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民国三十一年壬午(1942年) 先生十八岁

先生云:“就读于敌伪管辖所不及的苏州中学常州分校即青云中学,正式成为吕先生的学生,听了他讲的‘国文’、‘本国史’、‘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四门课。又经吕先生介绍购读了《古史辨》,认识了《古史辨》第七册的编著者童丕绳(书业)先生并成为他的学生,抗战胜利后又成为顾颉刚先生的学生。按理讲我研究中国历史应该研究先秦,1946年上复旦大学开始发表的学术文字如《春秋末吴都江北越都江南考补》、《李斯上书谏逐客事考辨》以及与徐中舒先生商榷‘委蛇’是虎抑蛇等便都是考先秦的事物。”

童书业《知非简谱》:“道过常州,寓念劬中学学生蒋克钧家,识承名世、黄永年。”先生自述:“见面是在另一位念劬中学的学生常州人蒋克钧家里。在座的还有一位是比我大几岁的承名世,常州三河口人,自学成名的山水画家。我们三人都是第一次见面,名世兄和童先生谈得多些,因为童先生也是山水画的能手,而且都喜欢明代沈石田、唐六如一路。记得他们这次合作画了好几幅,其中有一幅就是仿沈石田的《庐山高》。我虽爱看画,但不会作画。在古史上也正处在准备入门的阶段,提不出什么新问题、新见解向童先生请教。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倒是〗这位史学家的不修边幅。他比我想象中要年轻得多,当时只有三十四岁,但头发之乱、衣服之烂且脏实在使我感到惊奇。后来才知道,这主要还不是抗战期间生活穷困所致,而是因为把全副心力用在学问上,无暇顾及穿衣、理发这类题外之事。”

吕思勉赠黄永年联

从上海开明书店邮购《古史辨》第七册,刮目细读,从而接受古史辨派的治学方法。

先生云:从吕思勉先生受国文、本国史、国学概论、中国文化史四门课,通读《四库提要》及《通鉴纪事本末》(8)

本年敌伪实业印书馆擅自印行胡适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考证》一书收入了关于《水浒传》并后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志演义》、《三侠五义》、《官场现形记》、《儿女英雄传》、《海上花列传》和《镜花缘》等十余部明清白话章回小说的十七篇考证或研究文章。该书考定了一些作品的作者,并初步勾勒了他们的情况,理出了一些作品成书过程的基本线索和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对一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也作了大体说来算是比较客观和翔实的解说。先生云:后来他对古典小说研究发生兴趣与读到这本书不无关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