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为什么需要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过去几年架构设计领域的热点,接下来就先讨论一下微服务是什么,以及微服务架构带来的收益。

1.1.1 传统单体服务的问题

业务发展初期,业务流量很小,对业务迭代效率的要求很高,使用单体服务开发灵活,部署简单。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复杂度越来越高,同时业务开发人员也急剧增加,单体服务逐渐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开发效率低

业务逻辑都集中在单个服务中,所有的开发者都在一个项目里面进行修改,代码并入时经常会出现相互等待和代码并入冲突的现象,严重影响开发效率。另外,多人同时操作一份代码,出错的概率也会增加。

上线方面,同一时刻有多个特性需要上线观察,为了保证线上服务的稳定性,一般要求特性上线以灰度的方式进行,不同特性之间串行上线。业务迭代比较快时,多个特性同时需要上线,就需要排队顺序等待,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业务的迭代效率。

(2)可维护性差

业务逻辑都集中在一个服务里面,单个开发者不太可能完全掌控整个业务,因此业务修改和问题追查定位都非常困难。由于很少有人能够对业务非常熟悉,增加新功能或者修改原有功能时更多像是在打补丁,导致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越来越差,各种功能耦合在一起,新人接手的时候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3)架构扩展性差

不同模块可能有不同的架构要求,单体服务很难照顾到大家的差异化需求,如果想针对某个模块进行新架构和新语言的调整与支持,也比较困难。

(4)部署不灵活

任何一处很小的改动,都需要对整个服务进行编译、部署和上线,这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很难对某个特定的模块进行单独的容量规划和部署设计。

(5)健壮性差

单体服务的所有模块都在一起,某个模块出现严重问题,会导致整个业务不可用。当业务代码规模很庞大时,系统的故障点会很多,严重影响业务的健壮性和可用性。

1.1.2 微服务的定义

微服务就是为了解决单体服务的上述问题而生的,按照微服务权威专家Martin Fowler的定义,微服务架构是将单个服务拆分成一系列小服务,这些小服务都拥有独立的进程,通过HTTP RESTful API之类的轻量级通信方式进行通信,而作为独立的业务服务,则可采用一些自动化部署机制独立部署,每个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开发语言和数据存储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服务管理。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诉求是支撑业务敏捷开发和部署,因此微服务架构的本质是如何优雅地支持微服务的“拆分”和“组合”,如何进行合理的架构拆分,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微服务之间沟通的成本,这是微服务架构的关键所在。

1.1.3 微服务与康威定律

微服务作为一个新技术,虽然在最近几年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崇,但很早之前就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微服务的很多理念在《康威定律》中被充分阐述过。康威定律指出,设计系统的组织,其产生的设计等同于组织之内、组织之间的沟通结构,康威定律对系统架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核心要点如下。

1)架构设计必须解决沟通问题,好的设计应该降低沟通复杂度。这里蕴含高内聚、低耦合、服务隔离等架构设计的一些思想。

2)一个系统没法一次做完美,迭代升级应该是常态。这里蕴含持续集成、敏捷开发、自动部署、容错设计等思想。

3)人员组织结构一般会与系统设计趋同,你想要什么样的系统就需要什么样的组织结构。

4)大系统终究会拆解成小系统,“合久必分,分而治之”;互联网大多会变成大系统,微服务是架构发展的一个非常自然的演变状态。

康威定律完美诠释了微服务架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人与人沟通复杂,当问题复杂时,需要拆分组织来解决沟通问题;组织结构影响设计,通过组织拆分来改善沟通,从而形成拆分的设计(微服务架构);被拆分的子系统设计是内聚的,对外边界是简单明确的,如果它能降低沟通成本,设计就是合理的;不要指望一个系统是大而完美的,它一定是迭代出来的。

微服务不只是个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关于组织和团队的问题,系统架构和组织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如果组织结构不支持,则无法建立高效的系统架构,反之也是这样。

1.1.4 微服务的收益

互联网业务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业务发展快和业务高并发,微服务在这两个方面均有很大的收益,通过有效支撑业务创新和高并发架构,微服务架构成为传统架构演进时的必然选择。

通过将单个服务拆分成多个微服务,多个微服务可以独立开发、独立测试、独立运维,不同团队可以并行开发,互不影响,可以有力地支撑业务的快速迭代,方便业务创新和试错。

互联网业务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用户和流量变化很快,需要从架构层面支撑业务流量的伸缩变化。微服务架构将单个服务拆分为多个子服务,每个微服务均可以独立进行容量评估,非常灵活,可以很好地支撑业务的高并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