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养阳气,良药十分不如荠菜三分

荠菜,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古诗云:“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到溪头荠菜花。”李时珍说:“冬至后生苗,二三月起茎五六寸,开细白花,整整如一。”荠菜清香可口,可炒食、凉拌、做菜馅、菜羹,食用方法多样,风味特殊。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荠菜,一种菜叶矮小,有奇香,止血效果好;另一种为人工种植的,菜叶宽大,不太香,药效较差。

在我国,吃荠菜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诗经》里有“甘之如荠”之句,可见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知道荠菜味道之美了;到了唐朝,人们用荠菜做春饼,有在立春这天吃荠菜春饼的风俗。许多文人名士也对荠菜情有独钟,杜甫因为家贫,就常靠“墙阴老春荠”来糊口,范仲淹也曾在《荠赋》中写道:“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宫商角徵。”苏东坡喜欢用荠菜、萝卜、米做羹,命名为“东坡羹”。

figure_0121_0147
◎荠菜性平温补,能养阳气,春季宜多吃。

为什么说春天要多吃荠菜呢?这与民谚“春捂秋冻”有关系。冬天结束,春季到来,天气转暖,但是春寒料峭,“春捂”就是要人们不要急于脱下厚重的冬衣,以免受风着凉。按照中医的观点,春季阳气生发,阳气是人的生命之本,“捂”就是要阳气不外露。春天多吃荠菜也是一样的道理,荠菜性平温补,能养阳气,又是在春季生长,春天吃荠菜也符合中医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平,味甘、淡;健脾利水、止血、解毒、降压、明目。”荠菜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治痢等药效。其花与子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荠菜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患者眼底出血、牙龈出血等,其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其含有荠菜酸所致。

四季养生小贴士

荠菜性平,一般人都可食用,比较适合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等患者食用。但荠菜有宽肠通便的作用,便溏泄泻者慎食。另因荠菜有止血作用,不宜与抗凝血药物一起食用,而且荠菜中含有草酸,所以吃的时候用热水焯一下对身体比较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