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著名爱国实业家周学熙出身官宦世家,和诸多古代学子一样“学而优则仕”,曾以追求宦海仕途为人生目标,但在官场混迹多年之后,却与实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于是“大兴工艺,先后集资开办了十五个大型近代化企业,其资本总额高达四千多万元,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实业集团”。周学熙创办的实业集团“不仅促进了华北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而且在全国工业发展史上都居重要地位”,[1] 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周学熙也因此与南方实业家张謇共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两大巨头,素有“南张北周”之称。秦皇岛耀华玻璃公司(以下简称耀华玻璃公司)就在这15个大型近代化企业之列。

耀华玻璃公司是中国最早采用机器连续大量生产平面玻璃的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近代玻璃工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21年以后统治平面玻璃市场的是中比合资开办的耀华玻璃公司的机制品”[2]。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后经历了中比合办自营阶段(1921—1924)、中比合办托管阶段(1924—1936)、中日合办托管阶段(1936—1941)、中日合办自营阶段(1942—1945)、官商合办阶段(1945—1948)、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大跃进”及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7—1988)等重要的发展时期,历经了近百年的历史沧桑。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耀华人前赴后继、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耀华玻璃公司取得了辉煌的发展业绩,现已改组成立中国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作为我国玻璃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生产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玻璃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3]。但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发现,学术界对耀华玻璃公司的关注度和研究成果与其在中国玻璃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不相符的。

加强对耀华玻璃公司的研究不仅是对玻璃制造企业的个案研究,也能反映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状况。作者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毕业论文就是周学熙实业集团另一个早期的大型企业——启新洋灰公司,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典型的水泥民族工业。在研究启新洋灰公司的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规律、环境有一定的研究,较好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全貌,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积累,为更好开展耀华玻璃公司研究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启新洋灰公司和耀华玻璃公司均属于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爱国实业家周学熙创办的实业集团成员之一,二者都有周学熙创办实业的特点和共性,可以较好地了解、把握耀华玻璃公司的发展脉搏。耀华玻璃公司的成功举办,更能反映20世纪初中国中外合资企业发展情况,为后续研究中国近代中外合资企业提供一些有益借鉴。为此,本书在大量的耀华玻璃公司档案及相关文献、著作、论文、报纸、文史资料等基础之上,试以耀华玻璃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专利技术的引进入手,对其创办、资本筹措、管理体制、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经济效益、劳资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探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和比利时合资举办耀华玻璃公司的本来面目,以求以史鉴今。

1921年12月22日,耀华玻璃公司发起人李伯芝与秦皇岛玻璃公司董事毛立司·罗遮,分别代表中国投资方和比利时投资方正式订立了《华洋合股合同》,决定成立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该项合同的签订,使中国辗转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平板玻璃制造技术,对中国近代利用机器大批量制造玻璃起到了引领潮流的作用,使中国的平板玻璃制造水平一步跃居亚洲最前列。耀华玻璃公司虽然不像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等企业,是周学熙实业集团的中坚,但在中国近代平板玻璃工业发展史上却一直独领风骚,执平板玻璃制造业之牛耳,垄断中国玻璃市场多年,不仅丰富了周学熙实业集团的结构,促进了北方工业的发展,而且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更为重要的是,耀华玻璃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壮大,有效抵制了来自外洋特别是来自日本和比利时平板玻璃的倾销,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金钱溢出不可胜计”[4] 现象的蔓延与扩大,维护了民族利益,让外国人看到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广阔市场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孕育着的强大民族精神和力量。对耀华玻璃公司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客观的专门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意义:耀华玻璃公司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平板玻璃生产技术,在中国玻璃制造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对该企业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近现代中外合资企业发展史的研究层面看,虽然耀华玻璃公司对中国近代平板玻璃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书生之家等专业学术网站,以及人大报刊资料索引和近代史研究索引后发现,不仅对耀华玻璃公司的研究鲜有成就,就整个中国近代玻璃工业发展的研究,不管是个案还是整个行业,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或文章发表,现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已发表的一些文章多为片段性的回忆内容,简单的就事论事,不能反映耀华玻璃公司的发展全貌,以及当时的企业发展环境。该研究的开展,无论是对耀华玻璃公司发展史的研究,还是对中国近代玻璃工业发展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社会史的研究均有所裨益。

现实意义: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局面极不稳定,军阀连年混战,政府更迭频繁。有历史数据显示,从1916年到1928年共发生军阀之间有一定规模的混战140多次。军阀们为保全和扩大自己的实力与地盘,不断招兵买马、扩军备战,而这些恰恰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使得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北京的中央政府更是在军阀的操纵之下,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很多政策的连续性难以实现,更多的是突发性、临时性税收等政策影响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交通运输不畅,时局变幻莫测,使企业不能在健康有序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正常发展。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给耀华玻璃公司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所有这些对中国国内生产造成很大的破坏。就是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耀华玻璃公司的领导者们能够准确定位中国玻璃市场,客观分析利弊,毅然决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中国自己的平板玻璃工业,并且取得了成功,自有其过人之处。通过对耀华玻璃公司市场管理、市场控制、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汲取其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更好地为今天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积极借鉴。从近代工业史的研究方面来讲,也可以丰富其研究内容,使工业史的研究层面、研究对象更为完善和宽广,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