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6月 控制体重增速,避免过度肥胖

孕妈妈的营养状况

营养情况自测表(厘米)

在这个月,孕妈妈的体重平均每周增长350克,不过有的孕妈妈每周只增长300克,有些也可能增长500~1000克,判断自己是不是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还应根据孕妈妈体重、宫高、腹围、B超结果来综合考虑。孕前体重偏低的孕妈妈体重可能会长得快一些,孕前体重偏高的可能会慢一些。

孕6月营养饮食方案

孕妈妈在怀孕第6个月的时候循环血量增加,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疲劳、浮肿等现象。

1.在这个月,孕妈妈身体所需的热量也有所增加,应多吃一些红薯、南瓜、芋头等食物。维生素可以从绿叶蔬菜中获取。

2.除了必要营养物质的摄入,孕妈妈还要多喝开水,以保证尿路畅通、预防尿路感染。如果孕妈妈有浮肿,应白天多喝水,晚上则尽量少喝。

3.为避免浮肿加重,盐分摄入应有所节制。

4.这段时期,孕妈妈容易便秘,应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牛奶也有促排便的作用,孕妈妈应多饮用。

孕6月重点营养素

一般来说,到了孕6月,胎宝宝生长发育明显加快,骨骼开始骨化,大脑继续发育,孕妈妈应特别注意蛋白质、脂肪、钙、铁等营养素的储备。

1.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妈妈在怀孕中期,每日应增加摄入优质蛋白15克,相当于牛奶500毫升或2个鸡蛋或75克瘦肉。在孕妈妈的膳食安排中,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最好各占一半。

2.热量

孕6月孕妈妈热量的需求会比孕早期增加200千卡。多数孕妈妈这时候工作减轻,热量的增加应因人而异。孕妈妈体重的增加应控制在每周0.3~0.5千克。

3.脂肪

孕妈妈现在每天食用的植物油以25克左右为宜,总脂肪量控制在50~60克。

4.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无法在体内存储,必须有充足的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孕妈妈要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肝脏、鱼类、乳类、蛋类及蔬果等。

5.矿物质

这个月应强调钙和铁的摄入,碘、镁、锌、铜也必不可少。孕妈妈可以多食动物肝脏、乳类、豆类、海产品、蔬菜等。

6.水

多喝水也是保证排尿畅通、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每天孕妈妈至少喝6杯开水。有浮肿的孕妈妈白天喝够量,晚上少喝水。

孕6月一日参考食谱举例

准爸爸必修课:巧吃让孕妈妈营养又不胖

孕6月是胎儿快速生长的时期,孕妈妈会吃得很多,而且体重也会迅速增加。如何能让孕妈妈吃得更好,还不至于体重增加过快呢?这个问题准爸爸就需要多考虑了。

准爸爸在为孕妈妈准备食物时,要荤素兼备、粗细搭配、少食多餐、注意品种多样化。这个时候要避免进食过多的油炸、油腻食物和甜食,防止出现体重增加过快,注意适当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预防缺铁性贫血。如孕妈妈经常出现小腿抽搐,可能是缺钙的表现,准爸爸应多准备如奶类、豆制品、虾皮、海带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这个月的孕妈妈有时会有“烧心”的感觉,这主要是孕期内分泌的变化和子宫对胃的压迫造成的。孕妈妈出现烧心时,准爸爸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来帮助缓解。

1.让孕妈妈减少精肉类和低脂肪食品、油腻食物等的摄入。

2.让孕妈妈少吃如柚子、橘子、番茄或醋等酸味食物。

3.吃晚饭后,陪孕妈妈散步活动,饭后至少2~3小时后再让孕妈妈上床睡觉。

4.让孕妈妈避开咖啡、可乐、碳酸饮料,少吃巧克力、薄荷、芥末等,少吃如胡椒粉、辣椒等辛辣食品。

5.吃饭时,提醒孕妈妈注意适量,不要吃得太饱,进食速度也不要太快。

6.帮孕妈妈把床头部位垫高15厘米。

7.给孕妈妈准备宽松的衣物,孕妈妈腰带也不要系得太紧。

8.让孕妈妈保持心情放松,尤其是睡前不要有任何压力和刺激。

9.记录下所有“触发”胃灼热感的食物和事件,尽量避开。

孕6月饮食要点

孕妈妈需要更多的铁

缺铁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怀孕后,母体需血量明显增加,对铁的需要量也会相应增加。胎儿自身造血和身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大量的铁,且只能靠母体供给。此外,为了应对分娩时出血和胎儿出生后的乳汁分泌,也需要在孕期储备一定量的铁。

孕妈妈服用铁剂的方法

常用的口服药是硫酸亚铁,每次0.3~0.6克,每日3次,也可服用10%枸缘酸铁铵10克,每日3次,或葡萄糖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服用铁剂的同时最好加服维生素C100毫克,有利于铁的吸收。贫血纠正后最好还继续服药1~2个月,此时每天服1次即可。

多吃防止妊娠斑的食物

在孕期,很多孕妈妈会出现妊娠斑,要防止妊娠斑的出现,除了注意休息和睡眠外,还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番茄,含有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成分,有很好的抗氧化功效。此外,西蓝花、黄瓜、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增强皮肤弹性,也能有效防止妊娠斑。

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孕妈妈经常食用,有阻止妊娠斑出现的作用。

多吃些坚果类的食物

坚果类食物主要有核桃、杏仁、榛子、葵花子、南瓜子、花生、开心果等。这些食物中含有胎儿大脑发育必需的脂肪酸及增强记忆力、提高智力水平的磷脂和胆固醇,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是非常有利的。

孕妈妈要有意识的预防便秘

在孕6月,很多孕妈妈很容易被便秘困扰。发生便秘现象后,孕妈妈要注意饮食调节,多吃一些润肠通便的食品,如各种粗粮、蔬菜、黑芝麻、香蕉、蜂蜜等。此外,注意进行适当的运动,也能促进肠道蠕动,有益消化。

另外,香辛性的食物佐料,如辣椒、花椒、胡椒、小茴香、八角、桂皮、五香粉等,容易消耗肠道水分,使肠胃分泌减少,从而造成肠道干燥、便秘,孕妈妈最好少食。

孕妈妈要避免营养过剩

在得知怀孕的那天起,孕妈妈就被各种各样的营养美食包围着,孕妈妈总是担心胎儿的营养供给不足。长此以往,反而因吃得太多而造成营养过剩,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在怀孕期间,如果孕妈妈吃得太多,特别是摄入过量糖类和脂肪类食物,极易造成营养过剩,加上活动量不足,使得孕妈妈体重增加过快,导致孕妈妈血压偏高,也会使胎儿体积过大,从而给分娩增加困难。如果孕妈妈过胖,还会对哺乳造成一定困难,导致乳腺管堵塞或畸形乳腺炎,影响新生儿喂哺。

本月关注 孕妈妈不宜滥服滋补药品

有的孕妈妈常常买回来许多滋补药品,如人参蜂王浆、鹿茸、鹿胎胶、鹿角胶、胎盘、洋参丸、蜂乳、参茸丸、复合维生素丸和鱼肝油丸等,希望借此让胎儿健康发育。实际上,孕妈妈滥用补药弊多利少,反而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孕妈妈服用滋补药品的弊端:

1.有副作用。各种滋补品都要在孕妈妈体内分解、代谢,并有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如果使用不当,会对孕妈妈和胎儿造成伤害。大量服用蜂王浆、洋参丸和蜂乳等都容易引起中毒或其他不良后果。孕妈妈若大量服用鱼肝油,会造成维生素A、维生素D过量而引起中毒。不过,鱼肝油能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帮助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还能保护视力,但为了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孕妈妈服用鱼肝油要适量,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孕妈妈摄取的滋补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在妊娠期间,孕妈妈体内的酶系统会发生变化,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使其不易解毒或排毒,因而比常人更易引起蓄积性中毒,特别对娇嫩的胎儿的危害更大。

孕妈妈如果发生鱼肝油中毒,可引起胎儿发育不良或畸形。有些药物还能引起流产或死胎。

3.不实惠。滋补药的作用被明显夸大了。孕妈妈即使每天饮用两支妊娠蜂王浆,由于其含量甚少,没什么特殊成分,不会有什么显著作用,产生不了多大的滋补作用,仅仅是心理上的安慰罢了。此外,各种滋补药品都很昂贵,长期服用需要消耗很多财力,真正得到的并不多,其实是一种浪费。

所以,对于孕妈妈来说,最好以食补为主。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都可以在食物中获得。孕妈妈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这才是孕妈妈养胎的明智之选。

孕妈妈坚持均衡饮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胎儿健康成长。

孕妈妈营养美味菜

推荐菜谱

香菇豆腐汤 增强免疫力

材料 干香菇25克,豆腐400克,黑木耳25克,鲜笋100克。

调料 盐、香油、淀粉、葱花、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鲜笋去皮洗净,切丝;豆腐洗净,切块;干香菇、黑木耳泡发,洗净,切丝。

2.锅置火上,倒植物油烧热,放入香菇丁、笋丝略炒,加入豆腐块、木耳丝和适量水同煮5分钟,再加盐调味,淀粉勾芡起锅,撒上葱花,淋入香油即可。

营养指南 香菇能增强免疫力;豆腐含有优质蛋白和钙;木耳能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消化,以上搭配食用有利于孕妈妈营养吸收,增强免疫力。

番茄炒玉米 缓解孕期便秘

材料 番茄200克,玉米粒200克。

调料 葱花5克,盐2克,白糖3克,植物油适量。

做法

1.玉米粒洗净,沥干;番茄洗净,去皮,切丁。

2.锅置火上,倒油烧热,放入番茄丁、玉米粒炒熟,加入盐、白糖调味,撒葱花即可。

营养指南 番茄所含的果酸及膳食纤维可助消化、辅治便秘;玉米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炒胡萝卜丝 补充维生素A

材料 胡萝卜300克。

调料 香菜、盐、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胡萝卜洗净,切丝;香菜洗净,切段待用。

2.炒锅上火,倒油烧热,下入胡萝卜丝煸炒至变软,加入香菜,调入盐即可。

营养指南 胡萝卜肉质细密,质地脆嫩,有特殊的甜味,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及纤维素、蛋白质、糖类、铁、果胶、淀粉、无机盐和多种氨基酸等,经常食用这道菜,有补肝明目、通便防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作用。

薏苡仁红豆糙米饭 预防血糖升高

材料 薏苡仁25克,红豆30克,糙米75克。

做法

1.薏苡仁、糙米、红豆分别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4~6小时。

2.把薏苡仁、红豆和糙米一起倒入电饭锅中,加入没过米面2个指腹的清水,盖上锅盖,按下蒸饭键,蒸至电饭锅提示米饭蒸好即可。

营养指南 这款米饭中的薏苡仁有降糖作用,其中膳食纤维可以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从而帮助孕妈妈预防妊娠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