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Ercha)Gorwzcaz(壮)

【别名】孩儿茶,乌爹泥,粉儿茶,西谢,儿茶膏,黑儿茶。

【来源】为含羞草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f.)Willd.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树皮棕色,常成条状薄片开裂,但不脱落;小枝被短柔毛。二回羽状复叶,互生;托叶下常有一对扁平、棕色的钩状刺或无;总叶柄近基部及叶轴顶部数对羽片间有腺体;叶轴被长柔毛;羽片10~30对;小叶20~50对,线形,长2~8mm,宽1~1.5mm,叶缘被疏毛。总状花序腋生;萼成筒状,上部5裂,有疏毛;花瓣5,黄色或白色,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被疏毛;雄蕊多数,花丝分离,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花柱细长。荚果带状,棕色,有光泽,开裂,先端有喙尖,紫褐色。种子3~10颗。

【分布】广西南宁等地有栽培。

【采集加工】一般儿茶栽培10年以上,即可采伐加工。可在冬季落叶后春季萌芽抽枝前进行,此时正值旱季,儿茶膏易蒸发干燥。将树砍伐后,除去白色边材,取褐色心材砍成碎片,加水4倍,煮沸提取6次,每次浸提1.5小时,合并6次浸提液,浓缩成流浸膏,盛入模具干燥成型,即得商品儿茶膏。

【药材性状】儿茶膏块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大小不一。表面黑褐色或红褐色,平滑而稍有光泽。质脆,易碎,断面不整齐,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气微,味涩、苦,略回甜。

【性味功效】味苦、涩,性微寒。收湿敛疮,止血定痛,清热化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9~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抗癌验方】1.儿茶4.5g,红花、石菖蒲、鸡血藤各6g,山慈姑18g。水煎服,1日1剂。用于食管癌。

2.儿茶、杏仁各150g,山豆根、山慈姑各120g,急性子5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g,含化,徐徐咽下,每日6粒。用于扁桃体鳞状细胞癌。

3.儿茶、干蟾粉各50g,名雄黄25g。共为细面,如大豆粒大。每次3丸,每日3次,1周后改为每次3丸,每日4次。另用生薏苡仁1kg,每日早晨用薏苡仁30g煮粥炖服。用于胃癌。

4.儿茶、蟾蜍、壁虎、龙葵、藤梨根、山豆根、夏枯草各等份。共研细末,制片。每次2~3片,每日3次。用于原发性肝癌。

5.儿茶、赤芍、雄黄、刘寄奴、血竭各9g,当归12.5g,乳香、没药各6g,西红花2g,冰片3g,麝香0.15g。研末调敷患处,3日换药1次,稍加新药即可再敷。用于骨癌。

儿茶原植物图

儿茶药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