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目标

我们认为,雷马克本人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和研究的活化石,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值得学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此,我们将雷马克置于与比较文学关系的宏大视野之中进行考察,希望可以采取更为多元的视角并得出相对公允的结论,本研究有如下目标。

首先,由于国内目前还没有对雷马克进行系统研究的专文和著作(除本人的几篇文章和两部专著之外),更无雷马克与比较文学关系研究方面的著述,笔者试图从事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另加上国内目前对雷马克的研究仅仅停留在他的经典定义关照下的学科理论建设,且存在以讹传讹的现象,本著作企图进行一定的纠偏,并努力厘清雷马克与比较文学学科之间的多元关系。

其次,国内对雷马克的研究呈现出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现状,而且还出现对其过程研究与结果相去甚远的判断;同时对雷氏所从事的跨学科研究、平行研究、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的关系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研究,以及其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之间的关系研究等还需进一步挖掘,国内学界对这位经典比较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认识也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位极具代表性的比较文学家与比较文学关系的研究,可以窥见西方比较文学家的研究范式,从而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并能通过“他山之石”来指导我国的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和指引我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实践。

再次,鉴于雷马克自身学科理论也处于动态和变化之中,是在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甚至是中国学派学者间的论辩中发展而来,这就更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阐发和梳理。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在传统比较文学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和法国学派也不是断然决裂,这可以从他的诸多论文,甚至是他的博士论文中看出来。同时,传统中的“美国学派”也不是铁板一块,在一定程度上,雷马克与其他美国比较文学界同仁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分歧,有时甚至是激烈的冲突,这些都需要仔细分辨。此外,学界一般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甚至是东方比较文学是在吸收美国学派相应学科理论中建立起来,我们需要明白,雷马克与以中国学者为代表的东方比较文学界进行了怎样的互动,东方比较文学界吸收了以雷马克为代表的西方比较文学界哪些理论滋养,反过来又是否对西方比较文学界有反哺和超越?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彰显比较文学学科的国际性与开放性,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伟大事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