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被称为“中国现象”“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是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阻碍了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变这种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地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境内山峦起伏、重峦叠嶂,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山地和丘陵占省域国土面积的92.5%。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贵州省自然生态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水能资源蕴藏量居全国第6位,煤炭等46种矿产资源的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型地区。

由于煤炭、矿产等资源非常丰富,长期以来贵州省一直以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增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但是这种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是持续的贫困和落后。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特别是2012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贵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十二五”全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2.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很多经济指标增速都位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发展起点较低,贵州省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其他省份相比,贵州省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仍处于下游水平,人均GDP不到3万元,相当于全国人均GDP的60.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为80.5%,仅相当于2010年的全国平均水平。[1]因此,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目标,贵州依然任重而道远。

根据国家“三步走”战略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之一是要补齐发展短板,尽快改变贵州省的贫困落后面貌,促进贵州省尽快实现富裕和跨越发展。因此,贵州省能否实现跨越式绿色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问题。正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号文件)所指出的: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2]在“十三五”及今后更长时期内,贵州省要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3]的发展理念,亟须从战略高度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谋划,彻底打破当前低水平、贫困落后的超稳态,充分发挥贵州省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走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报告以贵州省为例,分析生态脆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总结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贵州省绿色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全国类似生态脆弱地区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201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gzgov.gov.cn/xxgk/jbxxgk/sjgz/tjsj/201603/t20160323_384506.html,2016年8月3日;国家统计局科研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http://cn.chinagate.cn/reports/2012-08/28/content_26350679.html,2016年8月3日。

[2]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贵州日报》2012年11月24日。

[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