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其他肌张力障碍
脑卒中后及严重头外伤后发生肌张力障碍的比例为4%~20%。继发于两种疾病的肌张力障碍起病年龄有一定差异。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一般多见于成年人及老年人,而外伤后肌张力障碍多见于青年人。但两者皆表现出延迟发病,即脑卒中或脑外伤后数天至数年后才出现肌张力障碍的症状。头颅MRI常可发现异常,异常多存在于基底核区。最常见的症状为偏身性肌张力障碍,并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常用的药物如巴氯芬、抗乙酰胆碱能药物、肉毒毒素等,对于治疗很多其他类型的肌张力障碍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此疾病收效甚微。目前DBS术已被证实对外伤后肌张力障碍有作用,但效果较单纯型的肌张力障碍要差,对于脑卒中后的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
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为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早期表现为瞬目增多、眼睑下垂,常于注视人或物时出现阵发性睁眼困难,晚期可发展至持续睁眼困难,多数患者甚至出现功能性失明。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至双眼症状,甚至口下颌肌张力障碍或头颈部肌张力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感觉诡计,可使症状缓解。多数患者可合并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症状。治疗详见肌张力障碍。
一、书写痉挛
书写痉挛为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多见于30~50岁起病,书写困难是书写痉挛的主要临床表现。当书写时,由于不自主的肌紧张和肌痉挛而致前臂和手的异常姿势,从而导致握笔困难,表现为书写动作沉重,书写字形大小不均,笔迹潦草或笔尖穿透纸张,患者被迫书写中断,而其他精细动作不受影响,部分患者书写前或握笔时有明显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其治疗详见肌张力障碍。
二、痉挛性发声障碍
痉挛性发声障碍又称喉肌张力障碍,为喉肌张力障碍致声带运动紊乱引起的发声困难,属于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目前将痉挛性发声障碍主要分为两型:一型是内收型痉挛性发声障碍,较常见,其特征是发声时声带过度内收或闭合过紧,出现发音频繁中断及发音疲劳;另一型是外展型痉挛性发声障碍,较少见,表现为发声时声带外展,出现发声频繁中断及暂时性漏气。本病多见于40岁之后的中年人。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一些患者发病常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有关。临床表现为语音频繁中断失去连贯性、声音震颤挤压感、发声疲劳、言语费力。发声时伴颈、面部肌肉痉挛,并因抽搐而呈种种面部怪相,或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身体其他部位(咽、舌、腭及四肢)亦可有震颤。患者耳语、歌唱、哭笑时发声往往正常。治疗方法主要为局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或行选择性喉返神经切断术,立体定向治疗的效果仍有待确定。
(张凯)