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新经济的特点

网络革命引发的“新经济”(New economy)激活以后,有些研究者试图探究与以往经济活动原理相区别的新的经济特点。但大多数研究者在新经济这一概念没有准确定义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其乐观的研究成果,因此出现了不能准确定位这一概念的现象,并加重了确立具体实践战略的困难。要想正确展望新经济的未来从而拿出相应的对策,就需要准确定义这一概念,并理解其运作原理。

首先要注意的是,新经济的概念与最近剧增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有本质上的区别。电子商务以在网络上销售和购买产品、信息或服务为主要内容。新经济则指产品企划、开发、制造、生产、流通、消费为一体的价值链(value chain)全过程与网络接轨的经济现象。狭义概念指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等经济主体的交易方式依存于电脑、网络等数字技术;广义概念指组织之间或组织内部利用网络形成的各种经济活动,即不只是物质与服务,还包括信息的交易与流动(,2000)。与以往产业经济原理相区别的新经济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受时间与物理空间的制约。产业化时代的经济活动变化以马速、车速、音速的顺序形成,其变化内容的传播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但实时进行的信息交换,即以光速进行的网络时代的经济活动没有时间制约或空间上的距离,世界各处同时进行。经营学大家彼得斯(T.Peters)曾经预言,距离(distance)的消失与全球化(globalization)同时进行的时代已到来。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正在加速进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schwartz,1997)。

第二,供求法则的颠倒现象。以往的产业经济原理因资源的稀缺,是从求大于供的假设基础出发的。同时所有的企业通过生产、销售商品及服务获得收益,为扩大收益尽可能地降低单位生产费用。但经济学的这些基本原理,在很多情况下不符合新经济。供大于求的情况为大多数,但针对优质信息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传统的供求法则认为产品的供给与价格上涨成反比,但新经济的供给则随着价格的回落出现增多的现象。

第三,生产与流通方面的变化。以往的经济中,生产与流通的边际成本增加的收益递减律起重要作用,相反在新经济中生产费用方面物质生产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在流通方面复制的产品则能以更快的速度、更低廉的价格提供给客户(Kelly,1997)。流通途径也完全不同。中间商、批发零售行业、代理行业等生产与消费的中间地带变窄或完全消失,都由网络取而代之。网络连接的企业通过网络与供应商、流通业主交易。它们希望向自己供货的业主或送货的流通业主都通过网络联系。拒绝连接网络或不能适应网上交易的企业,最终只能被淘汰。

第四,核心产业与其主导势力的变化。以往的产业经济中,物理性的生产活动对创造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构成要素,如土地、劳动、资本对维持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与此相比,新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信息与知识,这些对提高生产、流通、消费等所有经济活动的附加值起重要作用。随着这一变化,核心产业及其主导势力也在发生变化。产业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是钢铁、建设、石油化学(包括消费品)、电子、机械产业(汽车、航空、造船)等内容,新经济时代则是服务产业,尤其是电脑、通信、数码内容(contents)等所谓的“第四产业”跃升为核心部门。具有独立思考、创意思考能力的知识劳动者成为经济主体,替代占有生产资料和分配资料的少数资本家和经营团体(Strangelove,1994)。

第五,产业经济中生产者主导市场,但在新经济中消费者主导新的市场。新经济的消费者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在所有的销售商中购买到任何一件商品。因为网络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品流通与销售的价值标准。这种机动性不仅影响了价格制定,还影响了产品本身的实际价值。“产品的价值是销售者制定的价格”这一传统观念已不再符合新经济。相反,“产品的价值是这一瞬间我(客户)支付的价格”的想法成为更普遍的观念。

第六,随着产业社会的发展,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职场与家庭是严格区分的”,但在新经济时代这一区分变得模糊,同时以往的组织运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为首的各种信息网为职员提供了何时何地都能够工作的环境。同时,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变,需要监督、评价职员业务成果的方法,以及通过制造团结机制以管理这些职员的新的管理方法。这导致企业的组织运营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往的经济中各企业的经济单位按照不同功能分离开来,按照规模与权力形成单线分级结构,但在新经济中组织的所有部门都呈分权化,与经济单位的大小无关,相互之间形成互相连接的网络体系结构。

第七,随着新经济的扶摇直上,经济活动内部的不确定性源泉在发生变化。以往产业经济中不确定性的源泉,主要是经济主体能够意识到的经济活动范围的狭窄导致未知世界的存在。新经济时代的不确定性,是因为经济活动本身过于广泛,又是即时发生的,因此经济主体所要了解的对象过多导致不确定性。因这种认识对象范围的扩大,与以往产业经济时代相比,测算、预测特定变数引起的社会经济波及效果更难以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