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Yáo)
起源:①颛顼帝的后裔舜生在姚墟,以姚为姓。②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③出自他族。
郡望:吴兴郡、南安郡。
堂号:上郡堂、仁圣堂、世德堂、存仁堂、吴兴堂、南安堂、重华堂、承德堂、耕山堂、耕历堂、谐孝堂。
文明世泽
元德家声
【注】上联指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虞舜时代,为华夏文明肇始期。下联指舜禅位于禹,斯为元(大)德。
弘文学士
庐墓家传
【注】上联指唐代姚思廉,累官弘文馆学士。下联指宋代姚栖云与其子、孙、曾孙,四世孝亲,庐墓终丧。
书法魏晋
史撰梁陈
【注】上联指明代书画家姚绶,字公绶,号谷庵子、云东逸史等,擅长画山水,取法于吴镇、王蒙,也写竹、石;工行草书,取法魏晋;又能诗,著有《云东集》等。下联指唐初史学家姚思廉,父亲姚察在南朝陈任吏部尚书,入隋任秘书丞,受命著梁、陈二史,未完成而去世。他从小跟父亲学史,唐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与魏征同撰《梁书》、《陈书》。
学闳两汉
书撰梁陈
【注】上联指元代翰林学士姚燧,年轻时从许衡游,为文闳肆博大,有西汉风格,著有《牧庵集》等。下联指唐初史学家姚思廉。
爵封梁国
文重桐城
【注】上联指唐代大臣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封梁国公。下联指清代散文家、学者姚鼐,安徽省桐城人,乾隆年间参与纂修《四库全书》。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著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全集》等。
大典光华夏
文章耀桐城
【注】上联指明代诗人、画家姚广孝,工诗,善画,曾参与纂修《永乐大典》等。下联指清代散文家、学者姚鼐。
父子成双史
兄弟号二姚
【注】上联指姚察、姚思廉父子,撰《梁书》、《陈书》。下联指北宋将领姚兕、姚麟兄弟,均立大功,声盖一时,号称“二姚”。
桐峰龙后绕
长坂狮前停
【注】福建省古田县大桥镇苍岩村姚氏宗祠联。
教子一经垂相业
传家五世继儒宗
【注】福建省古田县古巷乡姚氏宗祠联。
派衍桐城,传家诗礼
功封梁国,立命春秋(常江)
【注】福建省姚氏大祠堂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