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的国际代工问题研究
- 吴解生
- 2671字
- 2020-06-28 08:58:17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有大量的企业参与了国际代工,并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代工模式与独立产销模式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参与代工的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的成长?如果要寻求持续的成长,有哪些可供选用的基本策略?需要特别构建哪些主要的能力?这不仅成为一个涉及相关企业成长发展的微观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涉及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和国际分工模式选择的宏观问题。
本书认为,尽管代工模式中存在着代工承接商往往会受到委托商不同程度的监督与控制、代工业务在产品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的环节、代工企业会对委托商形成一定程度的依赖性等局限性,但是代工企业在充分把握代工模式的特征和采用恰当的经营策略的前提下,通过更加有效的学习和资源能力的获取积累,完全有可能摆脱很多人所担心的“每况愈下”的结局而实现持续稳定的成长。至于企业参与国际代工成为重要影响或构成要素后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如何,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代工企业实现了持续成长,是否在一部分采用相对低端要素的代工企业被淘汰出局或实现空间转移之后,有足够多的使用相对高端要素的代工企业或其他企业适时补充进来。而所有这些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将包括代工企业在内的微观主体所创造的国民经济收益中的较大部分用来不断提升中国的区位优势。这种区位优势既包括良好的基础设施,也包括真正有效率的制度,还包括继续保持劳动力要素的高“性价比”优势。
关于代工企业寻求持续成长可供选用的策略,本书通过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价值链后向整合策略、职能服务化延伸与细分策略、深度互动策略、多客户服务策略、多产品共存或产业链跃迁策略、优势区位转移策略、错位化自营策略、稳定无变与坚守共进策略。关于代工企业寻求持续成长需要特别构建的能力,本书着重讨论了代工机会识别能力、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合作权益维护能力、网络关系调适能力和路径依赖超越能力。
本书认为,充分认识代工企业与委托商之间的“互补型竞争”对代工企业实现持续成长非常重要。在代工企业所嵌入的网络合作关系中,代工企业与委托商的关系首先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共同创造“1+1>2”的超额价值,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分享这些超额价值;大家必须向对方做出种种承诺,例如代工企业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专用性资产投资,需要按照委托商的要求对运作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等加以改造,委托商则需要在进行种种技术和管理指导的基础上对代工企业做出长期购买的相关承诺。在此过程中,信任、长期合作共赢的愿望和契约精神的坚守是合作关系得以维持与发展的基础。但同时,合作双方也往往存在着各自的“打算”。从代工企业的角度来看,往往会希望更快地学习和进行资源能力的获取积累,使自己在合作网络中拥有更加平等甚至更加有主导性的地位;从委托商角度来看,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合约供应商能够提供高效卓越的代工服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防备自己优势要素的“过度溢出”和代工企业的“过度学习”,从而使代工企业逐渐成为对自己能够形成某种“替代威胁”的竞争对手。可以认为,这种各自的“打算”,实际上就是一种竞争动机或意愿的表现,而合作双方彼此之间的此消彼长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这种竞争的结果。此外,代工企业利用从代工中赚取的金钱和学到的知识、技术从事“公司内创业”,发展某些不同于其代工业务的新业务,并通过这种新业务的快速成长,实现自身市场地位的提升,也可以被看作是这种竞争的另一种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代工企业能否实现持续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能否在与委托商的关系中恰当把握“合作”与“竞争”的平衡点。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推进性尝试:(1)研究视角的宏微观贯通。由于中国的企业国际代工问题既是一个微观的企业商业模式选择问题,也是一个涉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问题,因此单独讨论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难以将问题“说透”。而本书则立足于研究视角的宏微观贯通,以期既有助于解析人们在宏观战略方面的某些疑虑,又不失相关结论的微观分析基础。(2)强调代工企业的持续成长而非仅仅“转型升级”。应该说,“转型升级”,尤其是向OBM(自主品牌制造)经营转型升级是“持续成长”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如何帮助一部分在一定时期内不具备“转型升级”,尤其是不具备向OBM转型升级条件的代工企业寻求持续稳定发展,也是一个不应被忽略的重要研究任务。(3)代工企业生存环境的多维度分析框架构建。与委托商之间的关系固然是影响代工企业生存状况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在代工企业与委托商所构成的合作网络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市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的相关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代工企业的存在状态。本书通过代工企业存在环境的多维度系统性分析,为恰当把握代工企业生存状态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分析框架,有助于避免将代工企业的经营不利过分归结于委托商的“盘剥”“压榨”等认识偏差。(4)正面触及代工模式的“锁定效应”或“路径依赖”问题。“锁定效应”或“路径依赖”既非代工模式所独有,也非绝对牢不可破。因此,本书对“锁定效应”或“路径依赖”的破解之策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认为没有必要因视“锁定效应”或“路径依赖”为代工模式无法摆脱的致命性缺陷而对其避而远之。(5)代工企业与委托商关系价值概念的提出和综合估算框架的构建。与委托商之间的关系状态是影响代工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性因素,而如何从总体上把握这种关系状态必然是代工企业成长问题研究中绕不开的“结”。本书关于关系价值概念的提出和“关系合宜度”估算框架构建的阐述将为解开这个“结”提供一定的理论或方法支撑。
尽管随着国际经济景气程度和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要素价格比率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中国企业大规模参与国际代工的巅峰时期已经过去,但是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企业的国际代工模式并不会完全消失,并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即使国际性的“制造代工”可能会逐渐减少,国际性的“设计代工”“研发代工”“服务代工”仍将可能继续发展;即使抛开国际代工因素,国内企业间的代工委托与承接关系也会有相当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客观理性地看待代工模式和国际代工,深入准确地把握代工模式和国际代工的特点,科学地寻求代工承接商的持续成长之道,仍然是一个有着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话题。
本书是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企业的国际代工及其持续成长的能力基础与策略空间”(项目编号:10YJA630166)的最终成果。书中的疏漏和错误一定不少,诚恳地希望读者提出批评、指正,或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