成功的敌人,有哪些呢?

第一,自暴自弃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对前途没有希望而自暴自弃。其实,当一个人遭遇逆境、挫折,只要肯改善因缘、发心利人,就能重燃希望。丑女投河,老和尚开导她:“人有两个生命,第一个自私的生命已死,第二个利人的生命,可以为人服务而再生。”因而转化心念,改变一生;癌症患者,一心投入公益活动,重燃生命光辉。所以,遇到任何不幸的打击,都要从困难中找到奋斗的途径,从哀伤中体会生命的喜悦,千万不可颓废消沉,自暴自弃。

第二,虚荣不实

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个人爱慕虚荣,日常用品、穿着衣物,都要讲究名牌;凡事爱出风头、喜欢受人赞美、吹捧自己等,诸多的浮华不实,都是虚荣心的表现。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虚荣的人被智者所轻视,愚者所倾服,阿谀所崇拜,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真正的成功,不会因为一时的虚荣而沾沾自喜,脚踏实地才是务实之道。像玄奘大师的“言无名利,行绝虚浮”,正是最好的学习典范。

第三,掉以轻心

做起事来觉得很顺畅,反而容易疏忽大意,酿成大祸。因此,越是平坦的地方,越是有暗坑,有危险。唐朝鸟窠禅师经常栖身于树上,大诗人白居易见到便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笑说:“宦途凶险,伴君如伴虎,浮沉无定,才是随时随地都有危险。”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有智慧的人,随时随地都会谨小慎微,免得临事时惊惶失措。

第四,骄傲自矜

所谓“骄兵必败”,在世间为人处事,不必害怕困难挫折,有时太顺遂,容易骄傲自大,甚至引人嫉妒;于艰难困苦里完成目标,可以锻炼心志,才不会稍稍拥有一些名利,就志得意满,盛气凌人;也不会要求别人凡事听命于我,过于顺心如意,反而养成刚愎自用的个性。一个人能够“富而不骄矜,贫而有傲骨”,自能活得安然,活得有尊严!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成功的人

一个想要得到成功的人,一定要重视自身的管理。墨子云:“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国政?”连自身都管理不好,是不能治理好国家政事的。自我管理,举凡意志力、理性的智慧、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会决定一个人做事的成败。

“成功的人”必须具全的四个要素,提出来作为大众参考:

第一,要有果断的魄力

成功的人要有果断的魄力。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甚至自我管理时,面对所有裁决时,不能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就像禅门中的明心见性,是一种由本性自然流露的智慧,不假思索,“噢!这就是了”。从而发展创造力与判断能力,才足以适应现今快速动荡的电子化时代。

第二,要有理性的决策

现代企业管理中,“决策”是管理者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决策必须要有理性,必须通过客观、平等的智慧,以理性、冷静的态度作决策,不能意气用事。一个人的决策能力,影响行事成败;一个领导者的决策方向,影响团体未来的发展;因此理性的决策,不可不具备。

第三,要有乐观的态度

身为领导人,要能自我肯定,追寻正面的目标。将全副心力专注于当下,不后悔过去,也不忧虑未来。面对属下,不以上对下的姿态盛气凌人,你乐观进取、散播欢喜,反而会让每个跟随的人心甘情愿,乐于效命。因此,乐观,会让生命活跃起来,乐观,会让人们充满希望,发挥力量,才有成功的希望。

第四,要有进取的精神

想要成功的人,除了承担自我,肯定自觉的能力,进而更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开展自我,进取的精神就很重要了。以进取心,以身作则,跟随你的人,都愿意与你同甘苦、共患难,为实现目标而齐心奋斗,才能充满活力,不断开拓前进。

古代有所谓“内圣外王”的德治管理,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开始,做好内在德性升华,才有余力行“外王”,以自己的声望和威信去教育别人、管理别人,不但是成就一个成功的自己,更是一个成功的团队。

成功动力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学生期盼考上理想中的学校、商人渴望事业飞黄腾达、父母期待教育子女出人头地。虽然古谚有说“失败为成功之母”,失败并非完结,勇敢面对,还可以奋起飞扬,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成就。但人们以为成功带来荣耀,失败带来沮丧,谁都不愿意失败。但是成功必须具备成功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成功的动力,在哪里呢?这里提供四点:

第一,惭愧是动力

佛经里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又说“惭与愧二者能使一切言语行为光洁,所以叫作二种白法”。有惭愧心的人,懂得自我反省,勇于改过,知道自己有所不能、有所不及,要努力的地方很多,便会发心立志,勇往向前,一旦发挥潜能,成功指日可待。所以人要有惭愧之心,才会有进步的动力。

第二,谦让是动力

一个人如果总是与他人争强斗胜,图占上风,甚至为了拥有权利及地位而不择手段,这样即使一时赢得了胜利,却也因此输掉了道德及人情,这不但不是成功,反而种下了重大失败的祸因。“谦让”就是对他人能力的肯定与认知,凡事不一定由“我”主导,要懂得留一点机会给人。不傲慢、不自大,自然能受到大家的敬重,做起事来助缘多,也就容易成功。所以,谦让就是一种动力,在事业发展中是必要的条件。

第三,忍耐是动力

谚语云:“万事皆从急中错,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观察时机、等待因缘。急,“不得”。忍耐是一种承担、一种处理、一种等待,也是对因缘法的认识。所以,不可小看忍耐的力量。许多事业有成者都在忍耐多次失败后,愈挫愈勇,最后得到全面的成功。因此,幻想一夕有成,不如在艰难困苦当中忍耐、涵养,一旦时机成熟,必然能够水到渠成。

第四,智慧是动力

智慧,不是卖弄机巧聪明,而是因为经过了养深积厚、人格成熟、眼界宽广,又有处理实时困难的担当,以及权巧应对的内涵之展现。一个有智慧的人,做起事来理路清楚,什么时候该说、该做、该加强,了然于心。综观各大成功企业,除了上下同心,主事者善用智慧管理及决策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有智慧的人,最大的内心能源就是乐于成就他人,所以众缘也都来成就他,就像一位善于沟通的外交官,能排除各种利害关系,搭建国与国之间真正的友谊。

成功要件

做一件事想要成功,想要完美,成功的条件不可缺少。就像种花,除了阳光、空气与水的基本养分,不能缺少“有机”肥料的滋养。亦如做事成功的条件,要有身心的调和。品德与意志力的健全,是内在成功要素;强身与广学博闻则是外在的努力。

以下提供四点“成功的条件”,作为我们的处世方针:

第一,要有高尚的道德

孔子说:“为政以德”,又说“德不孤,必有邻”。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应努力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的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一个具备高尚品德的管理者,他能打从内心时时刻刻为员工、部属着想,才能实行仁义管理,真正做到宽仁德厚。由于他的以身作则,上行下效,也才能达到“正身治人”的成效。

第二,要有坚毅的魄力

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各种环境因素变化不断,具备先见之明的直观智慧,就很重要了。一个人要成功,事前做好周全的准备,临事必须要有魄力,禅门所谓“拟思便乖,动念即错”,在实践之初必然面对许多困境,这时要有当机立断的勇气,所谓负责、担当、勇敢、决断的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要有强健的身体

很多人由于自己身体不好,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体力不好,就不能工作、不能开会、不能辛苦等。身体不健康,不仅对事业会产生影响,在做人方面也容易产生缺失,因为无法联谊,也无力主动去关心,更不能具足擘画千里的冲力。所以,一个人想要成功,强健的体能是很重要的。

第四,要有渊博的见闻

一个人想要成功,不能孤陋寡闻,要能高瞻远瞩、心胸广阔。识见可以靠自我充实、广学博闻来提升;心胸则要自我培养,以不断地历练来增加。好比一个企业家,对于经营哲学、管理技巧和组织运作方面的知识都要具足,并作市场调查,以掌握产品的销售情况。若从事教育,则要了解学生素质、师资来源等。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预备足够的知识,所创造的事业才会成功。

在家庭中,你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家人;在社会上,你想要做一番成功的事业。这两者其实是一体两面、互相依存、互相成就的。其中,更不能缺乏“成功的条件”,因为这是成功人生的四把钥匙。

成功的进阶

孩子成长需要时间,学生读书要有次第,一个家庭经营要成功,一个事业管理要成功,也都是一时一时、逐步逐步成功。成功不可能等着别人给我们,或是天上掉下来就有,而是要靠自己双手去努力获得。怎样才能登上成功的阶梯呢?有四点意见:

第一,以学问来磨炼气质

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学问,你没有令人欣羡的“学历”,也要有自修自学的“学力”。无论哪一行、哪一业,唯有通过自我教育、充实学问,才可以磨炼自己与时俱进,适应任何阶段的成长。能把自己懒惰、庸俗的形象,磨炼成精勤、上进的气质,那么你成功的阶梯,就跨出第一步了。

第二,以礼法来检束身心

礼法道德,是做人本来应该具备的,即使到了21世纪,世界各大企业家纷纷主张,一个企业的永续经营,终究必须回到品格道德来训练人才、培养人才。能够以礼法、以道德来检束自己身心的人,会受到他人更大的欢迎、尊重与信赖,他的成功之路,也就更进一步了。

第三,以益友来作为良师

人不能单独生活在世间,无论什么都是他人的供给、护持才能拥有。因此,我想要有所成就,也是要靠良师益友来助成。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益友就是资粮,以他们作为我的老师,互相规劝、互相谏言、互相帮助,会增长我们的实力,增长彼此的善缘关系。

第四,以勤俭来成就事业

古人有云:“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自古以来,没有听过以奢侈浪费而能成功,只有因此而倒闭失败。勤俭是创建一切事业的最大动力,能勤就能完成,能俭就能致富,所以说勤俭必定成功。

读书有阶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乃至博士生;修道也有阶梯,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觉、妙觉而完成菩萨道,最后才能成就佛道。科技产品不断更新,计算机产业不断升级,一个人也要不断自我超越,才能有所成长、成就,这四点成功的进阶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成功的力量

有一句成语:“众志成城”,意指集合众人的意志力量,就可以无坚不摧、无事不成,这意志心念就是成功的共识。这世间无论成就什么,都要有力量,你做事,要有勤劳力;你说话,要有亲和力;你读书,要有慧解力;你发心,要有大愿力;想要追求事业成功,就要有成就事业的力量。成就事业的力量有四点:

第一,智慧的抉择力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会面对很多的关卡,你要针对多项条件、现状给予评估,必须要有抉择力。哪一方面的事业被现在社会所需要?哪一类事业对国计民生有帮助?未来哪一些事业有前途、有发展?哪一种事业是合理的、厚道的?我们必须要有智慧的抉择力。

第二,禅定的克服力

世间上的事,其发展没有一帆风顺的,人间的事业,它必定都会面临一些困难,有待力量来克服。能够克服困难的人,才能成就事业;不能克服困难的人,就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雨雪,又怎么能生长延续呢?用什么样的力量来克服?禅定力。禅定以不变应万变,你能处变不惊,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世间的纷扰困难,有了禅定力,就找到了克服困难的方法。

第三,慈悲的摄受力

我们创造事业,不是靠口号,也不是靠虚伪,更不是靠权力。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大家来拥护,就必须要有群众。如何获得大家的拥护呢?那就是慈悲的摄受力!让大家知道我们很慈悲,我们爱人如己,能够推己及人,别人与我们来往互动,能感受到如沐春风,愿意来帮助护持,这就是慈悲的摄受力。

第四,勤劳的精进力

明末画僧石溪说:“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同样的,世间人成就事业,是无法坐享其成的,必须要勤劳,必须要精进,以勤劳的精进力奋发努力,才能成就事业。

文章笔力万钧,所以有传世之文;书法力透纸背,所以有万世之作。科学家要有创造力,军事家要有战斗力;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力,这四点成就事业的力量,提供我们参考。

成功的基础

语云:“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为人要如圣贤德,要有福慧有根基。”为学之道,基础要广博,才能厚实高大;学圣贤行,也要有根基,才能有所成就。一个人希望成功,也要有成功的基础条件。成功的基础是什么呢?有六点意见:

第一,博学以广识

你想做人成功、做事成功,就必须博学广识。所谓“知识不厌其新”。现在是一个国际化、现代化、开放自由的时代,你不能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我设限,自我满足。博学广识,就能与世界接轨;知道的多,就能与时俱进。这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勤习以服膺

无论拥有知识、拥有道理,都要不断地反复思维、温习,慢慢融会于心,用全部的身心去实践,那才有所获益,也才是你的。否则只是岸上习泳,画饼充饥,虚晃一招,毫无用处。所以,勤习才是成功的第二个条件。

第三,详实以知微

要想成功,就要对自己的事业发展、为人处世,乃至对周围环境、因缘条件等,都要有一个翔实的正视与了解。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知微细处,行事不会太过粗枝大叶;防微杜渐,就能防患未然。

第四,判断以明理

辨别正邪,是每个人的智慧与认识。你正邪不分、是非不明、好坏不辨,不能权衡轻重,不能察知善恶,也算不得是个正人、好人。因此,遇事不能优柔寡断,理性、冷静地分析,是非得失关头,要有一个明理的判断。

第五,省察以知过

《劝发菩提心文》:“知省察,才知舍取;知舍取,则可发心。”省察,是一种美德;知过,是一种自觉。不断地省察自己过失在哪里,就可以知道如何去恶修善、舍坏取好。省察,才能有所改进;改过,才能不断更新。

第六,治疗以改正

一个人的身体,有病了,要懂得治疗它;公司制度发展有了故旧缺陋,也要更弦易辙,求变改革;做人有所亏欠,不够周到,就要修正改进,以臻圆满;心里有了贪嗔愚痴疾病,则要用慈悲喜舍种种方法治疗。然后,身心健全了,就能发展;事业健全了,就能成功。

基础坚固了,房子才能高大稳当;根底扎深了,树木才能茁壮茂盛。这六点行事要点,可以作为我们成功的座右铭。

成功之前

人一生当中都在追求一个圆满。圆满的人生,要有许多方面的“成功”才能完成。例如,在情感婚姻路上,祈求“百年好合”;在经济事业上,企图“飞黄腾达”;在待人处事上,想要“广结善缘”。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先把人做好了,才能再谈到其他方面的成功。做人怎样才能成功呢?提供四点意见:

第一,诚信守分、待人尊重

我们和人相处来往,最要紧的就是“诚恳”与“信诺”。宁可自己吃亏上当,不去伤害别人,这就是所谓的“守分”。与我交往的人,都要真心平等地尊敬、尊重。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尊重别人,别人自然就会尊重你。对人讲诚信、谨守住本身的立场,又能尊重对方,无论是在感情上或是工作上,都比较容易成功。

第二,忠心负责、处事认真

夜阑人静时,是否曾自问:对于工作,是否肯负责?待人处事,是否做到真心?人与人之间,也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更何况是本身所担负的工作?世界上不论做人做事,但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所以你要成功的话,如果能确实做到忠心、负责、认真,必定所求如愿。

第三,学养专精、求知不息

“知见”就是整个生命的主体。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你必须具有高明的学术知识,深厚独到的涵养功夫,所拥有的技术也都很专业。这样学有专攻、知识健全,还要保有一颗持续求上进的心,不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求知求识的心不打烊,再加上工作很认真。既有这些优越的条件,当然就容易获致成功。

第四,慈悲平和、服务大众

一个人想要成功,你必定要施给人无限的慈悲,广大的爱心,热心与有品质的服务,如此方能获得别人的认同,走向成功的道路。我们常说:“慈悲无障碍,施比受有福”,正是通过这样善意真诚的布施,“果报还自受”,最终真正的受益者就是自己。

因此我们了解真正的成功,是“诚于中而形于外”,由充实自己而显发于外,没有所谓的捷径。但是,只要努力,人人机会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