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尔《国际商务》(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8字
- 2021-04-09 17:06:25
第Ⅰ篇 引言和概论
第1章 全球化
1.1 复习笔记
一、全球化
全球化是指转向一个更为一体化与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市场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
1.市场全球化
市场全球化是指把历史上独特的和分离的国家市场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即不同国家消费者的嗜好和偏爱正在趋同于某些全球标准,从而帮助创建了全球市场。
当前最为全球化的市场不是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中,各民族的嗜好与偏爱仍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足以阻碍全球化的发展),而是工业品和原材料市场,因为它们能满足全世界普遍的需要。
技术创新促进了市场全球化低成本的通信网络,如万维网正在帮助创建电子全球市场;低成本的运输使全球运输产品更为经济,因而也有助于创建全球市场;此外,低成本的飞机差旅导致跨国人员的大量流动,缩短了各国间的文化距离并带来了消费者口味和偏好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同时,全球通信网络和全球媒体正在创立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2.生产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指的是从全球各地区筹供商品和服务,以利用各国在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能源、土地和资本)上的成本和质量差异。这种做法降低了总成本、提高了质量、改善了产品的功能,从而使它们更为有效地参与竞争。
生产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有:
(1)运输成本下降,使得生产在地理上按区域分布变得更为经济;
(2)受惠于技术革新的成果,信息处理和通信的实际成本也已大大下降;
(3)因特网已成为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力量;
(4)商用喷气式客机的发展也有助于许多国际企业将其世界范围内的各营运点结合在一起。这些发展使企业有可能创建和管理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生产系统,并进一步推动生产全球化。
二、全球机构
1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主要负责监管世界贸易秩序和确保各成员国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签署的贸易协定中规定的规则。世界贸易组织也负责促使各成员国之间建立附加的多国协定。纵观其整个历史,包括它的前身《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跨国贸易和投资壁垒的不断降低。正因为如此,世界贸易组织已成了其成员国的工具,以寻求创造一个更为开放、不为各国间的贸易与投资壁垒所累的全球商务系统。没有像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机构,市场和生产全球化恐怕难以为继。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所创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是维持国际货币系统的秩序;世界银行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重点在于向一些资金短缺的穷国政府发放低息贷款,以资助它们希望从事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当一国的经济出现混乱和货币相对其他国家货币大幅贬值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被视为可求助的最后的贷款者。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常常是附带条件的,作为贷款的交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贷款国需采取特定的经济政策,以扭转混乱局面,使经济回归稳定和增长。
3.联合国
联合国成员承诺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的安全防卫措施来维护和平。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有四项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和促进尊重人权;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它的一项中心任务是促进提高生活水平、充分就业和经济与社会进步发展的条件——归根结底是为了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经济。为此,联合国与其他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正密切合作。
三、全球化的推动力
在进一步全球化趋势的背后,有两个宏观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的障碍减少了;二是技术变革,特别是近年来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
1.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减少
2001年年末,世界贸易组织发起了新一轮谈判,旨在进一步放宽全球贸易和投资框架的限制。除了减少贸易壁垒外,许多国家也逐步取消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这类趋势既助长了生产全球化也促进了市场全球化。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少使企业把它们的市场扩展到世界范围,而不局限于单一的国家。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减少也使企业能把生产置于从事该项活动的最佳区位。
2.技术变革的作用
减少贸易壁垒使市场和生产全球化在理论上成为可能,而技术变革已使它变为可见的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在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全球化带来的变化
1世界产出和世界贸易图景
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工业大国。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作为世界出口主导国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而日本、德国等统领出口市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许多新的发展中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和中国已占有较大的世界出口份额。美国地位的相对下降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2.对外直接投资图景
当阻碍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消除,其他国家增加了它们的世界产出份额时,一些非美国的公司逐步开始从事跨国投资。非美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动力多数是为了把其生产活动分散到最佳区位,并在主要的外国市场直接建立一个立足点。
对外直接投资有两个重要的趋势:①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流量持续增长;②以发展中国家为目的地的对外直接投资日益重要。
3.多国企业的性质
多国企业的统计构成出现了两个趋势:①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增多了;②小型多国公司的增长。
4.世界秩序
1989~1991年,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了剧变。中国和拉丁美洲也发生了一场更为平静的变革。中国似乎正在向更大的自由市场改革方向迈进。对国际企业而言,潜在的后果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13亿多人口的中国代表了一个巨大的、基本尚未开发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新企业正被证明是很有力量的竞争对手。在中国发生的变化,对现存的国际企业既创造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至于拉丁美洲,那里的民主和自由市场改革也在生根发芽。
5.21世纪的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已出现了迅猛的变化。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已减少,跨国贸易和投资量比全球产出量的增长更为迅速,这表明国家经济正被更紧密地结合为单一的、互相依存的全球经济系统。世界可能会走向一个更为全球化的经济系统,然而全球化也并非是必然的。更大的全球化自身也带来了风险。比如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先是扩散到东亚国家,然后又蔓延到俄罗斯和巴西。最后,危机甚至发展到几乎把发达世界的经济拖至衰退的境地。
五、全球化的争议
对于全球化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就业、收入、劳工政策与环境、国家主权和贫富差距等方面。
1.就业
批评者认为全球化破坏了富裕发达经济体的制造工业,降低贸易壁垒使发达国家企业把制造活动转移到海外工资率低得多的国家,许多服务活动被外包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国家;支持者认为自由贸易的本质是收益大于成本,自由贸易导致了这些国家针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分工,某个公司的工人失去工作换来的是整个经济状况的改善。
2.收入
批评者认为全球劳动力的迅速扩大,伴随着国际贸易扩展,压低了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支持者认为收入增长不公平是劳动力市场争相以高工资吸引有技能的工人和对非熟练工人工资打折的结果。
3.劳工政策和环境
批评者认为欠发达国家对保护劳工和环境缺少适当的管制,从而使在该地区的企业成本降低,在全球市场上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支持者认为当国家更为富裕时,它们就会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和劳动法规,而自由贸易能使发展中国家提高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并变得更为富裕,这将导致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和劳工法。
4.国家主权
批评者认为在日益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经济权力正在从各国政府转入超国家的组织;支持者认为超国家组织的权力是受限制的,它们的存在是为成员国利益服务的。
5.贫富差距
批评者认为自由贸易和投资使世界上的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拉大了;支持者认为经济停滞的原因是专制政府、贪污腐败、对产权保护的缺失及战争之害等,与自由贸易或全球化没有任何关系。
六、全球市场管理
国际企业是指任何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企业。一个企业不一定非得是多国企业(即在其他国家直接投资设厂)才能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尽管多国企业是国际企业。一个国际企业必须做的是从其他国家进口或出口产品。当世界转向一个真正一体化的全球经济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不管大小,正在成为国际企业。管理一家国际企业与管理一家纯粹的国内企业是不同的,其理由至少有以下四点:
(1)国家间的差异,即各国在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上都存在差异;
(2)国际企业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范围更广泛,问题本身也更复杂;
(3)国际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设法在政府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系统所强加的限制下工作;
(4)国际交易涉及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各种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