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会计信息处理的基础

2.1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阐述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会计等式等基础知识,目的是使初学者明确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基本内容,理解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为深入学习会计的基本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2.1.1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所谓资金运动,是指企事业单位所拥有的资金不是闲置不动的,而是随着物资流的变化不断变化的。资金运动的基本形态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也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2.1.1.1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

从图2.1中可以看出,对工业企业来说,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采购)、产(生产)、销(销售),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样一个过程,称为一个资金循环。

图2.1 工业企业资金运动过程

1.储备资金

储备资金是指企业支付货币购买原材料等物资起到原材料出库止所占用的资金。

2.生产资金

生产资金是指从劳动要素投入生产起到产品完工入库止所占用的资金。

3.成品资金

成品资金是指从产品完工、检验合格、入库起到产品销售止所占用的资金。

4.结算资金

结算资金是指成品(商品)销售取得应收账款权利起到收回欠款止所占用的资金。

2.1.1.2 商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

商业企业由于不存在生产过程,其资金运动过程相对工业企业要简单一些。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供(采购)、销(销售),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2.1.2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共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称为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称为动态会计要素(见表2-1)。

表2-1 会计要素

2.1.3 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指对确认的项目进行数量(主要体现为货币额)确定的过程。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一要运用计量单位,即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二要选择计量标准,即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对这五种计量属性的理解见表2-2。

表2-2 会计计量属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如果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的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这是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一种限定条件。

2.1.4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2.1.4.1 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等式左边代表的是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等式右边表示的是资源的来源方式。

该等式表明在某一时点上(期初或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又称为第一等式),该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该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2.1.4.2 动态会计等式

广义的收入(包括利得)-广义的费用(包括损失)=利润

该等式表明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基础。该等式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期间资金的动态表现,故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2.1.4.3 扩展的会计等式(综合会计等式)

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会导致资产、负债发生变化,收入、费用变化的差额就是利润,利润最终归属于所有者权益。因此,产生了扩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该等式可以变形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1.5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会计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始终是成立的,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表现为:①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金额;②会计等式某单边(左边或右边)的要素项目一增一减,增加或减少的金额相等。简言之,就是“等式两边,同增同减;等式一边,有增有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